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失能老人上社区养老院“日托”,子女4年第一次有时间逛公园

新闻中心 > 武汉频道 > 要闻

2025-04-29 11:53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4月29日讯(记者史强 隋元杰)上午7时被接到社区养老院,18时被送回家。3月份起,80岁的失能老人张毅红上起了“早七晚六”的“日托”。4月28日,老人的儿媳告诉记者,日托让丈夫和自己可以“喘口气”,4年来第一次有时间一起逛公园。

  护理员在张毅红(右)老人喂饭。记者史强 摄

  4月28日9时许,长江日报记者来到武汉市硚口区正康社区养老院时,老人们正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唱歌。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张毅红坐在轮椅上虽不能开口跟着唱,但听得投入。

  听完了唱歌,张毅红感到有点累,护理员将她推回短托照料区,帮她脱下鞋子,搀扶着躺到床上,盖上被子休息。11时30分,护理员端来三菜一汤的午餐,帮她戴上围兜,打开电视,一口口喂饭。张毅红边吃边微微点头,表示“满意”。

  护理员扶张毅红(右)老人上床休息。记者史强 摄

  张毅红到正康社区养老院“日托”已有1个多月。每天,养老院都会派车上门接送,白天的7时到18时,她就在养老院接受护理员照料。

  说起母亲“日托”,张毅红的儿子和儿媳都说“帮了大忙”。2020年开始,老人完全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已退休的儿子胡先生承担起了照料重任。

  因为母亲只能坐在床上洗漱,胡先生都是用手端着盆帮老人漱口、洗脸。母亲晚上上厕所时间不固定,胡先生整晚时刻处于半清醒状态,保证随叫随到。胡先生说,时间一长,他有点神经衰弱,整夜失眠。

  “我们在家照顾不仅累,也不专业。”儿媳易女士工作之余和丈夫一起照顾婆婆,除了时刻担心老人安全,老人有时候“不听话”让夫妻俩很无奈,“有时候医生不让吃的东西她非要吃”。

  深感身心疲惫的夫妻俩曾经请过护工,但张毅红不愿意。随着老人病情加重,夫妻俩感到越来越力不从心。

  正康社区养老院有专门的短托照料区。记者史强 摄

  今年3月,夫妻俩将老人送到正康社区养老院试住,张毅红坚持要晚上回家,他们就给老人办理了“日托”。“白天我们可以喘口气。”易女士说。

  长江日报记者在正康社区养老院公示牌上看到,该院对短期日托对象收费分每天120元、180元、260元三个档次,主要视老人身体状况和自理能力而定。养老院有4名“日托”护理员,开设“日托”5个月来服务了50多位老人。

  正康社区养老院院长黄翠玲说,“日托”需求近年来不断增加,这既减轻了病患家庭照料压力,也让老人得到专业照护,同时也为养老机构增加了收入,是一个多方受益的服务。

  【编辑: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