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贯彻省委“建成支点、谱写新篇”战略部署,武汉将努力在支点建设中当好龙头、走在前列。蔡甸区如何以“干部素质提升年”为抓手,在支点建设中找准定位、担当作为?长江日报记者采访了蔡甸区委书记余从斌。
中德国际产业园外资集聚。
问:全省“新春第一会”发出了支点建设的动员令,市委推动全部工作向支点建设聚焦聚力。蔡甸区如何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在全省建成支点这个大坐标中知方位、明责任、勇担当?
答:省委召开“新春第一会”,对全省支点建设进行全面部署,明确提出实施“七大战略”、提升“七个能力”、打造“五个支点”,既是“顶层设计、湖北方案”,也是“施工图、路线图”,指引我们在变局中破旧局、在新路中找出路。我们将坚定不移把蔡甸发展放在全省支点建设大局中去谋划和推进,紧紧围绕“支点建设”和“三个优势转化”,知责担责、敢为善为,充分发挥“国际范、生态范、人文范”特色,整体提升发展能级、发展速度、发展质效、发展后劲,奋力书写支点建设蔡甸新答卷。
一是走好开放路,加快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高标准建设中法生态城、中德产业园等外资集聚园区,是省委、市委赋予蔡甸的使命责任。围绕“打造开放支点”,我们向世界递上开放蔡甸新名片,广发英雄帖、全球觅知音。大力实施中法生态城产业导入工程,推动定位再聚焦、规划再优化、项目再提速、配套再完善,坚定不移聚人口、优空间、提品质、育产业。大力实施中德产业园扩面提质工程,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加快建设德国普旭、德国小镇、中德星天地等牵引性项目,全面提升集中度、开放度、显示度,努力打造德资外资密集区。
二是打好产业牌,加快打造城乡融合新样板。蔡甸是全市工业主战场,也是武汉“西大门”。围绕“打造产业支点”,我们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构建“4432”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壮大智能制造、智能家居等主导产业规模,大力培育航空新材料、汇力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集群,抢占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风口,打造新型工业化新样板;做大做优现代服务业,提升总部经济能级,扩大商贸物流业态,强化科技金融服务,打造产城融合新样板;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和文旅产业,深化农文旅融合,重塑蔡甸莲藕、武汉活鱼、新农牛肉等特色品牌,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推动经济总量尽快迈上千亿台阶。
三是念好生态经,加快打造绿色发展新示范。蔡甸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生态是蔡甸最亮丽的底色。围绕“打造生态支点”,我们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时刻牢记“不能干的事”,主动做好“必须干的事”,加快生态优势转化。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改造焕新、低效空间“腾笼换鸟”、循环经济降碳增效,巩固拓展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建设成效,加快沉湖湿地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蔡甸实践,真正以生态之美催生发展之变。
蔡甸深入大湾区开展智能家居及人工智能产业招商推介。
问:建成支点,归根到底靠实干担当、靠过硬作风。围绕助推支点建设,蔡甸区将如何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
答:奋进支点,时不我待。蔡甸紧扣“干部素质提升年”这条主线,认真践行对标工作法、极致工作法,强化效率意识、争先意识、能力意识,深入开展“四大比拼”、大力实施“十大工程”,持续保持高效率、快节奏、扎实干、有作为,干字当头、拼搏赶超,全面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确保全区开局精彩、全年出彩。
一是坚持以项目建设大比拼提升战略支撑力。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我们始终抓牢项目建设“牛鼻子”,强化项目谋划储备,强化项目集中攻坚,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每年至少谋划储备2个投资100亿元重大项目、5个投资50亿元重大项目,持续掀起“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热潮,力争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超过60个、固定资产投资超过500亿元。
二是坚持以招商引资大比拼提升开放带动力。招商引资是助推支点建设的源头活水。我们将进一步深化链式招商、靶向招商、以商招商、对欧招商,深入大湾区、长三角开展产业招商推介,跟踪推进文岭生活城、蔡甸现代城、常福产业城新签约重大项目落地转化,全方位推进楚商回汉投资兴业,力争全年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超过80个、总签约额超过1000亿元。
三是坚持以创新驱动大比拼提升产业竞争力。科技创新是引领支点建设的第一动力。我们始终把创新作为助推支点建设的主导战略来抓,充分发挥政府创新引导、企业创新主体、平台创新促进、人才创新关键作用,用好用足市区创投引导基金,加快实施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倍增行动,大力建设武航院新型研发机构及航空新材料产业基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四是坚持以营商环境大比拼提升区域影响力。营商环境的软实力就是支点建设的硬支撑。我们始终把企业感受作为第一感受、把企业评价作为第一评价,更大力度降成本、强功能、优服务,扩面提质“高效办成一件事”,持续深化“解难题、稳增长、促发展”企业帮扶活动,真正以政府更加有为促进市场更加有效,加快形成“近悦远来”强磁场,努力建设营商环境标杆区。
蔡甸花博汇景区。
问:今年,央视两次直播连线报道蔡甸花博汇景区,蔡甸莲藕更是登上央视元宵晚会。蔡甸区文旅发展指数稳居全省同类县市区前列,如何走出一条特色精品文旅发展新路?
答:蔡甸是知音文化发源地,也是中国莲藕之乡,坐拥“道家圣地”九真山、“蓬莱仙阁”嵩阳山两大国家级森林公园,这里有天然氧吧、鸟类天堂、湿地花海。今年,蔡甸“藕王”惊艳亮相央视元宵晚会,带动蔡甸文旅火出了圈。我们响应省市号召,把2025年确定为文化旅游建设年,全面启动文化旅游消费季,推出十大文旅项目、十大星级酒店、十大精品民宿、十大特色美食,全域推进文旅精品塑造。
一是聚力抓文化、强转化。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我们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全面唱响知音文化,上新推出知音花月夜沉浸式夜游项目,重现“高山流水遇知音”场景,启动马鞍山知音文化遗址保护开发,重塑知音文化城市新地标,系统打造知音文旅景区、文化街区、文创园区,推动“知音故里·蔡甸等你”更加深入人心。
二是聚力抓整合、促融合。蔡甸好山好水好风光。我们组建区文旅集团,充分整合文旅资源,大力推进农文旅融合,持续做足“莲藕+”“生态+”“存量+”文章。大力实施蔡甸莲藕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高标准创建九真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唤醒“沉睡”的文旅资源,持续培育文旅新业态、塑造文旅新优势。
三是聚力抓产品、塑精品。我们强力推进文旅项目攻坚,先后引入香港惠记、葛洲坝文旅等市场主体,加快建成中法半岛水世界、沉湖国际小镇、索河温泉小镇等拳头产品,提档升级野生动物王国、金龙水寨等4A级景区,全方位讲好蔡甸故事,高强度完善文旅配套。爆款IP迭代焕新、新上项目串珠成链,真正把流量变留量、让颜值变价值,着力把文旅产业打造成支柱产业。
(长江日报记者袁满 通讯员李聪聪 周雄)
【编辑: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