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深夜网约车司机的亲情账本

新闻中心 > 武汉频道 > 要闻

2025-04-20 12:52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4月18日晚上11点,送完最后一位乘客,44岁的刘勇(化名)点击“结束行程”按钮,打开车窗,任微风拂去眼角的疲惫。

这辆借来的新能源车已陪他度过25个清晨和深夜,手机屏幕上跳动着的一笔笔入账,正慢慢将父亲住院账户的欠款填平。

刘勇是一名广告公司员工,每天朝九晚五穿梭在武汉三镇为客户服务。今年3月,父亲住院后,为了尽快结清所欠医院的16534.7元治疗费,他向公司老板借来了一辆新能源车,利用上班前和下班后的几个小时,当起了兼职网约车司机。

“先治病救人再谈其他”

医院抛开费用全力救人

神经外科团队医生为患者做手术准备。

3月下旬,71岁独居老人刘仁华(化名)头晕目眩,在儿子刘勇的陪同下,到武汉市第六医院(江汉大学附属医院)就医。神经外科医生钱晟接诊后,为患者做了详细检查,结果显示颈动脉狭窄,如果不进行手术干预,有很高的脑卒中风险。

问清父亲的病情后,刘勇表示,就按照医生的建议,尽快手术。但父亲和他都没有什么积蓄,几万元的医疗费可能无法一次性拿出。他有些忐忑地说:“不管最后产生多少医疗费用,我都会尽快想办法凑齐。”

“没事,这段时间正值医院‘手术季’,医疗费用有优惠,我们也会为每位患者量身定制手术方案,尽量节省费用。我们先治病救人,再谈其他。”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张志强的话给刘勇吃了一颗定心丸。

神经外科团队为刘仁华量身定制“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的手术方案,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为其节省医疗费用。3月25日,手术成功实施。

微创手术恢复很快,老人3天后就康复出院了,住院费除开报销的部分,只需要自费缴纳16534.7元。

“早点还钱才能心安”

新晋网约车司机坚韧豁达

“老刘,车钥匙放你这。”刘勇就职的广告公司老板得知老爷子住院后,二话不说就给他预支了3个月薪水,并将公司用来跑业务的车借给他跑网约车。

3月24日父亲住院当天,新晋网约车司机刘勇开始出车了。

早上7点将读初中的儿子送到学校后,他利用早高峰的两个小时接送乘客,收入80元。

下午下班后接回孩子,吃完晚饭,他接着跑网约车,从晚8点到11点,收入近100元。

每天出车5个小时,收入虽不算多,一个月以来却也大大缓解了他的经济压力。

手术后,原本说话含糊不清的老父亲,如今却能够清晰地喊出儿子的名字。

看着父亲一天天地好起来,刘勇心里的石头落了地,觉得自己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刘勇说,自己小学六年级时父母就离异了,父亲将他拉扯大,并在他结婚后一直独居。

“虽然经济条件有限,但父亲生病,我会尽最大努力治好他,这是天经地义的。”刘勇语气坚定。

“现在医院的账上,还剩3400元欠款,再跑一段时间的车就能还清。”刘勇说,医院抛开费用全力救人的举动深深触动了他,作为患者家属,将心比心,只有早日还清住院费用,他才能心安。

“谁都有困难的时候”

这是医患之间的双向奔赴

“医术高明转危为安 精心护理痊愈如初”,神经外科墙上新挂的锦旗,朴素地表达着刘仁华父子的感激之情。

患者家属送来的锦旗。

“我眼睛不好,看不清楚手机,小护士总是轮流帮我带饭。”出院后,刘仁华老人感念市六医院神经外科医护团队无微不至的照顾,叮嘱儿子刘勇为医院送上了这面锦旗。

儿子忙着上班、跑车以筹集住院费,没有经济能力请护工,刘仁华住院期间,多亏了热心的医生、护士帮忙照看,及时回应他的种种需求。早上值班的护士主动帮他买来早餐,有时他喊没吃饱,护士又给他下楼买包子、馒头;中午、晚上帮他在食堂点餐,送到病房;怕他打针时看不清剩余的药量,护士不时过来看一眼。

医院神经外科护士长喻婷婷说,科室医护人员一直秉承医院“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把患者的需求放在第一位。留置胃管的患者必须吃流食,为了方便这些患者的家属存放从家里带来的流质食品,科室专门购置了冰箱;年迈的父母前来照顾患病的子女,科室不忍心看着他们每天租借折叠床,干脆自行承担了这笔费用……

神经外科的患者起病急、病情重,住院期间,患者和家属往往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也有不少家庭面临着和刘仁华父子一样的经济困难。“谁都有遇到困难的时候,大家都伸出手来帮一把,生活再难也充满希望。”喻婷婷说。

(郭丽霞 袁莉 刘望)

【编辑:符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