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洪山区委书记严中兴:干字当头 奋楫争先,加快建设高能级大学之城

新闻中心 > 武汉频道 > 要闻

2025-04-21 07:26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贯彻省委“建成支点、谱写新篇”战略部署,武汉将努力在支点建设中当好龙头、走在前列。洪山区如何以“干部素质提升年”为抓手,发挥辖区科教资源优势,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在牢记嘱托、建成支点中担当使命?长江日报记者采访了洪山区委书记严中兴。

  问:洪山区在全省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全市加快“三个优势转化”、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中,应当发挥怎样的作用?

  答:“牢记嘱托、建成支点”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北殷殷嘱托的内在要求,是精准把握湖北综合优势的现实举措,是抢抓重塑性历史机遇的重大抉择。对标对表省委建成支点的战略目标和市委加快推动“三个优势转化”、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的决策部署,洪山有条件、有优势,完全能够、而且应该担当更大使命,作出更多贡献,为武汉在支点建设中当好龙头、走在前列提供关键支撑。

  从发展基础来看,作为面积最大的中心城区,常住人口占全市近七分之一,有超24.5万户的市场主体,资源要素充足齐全、功能配套完善。从资源优势来看,洪山行政辖区与大学校区高度重合,高校院所密度全国前三,拥有35所高校等科教资源,15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在工信部“赛迪创新百强区榜单”中连续三年排名全省第一,创新动能正在加速释放。从发展势头来看,近年来经济总量平稳增长、质量不断提升,发展底盘持续夯实,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转型升级取得明显成效,经济发展呈现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好的气势。

  对照省委、市委工作部署,对标跨越赶超目标,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加快建成高能级大学之城,持续做强产业层级、做大经济量级、做优城区能级,力争到2030年,也就是“十五五”末,基本上实现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到2035年,基本建成高能级大学之城,科技创新成为城区发展主动力,创新创造成为最鲜明的城区气质。

  武钢有限生产场景。青山区委宣传部供图

  问:围绕落实好省委支点建设和市委加快“三个优势转化”部署,洪山有哪些具体举措?

  答:围绕落实好省、市部署要求,我们召开了全区传达学习省、市“新春第一会”精神贯彻落实大会,从能级跨越、科技创新、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产业发展、消费提振、区域联动、生态提质、城区品质提升、营商环境优化十个方面作出安排部署,努力提升发展能级、发展速度、发展质效、发展后劲,努力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

  推进产业发展提能。拓展“工业上楼”模式,全力支持工业企业扩产增效,推进三宁化工、广电计量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加快建设、早日投产。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力推进光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发展壮大,瞄准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方向早谋划、早布局。升级换代传统产业。重点聚焦高端住宅、改善型住房需求,引导企业开发精品化、多样化住宅产品类型。

  推进项目建设提速。高位推进。开展项目建设“领导包保、专班推进”,明确牵头领导、责任单位、专班成员和建设内容,全力保障项目快速、有序、高质量建设。靠前推进。抢抓国家一揽子增量政策重大机遇,积极争取上级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等资金支持和投资项目,挂图作战、倒排工期。全链推进。对所有项目全周期管理、全天候服务、全要素对接、全过程合作,把每一个项目都做成精品。

  推进消费潜能提振。深挖消费潜力。抢抓“两重”“两新”政策机遇,推动各类生产设备、服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进一步鼓励汽车、家电等传统消费品以旧换新。创新消费场景。紧扣大学生、高收入群体消费需求,支持企业商户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消费活动,推动更多人“消费在洪山”。改善消费环境。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重点治理饮食安全、虚假宣传、售后服务等问题,全力打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推进城区品质提标。加快城区更新。统筹“留改拆建控”,坚持“成熟一个、实施一个”原则,成片规划、重点突破、稳步推进城市单元更新项目。强化城区管理。持续推进精细化和“有温度”城管,常态化开展“四线一口”、重点片区及大学周边等环境综合整治,持续提升城区形象。打造城区品牌。按照“一街一特色”发展策略,打造一批有区域标识度、多业态融合发展的网红打卡地,擦亮城区品牌。

  推进生态承载提质。全力美化“颜值”。统筹推进环境保护、污染治理、生态修复,进一步巩固水环境治理成效,更大力度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力挖掘“价值”。一体推进生态水网、城市绿地、绿色建筑等建设,打造山水相融、清雅宜居、生态优良的品质空间,吸引更多企业、人才选择洪山、落户洪山。全力提升“产值”。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整合盘活闲置资源,发挥比较优势、加强产业导入,探索一条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融合并进的路子。

  中韩石化夜景。青山区委宣传部供图

  问:洪山创新资源富集、优势明显,如何答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这一课题?

  答:科技创新是助力支点建设的第一动力。我们认真落实省委、市委工作安排,知重负重、知责担责,3月份召开全区科技创新大会,制定“山水星光”计划,提出加速成果转化、助力创新创业、提升企业培育、焕新街区品质、开放消费场景五大行动细则。发布“星光科转8条”,拿出“真金白银”支持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最高予以500万元支持。下一步,我们将从四个方面发力。

  规划创新空间。统筹大学空间与城区空间,盘活高校自有地、市场商业用地,构建起“孵化器—楼宇—园区—环大学带”四级发展空间,将环大学创新发展带建成“校、产、城”一体发展融合区。

  转化创新成果。当好科技成果转化的穿针引线人,在供给端,定期与应用型高校学院、院士专家和科研团队面对面交流,建立成果供给库。在需求端,发挥企业服务站和成果转化站作用,建立需求“一张清单”,全力推动一批重点科创项目落户、科技成果就地转化。

  孵化创新企业。完善创业服务体系,吸引和支持高校师生、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打造以科技型中小企业为基础、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体、科技领军企业为标杆的创新梯队,孵化培育更多充满生机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

  优化创新生态。继续深化“拨改投”改革,用好洪山产业基金,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风险投资、中试平台、技术交易等全方位要素支持,全力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热带雨林式生态。

  (长江日报记者王东方 通讯员朱洋波 赵浩宇 参与采写:栾嘉雯)

  【编辑: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