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为落实省委关于“一切工作向支点建设聚焦聚力”的要求,我市制定了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行动方案,系统部署7个方面重点任务,努力在支点建设中当好龙头、走在前列,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今日起,长江日报推出“‘牢记嘱托 建成支点’委办局长访谈”专栏,关注全市各职能部门在推进支点建设中的具体思路、创新举措和生动实践。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首要任务,实施经济能级跃升是首位行动。”5月21日,武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王洋表示,我市按照省委部署要求,聚焦“三个优势转化”和“六个之重”,着力发挥中部经济中心的龙头作用,推动经济能级跃升发展,不断提高服务支点建设的战略支撑力,力争到2030年经济总量(GDP)突破3万亿元。
经济能级跃升
力争到2030年经济总量突破3万亿元
问:武汉市在“当好龙头走在前列 奋力推动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行动方案中提出,要实施经济能级跃升行动。请谈谈您的理解。
答: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6次亲临湖北,为湖北改革发展把脉定向、指路领航,对武汉寄予厚望、赋予重任。省委、省政府要求武汉择高而立、向上而行,在支点建设中当好龙头、走在前列。要实现这一目标,推动高质量发展是首要任务,实施经济能级跃升是首位行动。
发改部门将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经济能级跃升行动的部署要求,在发展速度上向前赶超,扎实抓好经济稳增长工作,力争到2030年经济总量突破3万亿元;在发展动能上向新转型,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打造具有武汉优势和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在发展内涵上向实发力,统筹做好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工作,让经济发展成果惠及基层群众。
投资提质增效
新开工930个亿元以上项目
问:湖北省在实施能级跨越战略行动方案中提出,要加快投资扩量提质。武汉市同样提出要聚焦投资提质增效。请问市发展改革委如何贯彻落实省市两级关于投资的要求?
答:当前,投资仍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在拉动社会需求、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技术创新、稳定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将重点围绕三个方面精准发力,贯彻落实省市两级要求。
一是坚持项目为王,推进项目投资质效提升十大工程。围绕重大科技设施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赋能、先进制造业强基、总部经济扩容、商贸物流提升、对外交通攻坚、轨道交通提速、市政基础设施提质、社会民生补短板、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等十大重点领域,全年推进2400个亿元以上项目、1050个10亿元以上项目、90个百亿元以上项目建设,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930个,切实发挥好投资的压舱石作用。
二是坚持双轮驱动,以政府投资有效激发民间投资。支持政府投资基金和民间资本共同设立股权投资基金、产业基金,形成多元投资格局;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等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领域建设;建立重点民间投资项目库,对预期投资回报较好的项目开展常态化推介,全年开展民间投资项目推介不少于100场。
三是坚持靠前保障,尽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聚焦重大项目的重点任务和关键环节,分区分行业建立重点跟踪项目清单,全力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用资、用地、用能等各方面的需求,做到要素跟着项目走、资源围着项目配,推动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
现代产业焕新
促进新兴产业壮大成势
问:武汉市在“当好龙头走在前列 奋力推动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行动方案中系统部署了7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其中包括“实施现代产业焕新行动”。我们注意到里面有“焕新”这个关键字词。要完成这项重点任务,下一步会有哪些计划呢?
答:“十四五”以来,武汉市大力发展九大支柱产业、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五大未来产业等产业集群,绘制全市产业地图39张,引导产业合理布局、有序发展。下一步,我们将从三个方面入手,持续推动产业“焕新”升级,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是抓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打好钢铁、汽车、化工产业转型三大战役,推动钢铁产业向高端化、智慧化、绿色化、高效化方向转型升级,打造国内一流、中部最大的高端钢材和特种钢材生产基地。加快传统燃油车产线柔性化改造,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城市。推动石化产业向深度炼化一体化、关键战略新材料、精细化工新材料方向转型升级,打造国家重要炼油化工生产基地和长江经济带一流化工新材料基地。
二是推动优势产业突破发展。持续巩固提升光电子信息“独树一帜”地位,加快发展集成电路、光通信、激光、光电显示、智能终端等领域,打造世界级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推进生命健康产业持续壮大,重点发展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康养休闲、医药流通等领域,打造国际医疗创新高地。推动北斗产业技术优势向场景应用转化,积极建设全球北斗全方位规模应用示范城市。
三是促进新兴产业壮大成势。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新能源、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人工智能产业重点发展智能芯片、智能终端、智能装备等领域,加快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航空航天产业重点发展卫星研制及数据应用、运载火箭及发射服务、大载重无人机等领域,加快建设国家航天产业基地。低空经济产业聚焦大载重无人机、eVTOL等方向,打造具有全国重要影响力的低空经济发展高地。氢能产业健全完善氢能“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条,打造创新研发、装备制造、示范应用协同发展的中国氢能枢纽城市。
开放枢纽强基
建设海陆空“三条丝绸之路”
问:武汉是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两大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交汇地、“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请问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如何提升武汉枢纽功能作用?
答:我们将发挥武汉联结东西、承接南北的交通区位优势,聚焦三个方面,实施开放枢纽强基行动,加快推动“五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全力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
一是深度融入陆上丝绸之路。谋划推进武汉铁路枢纽货运环线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沿江高铁合武段、汉宜段,全面提升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枢纽集结能力,加快建设“七环三十射”高快速路网,打造“超米字形”高铁网,力争高铁里程突破500公里、高速公路突破1100公里。
二是高效联通海上丝绸之路。高质量建设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加快港区集疏运通道、专用铁路建设,强化与上下游港口联动,积极发展江海联运和铁水联运,带动形成以武汉港为龙头的长江中游港口集群,力争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1.7亿吨。
三是协同拓展空中丝绸之路。推动武汉天河国际机场扩容升级,加快建成保税物流中心等项目,联动建设花湖国际自由贸易航空港,打造天河—花湖国际航空客货运“双枢纽”,力争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4200万人次。
(长江日报记者陈永权 通讯员刘海东 王为)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