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上午,武汉东湖边的一个村里,吴星和一群“00后”同事,正在给制作的漆艺饰品进行抛光。这群年轻人,用非遗国漆精制技艺不断创新出“爆款”产品:漆艺手机壳吸引了大批定制订单,创新出的漆艺口红壳引来高端口红品牌主动谈合作。
万物皆可“漆”
定价500元一个的手机壳上架后很快销售一空。长江日报记者许魏巍 摄
“我们‘00后’同事经常一周换一次手机壳,现在手机壳就是年轻人彰显个性的方式,我就想,我们为什么不能用漆做手机壳呢?”吴星和大家一起讨论。
“用漆做手机壳也太酷了!”想到能做漆艺手机壳,“00后”漆艺师王洋摩拳擦掌。
其实,制作漆艺手机壳技法并不难,但难在无法批量生产,得慢工出细活。
定制漆艺口红壳。长江日报记者许魏巍 摄
吴星从网上定了几十个纯黑色手机壳,在表面均匀涂抹调好颜色的大漆,再等漆自然阴干。漆干透后,漆艺师再挨个给手机壳打磨抛光,最后发挥创意进行彩绘。
首批漆艺手机壳一问世就大受欢迎,500元一个的手机壳,上架后竟然很快销售一空。这坚定了吴星拓展漆艺产品的信心。
随后,越来越多保留了传统工艺技法又结合了现代审美和生活需求的作品被创作出来。大到时尚家具、楼梯,小到戒指、U盘、手表、钢笔、蓝牙音响,万物皆可“漆”。
甚至,漆艺产品还即将走出国门。前不久,美国一家时尚画廊主动找到吴星寻求合作,将经典IP寄给吴星进行漆艺创作,然后到海外销售。
漆艺小赛道的大发展
2022年,吴星在漆艺画框上镶嵌鸭蛋壳和螺钿,描摹出一只猫,这幅作品很快成了网络爆款。长江日报记者许魏巍 摄
吴星是在江西上饶人,2009年,在中南民族大学公共艺术设计专业读大二的他,第一次接触到漆艺,那美轮美奂的色彩,让他下定决心把漆艺创作当做自己未来的事业。
2012年,为了精进技艺,创业已一年的吴星从武汉去往福州找老师傅学习。学艺一年,吴星基本没有收入。那时候,吴星的同学大部分选择入职大公司,还有的去当了老师,只有他选择做一名漆艺手艺人。
对于儿子铁了心要做漆,吴星的父母十分不解,可无奈拗不过他,只好让儿子去闯。2013年,学成归来的吴星在东湖边租了一栋四层的毛坯民房潜心创作,靠接一些小订单勉强维持基本生活。
“我入行时,国内大部分研究漆艺的人都停留在复刻博物馆藏品的阶段。但那时候年轻的我就想着要创新。”很快,吴星在创作中融入蛋壳、螺钿镶嵌工艺,做出了“立体可触”的漆画,慢慢在行业里站稳了脚跟。
转机出现在2015年底,吴星接到了几单高端定制订单,工作室也由此赚到第一桶金。
这些年,在漆艺这个小赛道上,吴星逐渐闯出了名堂。武汉一家高级餐厅找到吴星,花费几十万请他定做大漆楼梯。
00后漆艺师月入万元
主理人吴星。长江日报记者许魏巍 摄
在漆艺这个赛道上,吴星并不孤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
22岁的大学毕业生王洋刚开始接触漆便过敏了,脸上浮肿、手上长满红疹,吴星告诉他这是大漆在“挑选”人,“90%的人在刚接触大漆时都会过敏,有的人接触后会产生抗体,我们称这种人是被漆‘选中’的人”。
几个月后,当王洋坚持下来,独立做出第一件作品时,他就决定要留下做一名漆艺师。“做漆器能给我带来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每一件作品都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王洋说,制作漆器工艺繁杂,温度、湿度都会对成品产生影响,没有人能复刻自己的作品,这正是漆的魅力。
实习漆艺师冉鑫则显得更沉静。一上午时间,她都拿着美工刀在一件漆艺屏风上款彩。冉鑫喜欢漆艺,在她看来,大漆和自己很像,都有沉静的一面。今年6月毕业后,她就会加入进来,从事漆艺研发工作。
据吴星介绍,目前工作室漆艺师的收入由基本工资和工作室分红组成,团队每位漆艺师月平均收入已近万元。
(长江日报记者余睿 许魏巍)
【编辑:符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