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事业是“春天的事业”。5月16日,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来自武汉地区的获奖代表现场参加大会后,不约而同地发出心声:“残疾人也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希望让残疾人朋友享受科技发展的红利
武汉科技大学青年教师袁鑫。
登台接受表彰的每一步,武汉科技大学青年教师袁鑫走得格外坚定。失去右臂,他没有自暴自弃,凭借着信念和韧劲,他完成博士学业,留校担任高校教师。今年,袁鑫获得“全国自强模范”称号。
回想起求学和工作路上收获的温暖和善意,袁鑫格外感恩,“自强不是孤军奋战,而是全社会共同托举的力量”。
袁鑫从事的研究方向是人工智能,他开展的“人工智能赋能盲文和手语信息化研究”课题正是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科技助残。他告诉长江日报记者,未来将继续在人工智能领域深耕,“希望通过我的努力提升残疾人朋友的生活质量,让他们享受到科技发展的红利”。
在第三十五个全国助残日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残疾人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也是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的特殊困难群体”。袁鑫对此深有感触,“在各个领域,都有残疾人拼搏奋斗、发光发热的身影。残疾人有志向、有能力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
湖北广播电视台音乐广播部首席编辑李筠也获得了“全国自强模范”称号。他是我国约8500万残疾人中的一员。
湖北广播电视台音乐广播部首席编辑李筠。
“我们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参与者。”在李筠看来,“残疾人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这一重要论述鼓舞人心,深刻体现了党和政府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李筠说,“残疾人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残疾人事业发展是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试金石’,我们残疾人能为中国式现代化作出贡献!”
他们助力残疾人创造美好生活
武汉市皓然残障人士公益服务中心创始人胡文兵(右)。
人民大会堂的气氛隆重而热烈,身边频频响起的掌声让胡文兵心潮澎湃。今年,他创办的武汉市皓然残障人士公益服务中心获得“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非常激动,这是对团队的鞭策和鼓励,荣誉属于所有为残疾人事业默默奉献的朋友们。”胡文兵因事故致残,在残疾人朋友的鼓励下,他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2017年,胡文兵牵头成立皓然残障人士公益服务中心,帮助重度肢体残障者重建生活、回归社会。团队提倡“互助、自助、助人”的理念,动员伤友帮助其他有相同遭遇的伤友。
“总书记对残疾人的关心和勉励让我动力满满!”胡文兵告诉记者,团队将继续努力,让残疾人享受到社会温暖和社会发展成果,让他们更有获得感、幸福感,“每个生命都有价值,我们要共同发现、实现自我价值”。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麻醉科主任陈向东。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麻醉科主任陈向东获得“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称号,他提出“科技与医疗助残”理念,30余年来,带领团队深耕医疗科技助残领域。
在会场,他深刻体会到国家对残疾人工作的高度重视。“残疾人朋友们身残志坚,我们有义务帮助他们生活得更好。”陈向东告诉记者,身为医务工作者和科技工作者,他将继续投身科技助残事业,研发助残科技产品,为残疾人朋友创造更便捷、更幸福的美好生活。
(长江日报记者刘晨玮 图片均为受访者供图)
【编辑:王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