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5月3日讯(记者金文兵)武汉这座被长江吻过的城市,地理轮廓形如一只展翅彩蝶。那么,这个“蝶形城市”到底住着多少蝴蝶“居民”?
武汉有哪些有趣的蝴蝶?5月3日,武汉发布首个蝴蝶名录。长江日报记者金文兵 摄
5月3日世界花园大会上,首个“武汉蝴蝶名录”揭晓谜底:6科175种蝴蝶落户江城,其中包括中华虎凤蝶、金裳凤蝶等一批国家二级以上保护物种。
蝴蝶,号称“会飞的花朵”,也是敏感的生态信使。随着人们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的不断加深,在野外观察与生态保护过程中,亟需一份相对严谨的武汉本土蝴蝶底本数据。
在武汉山地发现的中华虎凤蝶。长江日报记者金文兵 摄
但武汉市域内的蝴蝶文献极其有限,也一直没有见到一份公开发布的本土蝴蝶名录。
于是,一群热心的武汉蝴蝶爱好者挺身而出,发起了一个“武汉蝴蝶观察”公益活动。
“中华虎凤蝶身披‘虎纹战袍’,金裳凤蝶自带‘黄金衣甲’……随着调查的深入,一批国家二级保护物种集体亮相,很多冷门蝶种纷纷出镜。”名录发起人之一的董立坤介绍,这份“蝶类户籍”藏着太多惊喜。
81位“追蝶人”持续一年,共完成2929次野外记录,为115种蝶类在江城“蝶形地图”上勾勒生态坐标。
橙黄豆粉蝶。蝶友“侧卫” 摄
为了更好地完成武汉首次“都市寻蝶记”,武汉蝴蝶爱好者自主开发了一个“观蝶”小程序,如同一个“AI蝴蝶记录簿”,让大家更方便上传观察记录。
“观蝶”AI小程序每新增一条记录,武汉的生态拼图就多了一个蝴蝶的闪光鳞片。
更有趣的是,这一行动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积极影响,全国蝴蝶爱好者纷纷复制“武汉模式”。这个“观蝶”小程序已在襄阳、荆州、西安、成都等地使用,正在成为全国蝶类观察“记录簿”。
目前,这场“都市寻蝶记”仍在持续。武汉市园林科学研究院植物保护所助理研究员毛润萍博士期待每个市民都能举起手机,成为生态记录员。
了解多一点
为什么要研究蝴蝶?
冰清绢蝶。长江日报记者金文兵 摄
武汉蝴蝶专家朱小明介绍,蝴蝶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环境变化非常敏感,是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指示物种。研究蝴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气候变化和生境破坏对环境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物种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功能。
此外,蝴蝶在采花过程中能够为植物授粉,有助于植物的繁殖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蝴蝶的生命周期和生物学是自然教育的极好案例,有助于提高公众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认识。
蝴蝶有什么好看的?
蝴蝶有什么好看的?武汉蝴蝶专业人员讲给你听。长江日报记者金文兵 摄
色彩斑斓:蝴蝶翅膀上的微小鳞片反射光线,使得蝴蝶翅膀鲜艳多彩。
图案独特:每种蝴蝶的翅膀上都有独特的图案,这些图案有助于它们在自然界中伪装、吸引伴侣或威慑捕食者。
形态多样:蝴蝶的形态多样,千差万别,每种都有其独特之处。
蝴蝶观察有什么用?
千姿百态的蝴蝶,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角色和环境指示物种。
蝴蝶的分布和数量,关乎一个地方的生态平衡、气候变化以及生物多样性状况,也关联着人类的经济生产和艺术创作。
蝴蝶一扇翅膀,引发诸多“蝴蝶效应”。
武汉有没有“蝴蝶谷”?
江夏区青龙山、黄陂区素山寺、洪山区白浒山,堪称武汉的三大“蝶谷”。
如今正是蝴蝶高发期,九峰山、马鞍山、蛇山、武汉植物园、一些高校校园以及城区的众多公园就是一个个小微“蝶谷”,随处都有蝶舞蹁跹。
在武汉,很多中小学生和自然生态爱好者有过观蝶经历。
观蝶,成为武汉市民休闲的又一新鲜玩法。
武汉最有故事的蝴蝶是哪一种?
中国独有野生珍稀蝶类、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中华虎凤蝶,自1987年开始在武汉发现并记录,到2000年左右从武汉消失,直到2019年又在武汉重现,人们对于中华虎凤蝶在武汉的观察记录已持续38年。
(整理/记者金文兵)
【编辑:符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