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5月16日讯在江夏区湖泗漍海洋村,返乡村民杨和平正忙着打理自家民宿。两年前还在外漂泊的他,如今已能熟练接待八方来客。“家乡的土壤让梦想生根,我们的螃蟹、莲藕,都成了‘网红’。”这位新农人的蜕变,正是武汉磁吸效应催生的万千故事之一。
会上,相关企业做项目推介。记者冯雪 摄
5月15日,“楚材聚汉 共建支点”京津冀企业武汉行座谈会上,30多家京津冀企业带着“看家本领”来到武汉,不仅带来16颗“金种子”,更试水出一条“需求牵引+场景验证+政策护航”的跨区协同新路。
寒序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计划将自主研发的磁概率计算芯片研发基地落子武汉,“这里的产业集群能为芯片封装提供关键支撑,能让我们把实验室里的‘磁’变成市场上的‘力’。”公司首席战略官巩子瑞坦言。
“既想让乡亲们吃上有机食品,更想留住乡愁。”乡情与商机的双重引力,也牵引了更多楚商的回归,会上,北京武汉企业商会会长、北京恒日工程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驰升说。此次,他追加7.3亿元,投资建设武汉阳森·湖泗漍海洋生态谷二期项目,计划于今年底动工。
北京武汉企业商会副会长、光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健,计划通过文旅部武汉市网红经济实践基地项目,为武汉三年培育万名农副产品直播人才,“让湖北名品乘着网红经济出圈”。
“武汉是国家科技创新中心,也是商贸物流中心,未来也会成为低空物流中心。”上海磐易科技有限公司CEO张弘毅谈到,将在汉建立研发基地,服务机场高铁安防,与本地车企协同开发运输场景。他透露,目前已有多个武汉客户伸出橄榄枝。
据统计,会上,项目精准对接武汉“965”产业集群,覆盖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七大领域,技术转化率超80%。
“武汉缺什么,我们就补什么。”武汉市投促局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围绕“51020”现代产业集群,市投促局搭建了多场专题招商活动,聚焦区域协同发展,开展系列专题对接活动,推动更多资源要素在武汉集聚。
(长江日报记者冯雪 通讯员陈丹 胡学英 李娟娟)
【编辑:王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