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在黄陂看到了如此多的精美瓷器。”市民罗女士感叹道。5月17日,位于武汉黄陂的二程书院新展“瓷善之光——王煌今先生捐赠文物专题展”迎来大批市民前来参观。其中既有新石器时代的陶器,来自宋代名窑如耀州窑、磁州窑的窑品,也有辽金瓷器和明末清初生产的外销瓷克拉克瓷,以及摆脱了御窑的程式束缚的浅绛彩瓷。500余件陶瓷精品展现中华瓷器的工艺之美与历史脉络。
“瓷善之光——王煌今先生捐赠文物专题展”现场。范雅琴 摄
黄陂博物馆馆长谢育武说:“2024年7月,得知一位八旬老人要将自己毕生所得的上千件藏品都无偿捐献给我们馆,更多的是不敢相信。直到我们前往北京看到王煌今老先生,他说想为家乡做一份贡献,这份疑虑才得以打消。我们随即找来了专业的运输公司对藏品一件件打包,运回武汉。随后请省市专家进行四轮论证,现展出的500余件藏品,已经经过专家的一致认可。”
浅绛彩瓷。范雅琴 摄
定居北京的王煌今近日回乡省亲,长江日报记者来到其家乡黄陂王家河高炉钱村。王煌今回忆:“20世纪80年代,我因受文物收藏家王世襄先生的影响,发现了收藏的乐趣。从酒具、茶具便可看到一个时代的发展。当时只要休息,我都要去古玩市场淘一些老物件。”
鼻烟壶。范雅琴 摄
“这个唐代白釉双龙耳瓶因保存完整被专家认定为展览中最具价值的藏品。这是我在古玩市场花1800元买下,担心买到赝品,还特地找了朋友看后才敢下手。”王煌今说,“有次我去哈萨克斯坦出差,在地摊上淘到一个直径约38厘米的圆盘,花50美金将其拿下,我兴奋地用衣服将其小心翼翼包裹背了回来。后来,我还去了多个国家,一有时间我都是直奔当地的古玩市场。”
右为王煌今,左为谢育武。范雅琴 摄
武汉博物馆原馆长王瑞华表示:“王煌今先生的收藏涵盖了中国陶瓷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既有新石器马家窑,也有大批宋代的耀州窑、磁州窑的藏品,以及精美的克拉克瓷、浅降彩瓷,为研究中国陶瓷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范雅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