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越来越多,电梯装得好,还要管得好,怎么管才让人放心?江汉区在全市率先由居民将电梯的使用单位授权给专业电梯物业管理机构,实施近一年,多方都点了赞。
小区加装电梯。长江日报记者 刘睿彻 摄
加装电梯后烦心事来了
管电梯的居民不堪重压
“小区装一部电梯不容易,电梯用起来,要想把电梯管理好更难。”28日,唐家墩街道香江新村小区15栋居民孙琴香女士说出了不少业主的心声,不过今年,她管电梯的“担子”完全卸下来了。
记者在该小区15栋楼下看到,电梯玻璃明亮,有景观电梯的感觉,跟着居民进入,电梯内空间宽敞,上下平平稳稳,用到第7个年头,听不到一点噪声异响。
时间回到2017年,香江新村小区业主筹款加装电梯,到2018年12月,小区加装的第一部电梯在15栋正式启用。“当时是件很新鲜的事,不少外面小区业主来我们这里学习装电梯的经验。”孙女士现在说起来还一脸自豪。
孙女士作为楼栋长热心组织加装电梯,深得居民信任,小区第一部电梯的使用单位也登记到了孙女士个人名下。“磨死人。”几年下来,这件大好事让孙女士越来越感到苦不堪言。
每年电梯维保维修费用的征收及电梯零件修理、更换,跟电梯有关的大事小事,孙女士要找居民沟通协调,让她最担心的是,她没有专业能力对电梯的维保维修质量进行监督。“万一电梯出了事,我怎么背得起。”
孙女士已经75岁了,另一位街坊余女士看孙女士太辛苦,主动来帮忙。余女士63岁了,两位老人为了电梯年检的事,忙前忙后,结果还因消除不了安全隐患,电梯曾被江汉区市场监管局唐家墩市场监管所要求停用。
电梯“连片托管”
居民得实惠,企业有收益
由小区业主管电梯的事不是个例,到去年4月,江汉区完成加装电梯100多台,其中超过一半的电梯在唐家墩街道,近半数加装电梯使用单位登记为业主个人。居民管电梯的种种难处及风险,被街道、社区、辖区市场监管部门看在眼里,大家积极想办法破解。
经过一段时间考察协调,唐家墩市场监管所推荐了多家资质齐全的电梯物业管理公司,业主协商选择一家,将电梯的管理权授权给电梯物业公司,而所有权不变,还是业主共有。
2024年4月,武汉市梯管家物业服务有限公司接手了香江新村5部电梯的管理权。居民们交的电梯维保费用明显降低,降了将近一半,分摊下来,一家一年约400元左右。
梯管家物业公司负责人邱文桐女士告诉记者,一年的维保费用明显降低,原本以为做不下来,监管部门推进“连片托管模式”,企业订单多了,管的电梯多了,相当于团购价,让业主最大程度得到实惠,企业也能有发展。
钱交少了,事做好了,“现在睡觉都踏实了”。孙女士说,她现在除了在业主群里征收电梯的相关费用,基本不操心电梯使用管理的事。梯管家物业公司安排了专职的电梯安全管理员,她经常看到有人来检查维保电梯。
“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邱文桐说,企业按这样的要求保障电梯安全,每半月会联合电梯维保单位对电梯进行一次较大规模的检查。企业人员还进了小区的业主群,对接居民的电梯使用需求。
今年以来,电梯运转很顺利,一次也没有停摆过。孙女士、余女士很高兴,逢人就推荐加装电梯的好处。
唐家墩市场监管所工作人员介绍,推行电梯“连片托管”后,监管更精准,解决问题更高效。
加装电梯方便老旧小区居民上下。长江日报记者 刘睿彻 摄
加装电梯越来越多
“有人建”更要“有人管”
2023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出台第74号令《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落实使用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明确要求共有产权电梯须委托物业服务企业、维保单位或专业公司等市场主体管理电梯,即加装电梯不再由业主自行管理。
目前,江汉区全区登记在个人名下的加装电梯都已明确进行托管,托管程序正在推进中。全市加装电梯的托管也在稳步推进。
老旧小区电梯改造是落实国家“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重要内容。2024年底,武汉使用2024年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住宅老旧电梯更新项目启动,初步确定全市114个小区共400余部老旧电梯纳入此次更新,每部电梯将由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15万元。
加装电梯越来越多,“有人建”,更要“有人管”。江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总工程师吴钢表示,区市场监管部门正进一步探索建立老旧住宅增设电梯领域使用管理新模式,全链条解决电梯使用管理、维护保养、自行检测等后续管理问题,促进老旧住宅增设电梯后期管理的专业化运营,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长江日报记者刘睿彻 通讯员李建中)
【编辑:王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