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非遗大师连续9年为小学生上课,这所小学人人都会皮影

新闻中心 > 武汉频道 > 要闻

2025-04-02 17:57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4月2日讯(记者覃柳玮 通讯员黄币)“大胆牛魔王,老猪我今天就要收拾你。”近日,在武汉市光谷第十五小学103班,国家级非遗项目皮影戏(云梦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秦礼刚正压低嗓音模仿猪八戒说话,为一年级小学生表演猪八戒大战牛魔王的故事。五彩的影人、灵活的动作、有趣的配音,引得孩子们喝彩不断。在这所小学,皮影戏这一非遗项目已融入教学的日常。

  秦礼刚为孩子们展示皮影。长江日报记者 覃柳玮 摄

  秦礼刚今年76岁,家住孝感市云梦县。2017年,他便开始来这里为孩子们上皮影课。“那时候光谷十五小刚建立没多久,校领导想为孩子们找美育的新途径。我们一拍即合。”9年来,秦礼刚每两周从云梦县来一次学校上课,每次上两天。

  为小学生上课,秦礼刚都以表演为主。他先介绍皮影戏的历史、自己的经历,再教孩子们认识影人,学习基本的抓握和动作。每次问到“谁想上台来体验一下”时,孩子们都高高举起小手。

  已是国家级非遗大师的秦礼刚说:“我小时候,大家都爱看皮影,村里请了戏班子,那场面绝对是万人空巷。可时代在发展,电视、互联网的出现让人们有了更多娱乐选择,皮影戏这门老手艺面临着传承的问题。只要孩子们喜欢,我就愿意教。”

  在秦礼刚影响下,学校将皮影戏列入校本课程,每个班每周都有一节皮影课。皮影课融合语文、美术、音乐、科学等多学科。语文老师教孩子们编剧本,美术老师教制作,音乐老师教演唱。学校还组建了皮影戏社团,秦礼刚会给美术老师、音乐老师上课。

  学生们制作的皮影戏《哪吒》人物。长江日报记者 覃柳玮 摄

  403班的一节皮影课上,学生们先在卡纸上设计、绘制出皮影形象,再蒙上PVC胶片刻画细节上色,剪下人物的各个关节,用两脚钉连接固定。美术老师曹琪不时给学生介绍绘制皮影角色的手法、皮影人物关节的连接技巧和装竿技术细节。孩子们乐在其中。

  10岁的曲卓琪说:“皮影和画画不一样,皮影的人物是活的,我们可以赋予它动作、语言。我觉得非常有趣。”

  2018年,秦礼刚组织学生们参加“全国少儿皮影传习成果展演”。孩子们表演了《龙宫借宝》。为适应学生演出,秦礼刚删减了部分唱词,增加了舞蹈元素,还融入唐老鸭、米老鼠等角色,让表演更具趣味性。

  30分钟的表演,学生们练习了3个月。当时参赛的小演员江佳妮回忆:“我们每天都练习,晚上回家后觉得双手酸疼,都拿不起筷子了。但第二天还是兴致满满地继续练。”

  没想到,第一次参赛孩子们就获得了金奖。秦礼刚说:“我没想到,孩子们这么能吃苦,他们每个人都热情高涨。台上的表演非常精彩,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在他们身上真的看见了传承。”截至目前,学生们已连续斩获四届“全国少儿皮影传习成果展演”活动金奖。

  学生们制作的皮影部件。长江日报记者 覃柳玮 摄

  古老的皮影戏在孩子们手中传承,也在创新。学生觉得操作手竿较难,一个学生突发奇想:“能不能像路边的挖掘机那样进行液压传动,用别的设备来代替人手去控制皮影呢?”“液压皮影”由此诞生。之后有孩子觉得它流畅性不好,提出用机械臂操作,用平板电脑操控,“机械臂皮影”便开发出来。

  随着机械、编程等技术的加入,如今,皮影人物在无人操作的情况下也能按照程序做出相应动作。从液压皮影、机械臂皮影、舵机+传感器皮影一路发展到虚拟皮影,皮影成为孩子们挥洒科技创意的载体。

  一节课结束,许多孩子围着秦礼刚要签名。秦礼刚说:“我知道,这样的简单教学只有科普的作用,要想让他们真的传承下去,还需要系统地学习。但了解是第一步,我希望我的努力能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一颗艺术的种子。也许某一天,他们在电视或手机上看见皮影时,能开心地说出:小时候,我也学过皮影。”

  【编辑:王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