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3月22日讯(记者马万勇)3月22日上午,2025年武汉市青少年校园足球超级联赛(简称“武少超”)在塔子湖足球训练基地和黄陂足球基地同时拉开战幕,来自全市的226支校园足球队伍将在为期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一展身手,角逐武汉校园足球小学组各年龄段的“最强王者”。
特色一:九大组别覆盖小学各年龄段
长江日报城市摄影队韩昶光 摄
“武少超”创立于2023年,3年时间里,参赛队伍和人数逐年递增,成为继武汉晚报中小学生足球赛和武汉校园足球联赛市级总决赛后,又一项极具影响力的青少年足球品牌赛事,是我市推广竞技足球的重要阵地,是深化体教融合的范例,是发掘、选拔优秀足球后备人才的重要平台。
2025年“武少超”由市教育局和市体育局联合主办,市足球运动管理中心、市足球协会承办,步速(武汉)体育科技有限公司赞助。赛事在去年超级组(U9、U10、U11、U12)和甲组(U9、U10、U11、U12)的基础上,增设了青训俱乐部U8组,共计9个组别。
可以说,“武少超”的组别设置更细,有别于从前小学组仅设甲、乙、丙共三个组别的惯例,在充分考虑了目前武汉市校园足球开展现状的基础上,从启蒙阶段的小学一、二年级开始,一直到延伸到小学三、四、五、六年级,均设有组别比赛,有力地促进各校园足球单位加强小学组各个年龄段的队伍建设,无死角地确保我市校园足球展开“大练兵”。
特色二:8人制比赛填补“成长空白”
长江日报城市摄影队龙钢 摄
众所周知,以往的校园足球比赛,在小学阶段均进行的是5人制比赛。这也是考虑到小球员跑动范围和区域所量身定制的,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在小学阶段也多以5人制比赛为首选。
但“武少超”比赛却是以8人制比赛为标准,无疑是一次大胆的尝试。据武汉市足协青少部负责人危盛介绍,在最初设置“武少超”赛制时,广泛征询了基层教练员的意见,最终决定采用8人制比赛。
从成年队或者职业队的角度,目前只有5人制足球和11人制足球,但从青少年球员的培养上看,从小学阶段踢5人制比赛到中学阶段踢11人制比赛,跨度较大,适应起来需要一个相当的过程。但8人制比赛却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相比于5人制比赛的规则,8人制比赛更接近于11人制足球,开始有了越位等一些规则,区别无非还是场地大小。”危盛认为,通过“武少超”让更多小学阶段的球员提前接触8人制足球,有利于他们今后向11人制足球来转化。
特色三:升降级制更显竞争力
长江日报城市摄影队李一鸣 摄
从竞赛的角度,“武少超”也充分借鉴了职业足球的一些特点,尤其是升降级制度的设立让这项比赛更具竞争力。
据了解,2025年“武少超”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中,超级组比赛根据2024年联赛排名,各队进行小组单循环赛决出前8名,最后一名降入甲组;甲组各年龄段比赛通过小组单循环和交叉排位赛,其中U12组决出前14名,前7名晋级,U9、U10、U11三个组别决出前8名,前5名晋级;U8组比赛通过小组单循环赛及交叉排位赛决出前12名。
第二阶段比赛则由第一阶段超级组及甲组晋级参赛队组成,进行小组单循环及交叉排位赛决出第1至12名。前十名获得2026年武汉市青少年校园足球超级联赛超级组资格,后两名降入甲级组。
此外,2025年“武少超”还放宽了各队报名人数,虽然拒绝跨区组队,但允许不超过3所学校联合组队,其目的就是让更多高水平的小球员得到提高锻炼,凸显精英队的构建。
【编辑:符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