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4月7日讯 “到账90元。”4月6日晚8时,在黎黄陂路青春市集,来自上海的小叶在马甜羽的珠宝小摊上挑了一条粉白绿配色的樱花手绳。小叶将樱花手绳戴在腕上,对着灯光反复欣赏,爱不释手。
“把武汉的樱花带回上海,也是特别的纪念!”临别前,小叶还加了马甜羽的微信,说想持续关注她的新作品。
马甜羽展示刚刚编好的樱花手绳。长江日报记者刘克取 摄
马甜羽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以下简称“地大”),今年23岁,是tropic热土宝藏工作室主理人。她还有两名合伙人,都是地大的在校生,三名“00后”从校内摆摊起步,现在武汉全城“巡摆”,2024年营收达50万元。
取三股浅粉色细绳用燕尾夹固定,左手压住绳芯,右手引外侧丝线回环穿绕,金线捻作游丝,贴着弧度编入,反复多次,一个形状饱满、色泽鲜亮的金边浅粉樱花就成型了。
两款不同的樱花手绳。长江日报记者刘克取 摄
“这是基础形状,还可以串玉石珠子和小金饰,或者再编入莲花结、文昌结、酒窝结等装饰绳结,就成了独一无二的首饰。”马甜羽手指翻飞,不一会儿,三朵樱花造型的基础手绳就编好了,她放到一旁,准备售卖。
马甜羽在黎黄陂路青春市集摆摊将近一年,从校内到校外,他们走出了一条“地质文创+珠宝首饰”路子,手绳只是她业务版图中的一小块拼图。小摊上,既有地质原石“小样”,也有原创设计的各类珠宝饰品,还有“100种常见宝石相框”等文创产品……丰富精致的产品令人频频驻足。
tropic热土宝藏工作室的三名核心成员都是地大学生、“00后”。中间是马甜羽,右边是韩月,左边是万刚航。长江日报记者刘克取 摄
马甜羽注意到,来黎黄陂路消费的人群中,有一部分是来老汉口游玩打卡的外地游客,这类人群希望能带些武汉的特色回去——这给了她编织樱花手绳的灵感。“好看,有特色,有需求,很有‘爆款’潜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强他们对武汉这座城市的认同感。”
回到工作室,马甜羽与珠宝设计师王芃商量设计方案。她考虑到,一款城市特色产品不能太贵,不然游客购买试戴时心里会有负担,但要有记忆点,最好还能DIY,“打造一款百来块的樱花手绳突然冲进脑子,让我一下子就兴奋起来”。
对于颜色选择,马甜羽与王芃很讲究。粉色的花、金色的丝、湖绿色的绳,马甜羽将武汉大学“樱顶”的颜色复刻到一条手绳上。“对于樱花粉,我们挑了很久,有的太淡,有的太艳,还动了收集花瓣自己染线的念头。”马甜羽说。
马甜羽拍摄的樱花手绳海报图。本人供图
3月上旬樱花盛放,他们的樱花手绳也准时上市,纯手工编织的饰品数量并不多,基本是上架就“秒空”。
“每件首饰都是移动的武汉明信片。”合伙人韩月打开手机相册,展示顾客返图:青海茶卡盐湖的星空下,樱花手绳与藏式银镯叠戴;深圳梧桐山的杜鹃花海中,系着樱花手绳的手腕正举起单反相机。“有位青岛客人买了2条手绳,说是要送给每年一起‘追樱’的朋友。”
马甜羽在工作台上串珠子。长江日报记者刘克取 摄
清明假期三天恰逢黎黄陂路市集开张,游客很多,生意不错。马甜羽向长江日报记者展示成果:短短三天,他们卖出了70余件原创珠宝首饰,流水有两万余元。
现在,他们又在“整新活”——准备出售简易版樱花手绳编织材料包,此前刚刚录完编织教程。“编绳是中国传统技艺,想让大家身临其境地体验一把,‘将樱花编进手绳、把武汉戴在手上’的过程,非常治愈。”马甜羽笑着说。
(长江日报记者刘克取 实习生王昱麟 通讯员武小青)
【编辑:符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