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4月28日讯(记者陈永权 通讯员熊威)4月28日,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举行,作为1670名全国劳动模范中的一员,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立车设计室主任薛敬宇难掩激动。
薛敬宇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通讯员供图。
薛敬宇是中国兵器科技带头人,长期从事重型机床产品研发及共性技术研究,主持研发的多项产品实现重大技术突破,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第一次现场听总书记重要讲话,感觉很不一样。”薛敬宇说,为我们一线工人指明了努力方向,赋予了新的使命。
“珍惜荣誉、保持本色,继续努力、再立新功。”薛敬宇说,现场聆听总书记勉励的话,受到莫大鼓舞,这为我们劳模提出了工作的标准和要求,也更加坚定我们投身工业母机事业的决心。
薛敬宇检查机床状态。通讯员供图。
工业母机是智能制造发展的基础,代表着一个国家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我国船舶工业快速发展,但作为船舶“心脏”的燃气轮机,其核心关键零件机匣的研制加工却长期受制于人。
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考察时指出,工业是我们的立国之本,要大力发扬自力更生精神,研发生产我们自己的品牌产品,形成我们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薛敬宇在调试机床液压系统。通讯员供图。
“国家需要什么,我就做什么!”2016年起,薛敬宇和他的团队针对“卡脖子”技术发起攻关,并牵头研制“大型复杂薄壁回转构件的高精铣车复合柔性加工技术及装备”项目。要实现该项目,首先要实现五轴联动加工,这是目前国际数控机床的最高水平。
薛敬宇带领项目团队十几个人一次次将技术方案推倒重来,为一环套一环的难题绞尽脑汁。经过近3年艰苦攻关,项目终于推进到样机验收。除了五轴联动、柔性制造功能,他们还为该机床赋予了自我监测、智能诊断、自适应加工能力,试用后,用户单位一次续订了39台。后续来自风电、机械工程箱体加工及齿轮加工等领域的用户陆续与公司签订批量机床订单。
薛敬宇和团队一起讨论技术难题。通讯员供图。
前不久,武重集团发布了国内首台智能重型机床“高速高精智能重型立式铣车加工中心”,关键核心部件已实现100%国产化,实现重型机床在精度、效率、可靠性上的全方位跃升。
“我们要抢占工业母机发展的高地,保持高端装备的自主性。”薛敬宇说,回到岗位后,我将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发挥示范带头作用,进一步打磨产品,研制高端机床装备,使我们高端机床精度迈向微米级,服务各行各业的需要。
【编辑:符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