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激光产业问道新十年:下一个十年怎么走?这些成为关键词

新闻中心 > 武汉频道 > 要闻

2025-05-16 09:17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5月16日讯(记者汪甦)“卷既是动词,也是名词,是‘卷’,也是‘画卷’。”5月15日,在第二十届光博会国际激光产业大会上,嘉强(上海)智能科技股份公司总经理李思佳此言一出,便引发了现场对行业竞争与创新的深度共鸣。

  展会现场。记者胡冬冬 摄

  恰逢5月16日国际激光日,全球激光产业的目光再次汇聚于中国光谷——国内第一家激光企业的诞生地。在这片热土上,一场关于激光行业下一个十年的产业圆桌会议凝聚了国内头部激光企业“掌门人”智慧。大家认为,激光制造的下一个“黄金十年”,将依靠技术升级、生态融合和全球视野来实现全面突围。

  “AI和激光制造的结合,是下一个爆发点。”普雷茨特精密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云鹏直言不讳。他分享了公司产品在焊接端的创新应用:通过AI技术,焊接完成即可实时判断拉拔力、电阻等关键指标。

  “原来这些是不可见的,现在它们可以量化、反馈、可控。”这种从“焊完才测”到“焊完即知”的转变,正是AI赋能制造工艺的直观体现。他预见:“应用的多样性、产量全球第一,还有我们还没想象到的新场景,一定会接连出现。”

  华工科技展位,工作人员展示复杂曲面六轴激光微孔加工装备。记者胡冬冬 摄

  “光博会应该成为世界首发的地方。”圆桌主持人、国际光学委员会副主席顾波有感而发。华工激光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邓家科表示赞同,他认为,面对行业“内卷”,高端产品是摆脱恶性竞争的根本。他介绍,华工激光已从过去的强调国产替代,转向力争实现全球首发产品。“现在卷的是服务、效率、闭环。”他进一步解释,激光制造要依赖生态链合作,形成闭环的工艺优化,而非单兵作战。

  锐科激光副总经理刘晓旭同样认可协同创新的重要性,“靠核心激光技术不断拓展新应用场景,才是锐科的长久之道。”

  锐科激光展示的新型设备,吸引来外国友人。记者 胡冬冬 摄

  “不出海,就出局。”海目星激光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聂水斌的观点切中了全球化竞争的核心。他谈到,无论是人形机器人、激光雷达,还是从制造端到传感器,中国企业都有能力成为技术供应者。“风口一定要结合国家战略和新技术,一起加入生态圈,才能真正做大。”他说道。

  【编辑:王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