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班主任在家长群写下290篇走心“夜话”:学生要教,家长也要教

新闻中心 > 武汉频道 > 要闻

2025-04-25 18:03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明天,孩子们又将迎来学期期中考试,孩子们都说,很紧张,因为考完了,家长们肯定又会喋喋不休,悲喜不一。我还是想说,看远一点。如果我们站在五年或十年后来看这次考试,你就会觉得,这不过就是孩子成长路上的一个点。只要这个点没有偏离成长的路途,就不必太过计较和紧张……”

  这是武汉市第六初级中学初二(6)班班主任邓洁前不久发在家长群里的一段“班主任夜话”,编号“第288条”。

  2021年8月,邓洁带的班级升上了初三。为了缓解家长的焦虑、帮助家长做好家庭教育,他开始将自己对教育的所见所思写成一篇篇数百字的“班主任夜话”,发在家长群里。不到一年,他写下284篇情深意长的“班主任夜话”。如今,新一届学生也即将进入毕业年级,“班主任夜话”也重新起航,写到了第290条。

  邓洁。

  提笔写第一篇“班主任夜话”,和当时班里两个家长有关。邓洁记得,有位女生来自单亲家庭,妈妈一个人照顾孩子生活和学习,有很多困惑和焦虑,常常发来微信咨询邓洁。还有位家长跟邓洁反映,孩子在家很“磨蹭”,吃饭、写作业都拖拖拉拉,全家人都很“心累”。

  “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缺乏正确方法,尤其是面对青春期的孩子,处理不好容易起冲突。”邓洁今年56岁,从教30多年,一直当班主任,青春期的孩子,他最熟悉。“学生要教,家长也要教。有什么办法能把好的教育方法慢慢渗透给家长们?于是,我写下了第一篇‘班主任夜话’,主题就是‘最好的教育’,只有短短200字。”

  有了第一篇,邓洁的“班主任夜话”就停不下来了。坐公交车、等电梯、浇花、看电视等生活片段,在他眼里都蕴含着教育之道。一件件小事,被邓洁用细腻、幽默的笔触写了下来,读起来有趣、有味、有收获。

  邓洁发在班级群里的“班主任夜话”截图。

  “什么是教育?教育不只是坐在教室听老师讲课。起风了,告诉孩子,把窗户关严;下雨了,跟孩子讲,一场秋雨一场寒;明月夜,与子同吟,千里共婵娟。一草一木皆教育。”

  “前段时间,我和妻都很忙,每次做完饭就没有细擦抽油烟机,时间一长,油烟机就看不得。放假了,闲暇了许多,每次做完饭,都认真擦洗一遍,时间不长,抽油烟机又一次干净起来。其实,有的孩子身上的毛病也和这抽油烟机一样。”

  “早些年,我兼职体育老师,那时的学校操场是炭渣跑道,经常要给跑道用白石粉划线,前辈教我:手拿石粉瓢,眼盯前方某定点,边走边抖瓢。回头一看,一条笔直的白线就这样出现在眼前。我常常跟学生讲,关注脚下,更要眼盯前方,我们的人生道路才会少些曲折。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更需如此。”

  ……

  一年里,284篇真诚、走心的“班主任夜话”陪伴着全班50多个家庭,帮家长化解与“青春期”的磕磕碰碰,让他们理解教育是一场漫长的静待花开。每晚,等着读当天的“班主任夜话”,成了家长们的习惯。顺着“夜话”的主题,家长们也会分享各自感受,有时“跟帖”会有三十多条。大家都亲切地称呼邓洁“老邓”。

  邓洁和学生在一起。

  陈弘毅的妈妈田霞是“班主任夜话”的“忠实读者”,哪天晚上没看到“夜话”,就会觉得一天不完整。“家长最不愿看到孩子成绩退步,但成绩总会有起伏。邓老师就在‘夜话’里用自己乘坐电梯的感受来告诉我们,每个孩子的美好未来如同这上上下下的电梯,我们都不可能准确预测美好什么时候到来,我们唯一可做的就是按下按钮,耐心等待,总有电梯会到来。”田霞说,当时读到这一段,心里如释重负。“284篇‘夜话’如同黑夜里的一盏盏灯,也许它照得不是很远,但让我们一直看到希望。”陈弘毅进入高中后,田霞也开始向邓洁学习,以一个母亲的身份经常给孩子写下自己的心里话,称之为“妈妈的话”。

  班主任是份辛苦的工作,需要付出大量的心力去关注几十个学生的成长。有的老师不愿意当班主任,邓洁却乐此不疲。2015年,他带着学生开展“三年三封信”活动,让学生在初一时给小学老师写一封信,初二时给父母写一封信,初三时给自己写一封信。孩子们在“三年三封信”中懂得了感恩,学会了沟通,与未来的自己对话。如今,不少人都还记得那年举办的“尺牍情深”读信会,孩子、家长听着对方念手中的信,泪流不止。

  邓洁和学生在一起。长江日报记者 刘嘉 摄

  每带一届学生,邓洁都会带他们走进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武钢一号高炉遗址公园、音乐厅等地,带着他们了解城市、了解社会。他还会把暑期骑行去西藏的照片发在朋友圈,鼓励学生像他一样热爱生活、磨练意志。“当好一个班主任并不容易,我总希望用自身的一点努力,在学生成人成才的关键阶段给他们更多关心,更多影响。”邓洁说。

  附:“班主任夜话”节选

  (长江日报记者刘嘉 通讯员朱洁)

  【编辑:王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