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武汉市肺科医院副院长杜荣辉获评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至此,武汉已拥有全国道德模范19人,数量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杜荣辉。
自2009年以来,杜荣辉每月抽一个周末,往返自驾400公里,为湖北通城县患者义诊,16年来风雨无阻地坚守这份“无言的约定”,义诊车程近10万公里,接诊患者超过7000人次,帮助无数家庭摆脱疾病困扰,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候鸟医生”。
自驾返乡为患者义诊
16年风雨无阻
4月27日,杜荣辉在通城县疾控中心义诊。
4月27日一早,杜荣辉的身影准时出现在通城县疾控中心,30多位疑难杂症患者在此等候就诊。一直忙到中午一点多钟,杜荣辉看完最后一个病人,才匆匆踏上返程。这一“无言的约定”,杜荣辉已坚守了16年。
杜荣辉的老家在湖北通城,这里地处鄂、湘、赣三省交界的山区,是全省最后一批脱贫摘帽的贫困县。2009年,听说杜荣辉春节返乡,40岁的杜平花因结核病久治不愈登门求助。杜荣辉在厚厚一摞CT片中发现蛛丝马迹——这不是结核病,而是尘肺病的表现。她当即联系所在医院开辟“绿色通道”,将杜平花接到武汉做介入治疗,很快取出嵌在支气管里的钙化物。
小县城出了“女神医”的消息不胫而走,越来越多的老乡守候在杜荣辉家中,等待“通城的女儿”返乡。整个2009年,杜荣辉在自己家里陆续接诊上百位患者,其中不少是留守老人。
“呼吸疾病患者走路都喘,从通城到武汉一路颠簸4个多小时,到了武汉又人生地不熟,看病实在不容易!”杜荣辉觉得,医生下乡胜过病人来回奔波。她主动联系当地卫生部门,索性将义诊地点搬到县疾控中心,将每月最后一个周六确定为义诊日。杜荣辉不愿给基层增加负担,婉拒了对方提出的专车接送,丈夫陈彪成为她义诊路上的专用司机。夫妻俩提前一晚自驾回到通城县隽水镇,第二天早晨8点到县城义诊,中午看完病人折返武汉。
有一年夏天,湖北多地陡降暴雨,杜荣辉周五下班正准备前往通城时,武汉市大面积积水,通城县也淹了大半。县疾控中心对接人来电商量义诊是否改期,杜荣辉想了一下还是决定去,“患者已经等了一个月,不能让大家白跑一趟”。雨天行路难,杜荣辉到达通城时,已是第二天凌晨。
为行动不便的患者上门看病
坚持“多走一程”
当地患者到杜荣辉家里看病。
杜荣辉义诊的患者大多来自县城周边乡镇,近的乘车20多分钟,远的则要一个多小时。尽管行程已经排得很满,她仍坚持抽空上门,为那些病情严重、行动不便的患者看诊。有些药品在通城买不到,她就自费买药,带给当地贫困患者。
退休教师黎国庆家住关刀镇,年轻时是一杆“老烟枪”,近年来饱受慢阻肺、肺气肿、肺大疱等疾病困扰,每年要住三四次医院,走路稍快一点就会气喘吁吁。杜荣辉上午在通城县疾控中心坐诊,下午就开车到黎国庆家里为他看病。
“你的时间很宝贵,不要再来了!”去年5月,杜荣辉准备第三次登门,不料却吃了“闭门羹”。原来,对于这份特殊的关照,黎国庆感到很过意不去。为了变被动为主动,他特地买来一辆助动车,解决了就医不便的问题。“你这长途奔波太辛苦,看完病早点回家休息。”他叮嘱杜荣辉。
事实上,享受到“特殊关照”的并非黎国庆一人。重度肺结核患者方金品一度卧床不起,杜荣辉将老人安排到武汉市肺科医院住院,为他精心治疗。后来,老人好转出院,需要继续服药巩固治疗。由于他还患有痛风,一般的抗结核药不能吃,杜荣辉便自费买药寄到通城,并定期上门回访,直至老人完全康复。
健康是“1”,其他都是后面的“0”。正是杜荣辉十多年的坚持,为乡亲们的幸福生活增添了更多可能。如今,杜平花早已康复,找到一份财会工作,家里盖起了新房;方金品摆脱轮椅和拐杖后,又可以下地干农活了;黎国庆遵医嘱戒了烟,还成了村里的“戒烟宣传员”;因结核病休学的花季少女小何,康复后重返校园,立志成为一名医务工作者……通城县卫健局一位负责人坦言,通城脱贫“摘帽”,有杜荣辉的一份功劳。患者重获健康后,或外出打工,或在家就业创业,贫困状况一去不返。
从一个人到一支队伍
义诊足迹遍布全国多地
2009年,杜荣辉刚到通城义诊时,当地只有X光机等基础设备,医生检查手段单一,误诊率较高。要想提高家乡的医疗水平,根本还是在于培养合格的本土医生。杜荣辉以义诊室为课堂,以微信、电话为教学手段,24小时为大家答疑解惑,为当地培养起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如今,通城县疾控中心有了自己的专家团队,引进了32位CT等诊疗设备,居民大部分常见病、多发病在“家门口”即可有效解决。碰到有疑点的检查报告,当地医生就在线请杜荣辉阅片。阅片后仍无法明确诊断的疑难杂症,则集中安排患者月末面诊。
与此同时,杜荣辉的义诊队伍不断壮大。2019年,武汉市肺科医院成立起“杜荣辉健康帮扶志愿服务队”,300多名医务人员报名加入。多年来,大家奔赴各地开展送医下乡活动,足迹遍布随州、恩施、黄石、荆州、襄阳、孝感等地,并延伸至新疆和西藏。
2019年5月,“杜荣辉健康帮扶志愿服务队”成员、市肺科医院结核病科医生陈国玺赴西藏山南支援,每周主持开展临床教学查房和疑难病例讨论,助力提高当地医疗水平。去年3月,病案统计科科长任妮丽赴西藏洛扎县人民医院支援,协助该院顺利通过二甲评审。去年下半年,已是武汉市肺科医院副院长的杜荣辉赴洛扎县人民医院回访,在详细了解对方的困难和需求后,决定今年9月再增派一位护理专家前往该院支援。
在新疆博乐市人民医院,继杜荣辉开展为期一周的义诊、查房、培训之后,志愿服务队成员、市肺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专家冯伟博士接棒前来,利用两个月时间协助该院建立起纤支镜室。在此基础上,双方成立“呼吸疾病专科医联体”,由市肺科医院组建专家团队,通过远程会诊系统为当地疑难病患者义诊。
大山里走出的医生
始终记得自己的初心使命
5月16日,杜荣辉在武汉市肺科医院坐诊。 长江日报记者杨娟娟 摄
2023年,杜荣辉被提拔为副院长,分管医疗工作。她的工作日程变得更加繁忙,每天时间安排具体到每个小时。但每月一次的通城义诊依然雷打不动,成为她生活的一部分。
“这是一位78岁的男性患者,近段时间全身乏力,腿没劲,发热3天到中医院住院治疗,4月30日推荐我科排查结核……”5月3日,距离月底的义诊还有一段时间,通城县疾控中心结核病防治专科负责人刘葵的信息就“追”了过来。
一份检查报告,外加一段简要的病情描述,杜荣辉手机上很多医生和患者发来的问诊信息。坐诊、查房、会议……杜荣辉忙得团团转,有时无法及时回复,但不论加班到多晚,她都会赶在当天解答完所有的微信咨询,有时还要回拨电话叮嘱对方一番。
端午节期间,杜荣辉又将赴通城之约。“候鸟医生”的事迹在当地广为传颂,杜荣辉先后获得荆楚楷模、中国好人、湖北五一劳动奖章、中国好医生等荣誉。作为大山里走出的医生,杜荣辉始终记得自己从何处来、该往何处去。发挥专业特长,自觉帮助别人,成为她行医路上最朴素的信仰。
(长江日报记者杨娟娟)
【编辑:符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