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她的班上人人争当“演员”,情景式教学让学生爱上语文

新闻中心 > 武汉频道 > 要闻

2025-04-30 19:12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4月30日讯(记者覃柳玮)“我说这位爷,您是营里当差的吧?来,坐下喝一碗茶,我们也都是外场人……”29日上午八点半,水果湖高中高二3班的学生们在语文老师毕小燕的带领下,“穿越”到1898年的北京裕泰大茶馆。把情景式教学融入语文课堂是毕小燕的教学妙招。

  毕小燕和“演员”们合影留念。长江日报记者 覃柳玮 摄

  课桌被移到墙边空出场地,没有道具鸟笼,就用一个装鸡蛋的空纸盒代替。学生们穿着长衫,戴着礼帽依次进入,大家念着话剧《茶馆》的台词,专注自己的表演。有人偶尔忘词,也没人发笑,大家都沉浸在《茶馆》的剧情里。

  毕小燕从教25年,她常常把课堂变成剧场。“高中学习压力较大,如果仅仅让学生们背书、做题,无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我尝试把课本剧、戏曲等融入课堂,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当《雷雨》中周朴园的独白在教室回响,西装革履的“资本家”与身着旗袍的“繁漪”在课桌间对戏,戏剧张力让文学鉴赏变得可触可感。更令人称道的是《鸿门宴》情景剧设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剧本改编、道具制作与角色揣摩,历史场景的复现过程,恰是文本细读与团队协作的绝佳训练。

  这种沉浸式教学让语文课成为最受学生们期待的课堂,还培养出多位校园戏剧节金奖得主。有学生说:“在扮演祥林嫂的过程中,我才真正读懂了鲁迅笔下的悲悯。在扮演苏武的过程中,我才真正体会到中华民族血脉中流淌的家国大义。”

  16岁的张彦是此次《茶馆》演出的导演。“这次表演我们全班分了6个组,有人负责表演,有人负责道具,有人负责后勤。我要统筹每一个演员的时间,指导动作、台词。18人演出,我们准备了2周时间。除了课本的选段,我在网上把整部《茶馆》都看完了,还看了很多其他资料。”

  《茶馆》表演现场,毕小燕正在指导学生表演。长江日报记者 覃柳玮 摄

  据了解,课堂外,毕小燕也会用文学的美妙点缀学生的课余生活。在她的组织下,辩论赛、诗歌朗诵、课本剧展演、作文竞赛等语文实践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她还曾经组织过一次文学与推理联动的“剧本杀”活动。

  每个小组都拿到了一份民国时期的角色剧本,小组之间通过阅读、讨论剧本,搜集线索来完成推理,从复杂的故事中抽丝剥茧,找出真凶。最终,大家找出了真相,亲身体验了特定时代背景下,先烈们为完成特殊任务的艰难。

  高二7班覃怡喆曾在作文中写道:这种文学与推理相结合的独特模式让我们记忆犹新,思想的交流和碰撞让我们的高中生活有了青春期少年该有的飞扬,更有了许多能够珍藏许多年的闪亮回忆。

  30多分钟后,《茶馆》选段表演结束,全班响起掌声,毕小燕向学生们伸出大拇指。毕小燕说:“我看中的并不是一时的语文考试分数,而是孩子们学语文能得到什么,对他们将来走上社会能有什么帮助?语文课不是知识的搬运,而是心灵的对话。”

  【编辑:王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