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护肝片在年轻群体中颇受欢迎。此前有报道,近五成护肝片被“90后”购买,其中15%的订单产生于凌晨。一边熬夜一边服用护肝片,成为年轻人“朋克养生”的典型写照,殊不知背后隐藏着很多健康风险。
“保肝”兴起的背后
生活方式的改变
如今生活节奏快,很多年轻人长期熬夜、饮酒,工作压力大。肝脏作为代谢核心器官,承受着各种不良生活习惯带来的压力。
肝病年轻化
数据显示,我国代谢相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患病率高达29.6%,且年轻化趋势显著。
健康意识增强
网络平台上的健康知识越来越多,人们了解到肝脏健康的重要性,对自我健康管理的要求不断提高。
消费文化驱动
针对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和需求,商家的宣传策略以“熬夜不伤肝”“解酒护肝”为噱头,让人将护肝片视为“免罪金牌”。
护肝片是什么
护肝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护肝片包括具有保肝作用的药品和保健品。狭义的护肝片是一种中成药,由柴胡、茵陈、板蓝根、五味子、猪胆粉、绿豆等中药组成,具有疏肝理气、健脾消食的功效。
药品类护肝片
抗炎类保肝药:这类药物具有非特异性抗炎作用,可改善肝功能,代表药物有复方甘草酸苷、甘草酸二铵等。
肝细胞膜修复保护剂:这类药物能够增加肝细胞膜的完整性、稳定性,使受损肝功能和酶活性恢复正常,代表药物有多烯磷脂酰胆碱等。
解毒类保肝药:这类药物分子中含有巯基,可从多方面减轻组织损伤,促进修复,保护肝细胞,代表药物有谷胱甘肽、N-乙酰半胱氨酸及硫普罗宁等。
抗氧化类保肝药:这类药物通过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等方式保护肝细胞,代表药物有双环醇。
利胆类保肝药:这类药物具有促进胆汁排泄和代谢的作用,可减轻胆汁淤积,适用于胆汁性淤积型肝病,代表药物有腺苷蛋氨酸及熊去氧胆酸。
此外还有一些护肝作用的中成药,如上面提到的狭义的护肝片、肝爽颗粒、五酯胶囊、五灵胶囊(丸)等。
保健品类护肝片
护肝类保健品含有特定植物提取物或合成成分,如奶蓟草、还原型谷胱甘肽等。此类产品仅声称“辅助保护化学性肝损伤”,其产品中的有效成分含量远低于药品,无法替代药品进行治疗,且缺乏长期使用的安全性数据。需要注意的是,正规保健品都有“蓝帽子”标识,若无“蓝帽子”标识,大家一定要谨慎购买。
热门的奶蓟草(水飞蓟)护肝片,具有抗氧化和抗纤维化作用,临床用于治疗肝炎和脂肪肝。但由于保健品中有效成分的剂量远低于药品,单独使用效果有限。
护肝茶多含有蒲公英、菊花、金银花等,长期饮用有可能加重代谢负担,甚至可能导致药物性肝损伤。
哪些人需要“护肝”
确诊为肝病(如肝炎等)或肝功能指标异常的人群,需要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护肝产品。切忌用保健品代替药品,以免延误病情。肝功能正常的健康人无须服用护肝片,盲目使用弊大于利。
要提醒年轻人的是,无论哪种护肝片,都不能对抗熬夜、喝酒带来的损伤。过度服用护肝片,或是服用后依然肆无忌惮地喝酒、熬夜,只会加重肝脏的负担。其实,保护肝脏的核心,在于健康的生活方式。
(来源:央视新闻、健康北京)
【编辑:符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