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钟钟、剑剑、五小汗……孩子们用武汉特色画城市符号

新闻中心 > 武汉频道 > 要闻

2025-04-24 20:47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4月24日讯江豚、梅花、热干面、越王勾践剑和曾侯乙编钟……4月23日,汉阳区钟家村第一小学校园里,49名学生一同创作儿童友好城市IP,孩子们用武汉特色画城市符号。

  课上,学生们在美术老师罗习智的带领下正展开头脑风暴,构思儿童友好城市IP形象。“梅花是武汉市市花,我想画大雪中盛开的寒梅!”“老师我想画龙,因为我们都是龙的传人!”经过一番交流探讨后,孩子们纷纷拿起画笔开始创作。

  张诗雨在展示她的作品,上面画的是钟钟和剑剑。长江日报记者 刘克取 摄

  9岁的张诗雨将湖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越王勾践剑和曾侯乙编钟拟人化,创作出《钟钟和剑剑》。钟钟是戴着编钟帽子、手里拿着钟槌的古代乐师,剑剑是佩戴着宝剑的古代将军。张诗雨说,自己很喜欢武汉的历史文化,听到创作主题时,脑海里浮现的便是这两个镇馆之宝。“我想让这些国宝活起来,讲出武汉的故事!”

  10岁的刘欣雨举起作品《五小汗》,长江日报记者看到,一只戴着红色热干面帽子、穿着深咖色休闲服饰的俏皮江豚在纸面上闪闪发亮。“江豚是长江的‘微笑天使’,热干面是武汉的味道,我想让它们一起成为武汉的‘代言人’!”刘欣雨笑着介绍,除了卡通形象,她还绘制了江豚和热干面帽子的三视图。

  刘雨欣告诉记者,“五小汗”是“武汉”的谐音,这也是她给这只小江豚取的名字。“我希望武汉的天更蓝,江豚越来越多,有更多人爱上我们的城市!”

  孩子们正在伏案作画。长江日报记者 刘克取 摄

  “孩子们的作品让我又惊喜又感动!”罗习智感慨道,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艺术创作,更是一堂生动的城市教育课,让孩子们在绘画中重新认识了武汉的生态、历史与现代发展,也表达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儿童友好城市IP形象征集自4月14日启动以来,共吸引了1500余名学生参与。

  美术老师罗习智在给学生们介绍武汉儿童友好城市IP征集活动。长江日报记者 刘克取 摄

  市妇联相关负责人介绍,武汉儿童友好城市IP征集秉持“儿童视角、儿童参与”理念,充分尊重并重视孩子们的创作成果,确保每个孩子的创意都能被看见、被珍视,真正让儿童成为城市文化建设的参与者与代言人。目前,武汉市正面向全社会征集易于辨识的儿童友好城市IP形象,最终评选出的创意作品将应用于武汉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成为千万市民的共同记忆。

  (长江日报记者刘克取 实习生王昱麟 通讯员钟怡然)

  【编辑:王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