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3月31日讯(记者陈永权 通讯员陈曌)运粮车入园到粮食入库全程无人操作,AI粮管家、巡检机器人24小时“站岗”……这不是一家科技公司的厂房,而是长江日报记者在武汉港口型粮食物流核心枢纽信息化建设研讨会看到的场景。据悉,武汉市政府储备粮库(江北)项目今年6月将全部竣工并投入运营,并有望成为湖北首个“数智粮仓”。
武汉港口型粮食物流核心枢纽信息化建设研讨会现场。长江日报记者陈永权 摄
江北粮库项目位于新洲区双柳街道,总投资4.83亿元,粮库总仓容15万吨。建设内容包括平房仓、浅圆仓、一站式服务中心等。目前,正在进行网络、弱电、摄像头等室内设备安装阶段,预计6月全部竣工。建成后,将成为华中地区最大的北粮南运集散和进口粮食中转基地。
“基于粮库数字孪生平台,引入综合诊断大模型是大势所趋。”研讨会上,华信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创新研究院院长柳瑞芸说,把相应的AI算法融到摄像头里,然后将摄像头装在粮库里面,相当于给粮库装上了“千里眼”和“顺风耳”,一旦发生异常就会发出预警提醒。
“一图统揽、一网统管,实现园区内全要素互联互通。”武汉长江国际贸易集团有限公司智慧园区项目负责人蒋文磊说,国家粮食现代物流(武汉)基地,正在建设数字物流服务平台和粮情仓储管理系统,实现园区人车货场网等数据可视,可预警;粮仓通风、测温、蒸熏等方面,将实现数字化管控。
据悉,本次活动聚焦“数聚粮安,智领未来”。活动现场,武汉港口型粮食物流核心枢纽企业联盟30余家企业成员发出倡议,将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深度融入企业经营,建设智慧物流新标杆,激活产业升级强引擎,构建产业发展共同体,共同打造全国粮食物流“智慧大脑”。
据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武汉将加快推动粮食产业数字化平台建设,构建“产—购—储—运—加—销”全链条智慧管理体系,让数据成为保障粮食安全的“新基石”,让智能技术成为防范风险的“预警器”,切实筑牢粮食安全的数字防线。
【编辑:符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