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5月15日讯(记者汪文汉)机器轰鸣,罐车穿梭,热浪扑面。5月15日,记者在宝武环科武汉金属资源有限责任公司加工区看到,封闭厂房内,一罐罐钢渣正经历着“热闷”,开始它们的“变形记”。
钢渣正在历经热闷工艺的加工处理。记者汪文汉摄
被烘烤过的钢渣,自然裂开,经自动给料机的传输,“喂”入颚式破碎机和圆锥破碎机,再经过磁选、筛分,由皮带机运送到20米高的料仓。
“武钢年产钢渣200万吨,去年以前每吨只能低价卖给水泥厂。”销售中心周蕾指着产品线上的原料说,随着2024年6月新国标实施,原用作水泥混合材料的钢渣,不能再作为通用硅酸盐水泥的混合材料,这条老路走不通了。
在花园式的厂区内,高大的厂房和全密封的皮带线格外显眼,这里正是钢渣“变身”的地方。经过三层振动筛的精细筛选,不同粒径的钢渣骨料如瀑布般倾泻而下。记者现场看到,上层筛网筛出的粗料直接落入成品堆,中层筛网漏下的中料滑入缓存仓,最底层筛网抖落的细料则比河沙还要细腻。
钢渣骨料和沥青混合后铺设的路面。记者汪文汉摄
抓起一把直径10至15毫米的褐灰色粗料,手掌传来沉甸甸的触感,令人惊奇的是,这些骨料棱角分明。“这是钢渣特有的质感。”技术中心主任倪俊解释,他们与高校合作攻关,通过陈化、筛分等预处理技术,成功将钢渣体积膨胀率控制在1.5%以内,使其可以与沥青混合用于道路建设。
成品堆场上,4万吨钢渣骨料整齐码放。下个月,这批材料将用于武黄高速改扩建工程,替代传统的玄武岩。“钢渣骨料抗车辙性比天然石料高30%,还有更高的黏附性及磨光值。”倪俊用数据对比:同样厚度的路面,钢渣路基的使用寿命可延长3~5年,耐磨性和抗滑性更强,施工成本也更低。
不远处的发货区,载重卡车正排队装货。“以前是‘工业包袱’,现在成了抢手货。”周蕾透露,不仅沉湖国际小镇300米试验段刚签完合同,鄂州机场二期道路项目也送来了订单。
【编辑: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