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杜鹃、玫瑰、绣球花接连绽放,各色花卉装点着东湖春天,繁花盛开串联起东湖绿道美丽胜景,为春日经济持续注入活力。逛花展、听楚剧、玩游戏,市民游客开始解锁更多东湖“赏花+”新场景,年轻人在其中扮演着主力军角色
花海成为都市人心灵补给站
5月4日清晨,武汉植物园内已人头攒动。入口处,姹紫嫣红的花海簇拥着巨型“夏日来信”绣球信笺,十余名年轻人正排队等待拍照。步入园内,绣球、月季、睡莲、鸢尾绽放,营造诗意浪漫,挪步绣球主题展区,各种卡通花车、蓝色信箱、邮票画框等打卡装置隐匿其中,仿佛步入斑斓的童话小镇。
武汉植物园绣球花展。长江日报记者 何晓刚 摄
“朋友圈都被绣球花刷屏了,今天特地穿了浅紫色裙子来配它。”00后游客李雯站在广角镜前,镜子里花与人相映成趣,她高兴地说,“广角镜的设置最有趣,镜中世界藏着另一片花海秘境,和喧嚣的现实生活隔绝开来。”
在落雁景区玫瑰园,西式玫瑰花亭与中式玫瑰长廊相映成趣,红粉白黄各色的玫瑰、月季正在绽放,以落雁景区湿地景观为背景,更显娇俏。今年新增安吉拉、夏洛特夫人、黄丛蓉、粉扇、彩云等月季,馥郁芬芳,花色交织化身热门背景墙。
落雁景区玫瑰园。长江日报记者 何晓刚 摄
“在这拍照太香了!”在藤本月季编织的粉色花墙下,来自长沙的游客佳妮拍出了许多“人生大片”,她点赞道,“既有油画般的花海,又有欧式花亭建筑,元素丰富多彩,随手一拍就是大片,打卡的心情和春天的风景一样美。”
磨山景区杜鹃花开放。赵丽 摄
“赏花+”体验层层焕新升级
以“花”为名,东湖风景区各类服务和产品不断上新,游客“赏花+”场景“多点开花”,年轻人对赏花场景式消费展现出极高热情。
楚剧走进武汉植物园。上午10点半,在武汉植物园中心草坪,楚剧演员们身着戏服,水袖轻扬,唱腔婉转,一招一式尽显功底,赢得了观众阵阵掌声。许多游客在赏花之余,近距离感受传统戏曲的魅力。
5月4日,楚剧表演走进武汉植物园。长江日报记者 何晓刚 摄
闻着花香喝咖啡。位于磨山景区荷花塘旁的伴山咖啡座无虚席,这里成为许多赏花游客的休息“加油站”。此外,位于磨山梅园码头的梅舍咖啡、凌波门观景台湖山咖啡、听涛景区的啡行家都成为年轻人休憩聊天、拍照打卡的诗意空间。
春天露营热又兴起。东湖听涛、磨山、马鞍山及落雁景区繁花似锦,不少市民选择在草坪上铺块野餐垫,摆上零食和甜点,一边欣赏东湖美景,一边休憩闲聊,享受惬意时光。
许多游客在武汉东湖露营。长江日报记者 何晓刚 摄
户外乐园欢笑多。“五一”假期,磨山景区成为赏花游集中地,景区内的欢乐丛林和飞越丛林为游客带来更丰富的游玩体验。“东湖之言”摩天轮下的露天Livehouse,民谣吉他与电子琴键开起派对。欢乐丛林将童趣进行到底,参与小丑巡游,与紫藤仙子互动,或是cos小小渔夫与自然生物亲密接触,沉浸式体验多种快乐。
武汉欢乐丛林,游客在花团锦簇中体验户外游乐项目。长江日报记者 何晓刚 摄
东湖风景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年轻人更追求‘场景化体验’,赏花从观光转向社交、愉悦身心、缓解压力等多重需求。‘赏花+’跨界模式带动花游体验升级,为游客带来更加丰富的游玩体验,潜移默化的情绪滋养,同时让荆楚文化氛围浓起来、文化活动嗨起来。”
(长江日报记者李文婕 通讯员何宇炀 陈长丽 李念)
【编辑:王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