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遇见•科学大师见面会:跟着资深观鸟人探索武汉的鸟类世界

新闻中心 > 武汉频道 > 要闻

2025-03-31 12:48 来源: 长江网
【字体:

  长江网讯(通讯员张娅菲) 湖北省第43个“爱鸟周”活动将于4月1日全面启动,今年主题是“清除鸟网,密织法网,让鸟儿自由飞翔。”3月29日,武汉科技馆“遇见•科学大师见面会”邀请了鸟类保育工作者,科普作家,武汉市湿地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湖北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理事,武汉市观鸟协会理事、会长颜军。他从一名观鸟爱好者,到致力于武汉地区鸟类监测的资深观鸟人,这一份热爱与坚持已经持续了20年。在科技馆2楼序厅,颜军带来一场题为“窗外飞过一只鸟——武汉地区常见鸟与环境”的主题分享,带领观众一同走进武汉的鸟类世界。

  除了麻雀和喜鹊

  这些鸟儿,在家门口就能经常看到

  “麻雀、喜鹊、珠颈斑鸠、乌鸫(dōng)、黑水鸡、小䴙(pì)䴘(tī)、鹊鸲(qú)、棕背伯劳……这些鸟类在武汉极为常见。在我们家中窗外或者公园里能够观赏到的鸟类超过50种。”颜军向观众展示了观鸟爱好者镜头下武汉地区常见鸟类,从嘴型、趾型分辨它们的生态习性,了解它们的生活环境。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直观的方式分辨鸟类——鸣叫声,颜军现场播放了观鸟过程中收录的鸟类鸣叫声,其中有我们熟悉的喜鹊,“喳喳喳”的鸣叫响亮而清脆,辨识度很高。

  武汉观鸟人见证

  鸟类种群数增长与栖息地环境改善

  据颜军介绍,截至2024年1月底,武汉市的鸟类物种达21目80科462种。其中包括白肩雕、金雕、白头硬尾

  鸭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2024年11月,朱鹮‌和‌黑嘴鸥‌首次现身武汉武湖和沉湖。武汉观鸟人通过观测和记录,见证了武汉地区鸟类种群数持续增长,以及栖息地环境的改善和提升。‌‌

  掌握正确的观鸟方法

  加入爱鸟护鸟的行列

  “我们提倡‘观鸟’,而不是‘关鸟’”。颜军介绍,观鸟是利用望远镜、数码相机等设备到野外寻找、观察和欣赏自然状态下野生鸟类,是一种带有科学性质的户外活动。观鸟时,穿着暗色或迷彩的衣服,不大声喧哗,就可以接近那些美丽的鸟儿。同时做好记录,有助于开展鸟类研究工作。颜军强调观鸟的守则:避免干扰鸟类生活,不深入鸟类栖息地,带走垃圾!

  互动环节,颜军耐心回答了观众的提问,并详细介绍了即将启动的第43届湖北省“爱鸟周”活动。他希望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增进全社会识鸟、爱鸟、护鸟的浓厚氛围。武汉是一座“湿地上的城市”,而鸟类是生态环境的重要指征,他呼吁更多的人参与到爱鸟护鸟的行动中,共同守护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互动问答——

  现场观众:企鹅、鸵鸟、家鸡、蝙蝠是鸟类吗?

  科学大师:除了蝙蝠,其他都是鸟类。企鹅和鸵鸟虽然不会飞,但它们体表有羽毛,卵生,是丧失了飞行能力的鸟类。家鸡体表有羽毛,属于卵生动物,是由野生鸟类经过驯化而来的。蝙蝠会飞,但体表没有羽毛,胎生,是哺乳动物。

  现场观众:我观察到,鸟巢一般都很隐蔽,这是为什么?

  科学大师:鸟巢对鸟儿而言,是“产房”,因此在孵化小鸟的过程中,为避免天敌的攻击,对隐蔽性要求很高。

  现场观众:我曾经在东湖看到了红嘴鸥,请问一年内什么时间能看到它们的身影?

  科学大师:一般红嘴鸥会在武汉过冬,每年11月下旬,到次年3月上旬,比较容易观测到它们的身影。

  ——你知道吗——

  ►国际爱鸟日

  《世界保护益鸟公约》规定每年的4月1日为“国际爱鸟日”,旨在增强公众对鸟类保护的意识,维护物种多样性,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爱鸟周

  “爱鸟周”源于1981年,最初为保护迁徙于中日两国间的候鸟而设立。1992年国务院批准的《陆生野生动物保护条例》,将“爱鸟周”以法规的形式确定下来。在每年的4月至5月初的一个星期内开展爱鸟周活动,以加强鸟类保护,守护生物多样性。‌

  (值班总编辑 王雪 值班主任 陈琦 值班编辑 王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