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关注,多家央媒密集聚焦黄冈

新闻中心 > 长江经济带 > 黄冈

2022-05-17 11:50 来源: 黄冈发布
【字体:
  今天,小编激动不已


  央 媒又又又又 聚焦黄冈啦
  一起来看
  ▼
  01
  5月17日
  《人民日报》第6版


  大别山革命老区——
  发展日新月异 群众增收致富
  本报记者 马跃峰 范昊天 游仪
  大别山间,新雨过后,薄雾轻笼。位于河南省信阳市新县城区的英雄山上,“红旗飘飘”主题雕塑巍然屹立。远处,油茶、苍术、杜仲……一片片、一道道,鲜翠欲滴。
  革命战争年代,大别山是一座英雄的山:百万英雄儿女投身革命,仅在册烈士就有13万多人;孕育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诞生多支红军主力队伍。
  2019年9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县考察时说,我们绝不能忘记革命先烈,绝不能忘记老区人民,要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牢记嘱托,砥砺前行。大别山区湖北、河南、安徽三省各地市,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基础,以加快产业振兴为重点,以绿色发展为牵引,正走出一条新时代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的路子。
  巩固脱贫成果 完善基础设施
  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74岁的脱贫户汪能保在农家院里喝着茶:“去年检查出白内障,多亏县里有惠民政策,前阵子做过手术,眼睛又亮了起来。”
  几年前,汪能保罹患胃癌,老伴慢性病缠身,一家人生活困难。得益于安徽省健康脱贫大病和慢性病两项兜底政策,他做手术花了12万元,自己只掏了不到1万元,老伴药费报销80%以上。
  治疾病,卸下“经济包袱”,同时汪能保在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帮扶下,种红薯、挖竹笋、卖特产,老伴当上公益保洁员,全家去年收入近4万元。
  沿山道,跳溪涧,记者来到位于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的金刚台主峰。高耸的绝壁上数十个山洞,见证了1934年11月红二十五军战略转移后,留守游击队和妇女排与敌斗争的故事。时光流转,当年条件艰苦的红军洞群,如今成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金刚台山脚下,里罗城村静谧优美,村民陈先福开了农家乐。以前道路不通,山货难卖。2013年,公路修好,公交通车,游客到来,一年能赚20多万元。如今,里罗城村还建起停车场、健身广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自然生态、田园风光与红色文化融为一体。
  既要守住不返贫的底线,又要让老区人民的日子“节节高”。近年来,鄂豫皖三省不断强化农村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水平,夯实群众致富根基。“村村通公路,户户有收入,人人有笑脸”的愿景,正在大别山革命老区变为现实。
  发展特色农业 承接产业转移
  大别山革命老区地处我国中部腹地,山高林密,自然资源丰富。近年来,老区周边各地市依托资源优势,做优特色农业、发展特色产业,加快形成“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
  在信阳市光山县,诚信实业开发有限公司的3500多亩油茶长势旺盛。总经理陈勇介绍,公司整合周边油茶资源,正在建设标准化万亩高产油茶基地。“加工油茶,1斤鲜果产2.5两油茶籽。废料加工成有机肥和饲料,既延长产业链,又保护环境。”
  光山县以“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特色产业,带动近30万农民增收致富,其中油茶种植面积达27.1万亩,建成2家茶油加工厂,开发化妆品等高附加值产品。
  大别山位于中原经济区、皖江城市带和武汉城市圈交汇带,是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战略要地。近年来,鄂豫皖三省充分发挥交通区位优势,加强革命老区与中心城市、城市群合作,支持大别山革命老区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加快承接产业转移,推动一批新兴产业加速崛起。
  从湖北省武汉市出发,驱车1小时,过黄冈长江大桥。道路两侧,是作为黄冈市承接武汉市产业转移“桥头堡”的黄冈产业园。
  安一辰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的无尘车间内,工人们正在机器前忙碌。公司创始人韩东原本在武汉市创业。2017年,他看中黄冈产业园的政策优势,先后投资建成20多条激光器、探测器、红外温度传感器生产线,去年产值达6000万元。
  湖北省加快推进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老区黄冈、孝感等地大力引进配套企业,积极融入武汉城市圈。黄冈市发改委总经济师石志红说,黄冈承接武汉“光芯屏端网”、大健康等产业外溢,2021年招引亿元以上武汉市产业项目53个。如今,黄冈产业园26家投产企业中,已有过半数与武汉市实现同城化发展。
  河南省抢抓东部沿海产业向中西部转移机遇,今年3月在信阳市设立豫东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打造对接长三角和大湾区的“桥头堡”。《安徽大别山革命老区“十四五”振兴发展规划》发布,积极承接沪苏浙、合肥都市圈等地区新兴产业布局和转移。新兴产业加速聚集,大别山革命老区发展日新月异。
  筑牢绿色屏障 实现生态价值
  “浊度8.23,溶解氧10.17,温度20.7……”武汉市新洲区道观河水库水质自动监测站里,监测员徐正洲在仪表前查看数据,“机器每4小时检测一次水质,结果第一时间上传到生态环保部门。”监测站外,道观河水库碧波荡漾,宛如一块巨大的翡翠。
  道观河发源于大别山脉,流经黄冈市团风县、武汉市新洲区。下游水库是新洲区近半人口的饮用水源地。2019年以来,新洲区与团风县签署协议约定生态补偿,还建立了流域联席会商、联合执法、污染共治等机制。
  今年1月,道观河风景区发布2021年度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结果:6.776亿元。这是武汉城市圈首个街镇级GEP,为道观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的实施奠定了基础。“生态补偿的资金,主要用于拆除道观河水库沿线的养殖场、石材加工厂,建设生态公园和污水处理设施。”黄冈市生态环境局团风县分局总工程师胡正说。
  大别山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也是中部地区生态屏障。鄂豫皖三省不断加强大别山区域自然保护地建设,加快推动长江、黄河、淮河流域环境治理,积极践行绿色发展方式,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近处花团锦簇,远处山林葱郁。在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石关乡东冲村,55岁的胡汪存建起苗木基地。去年下半年,他想扩大苗圃规模,但买树苗、除杂草、施肥料,样样都要花钱。胡汪存守着1700多亩公益林犯难之际,县里传来“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的消息。他喜出望外、递上申请。很快,银行实地考察了林场管护情况,林业局出示了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证明。
  三方签订资金监管协议,胡汪存于2021年11月拿到安庆市首笔“生态贷”15万元,“我用这笔钱买了几千株金钱松和映山红,现在长势喜人。”
  眼下,岳西县正探索建设“两山银行”。全县拥有省级以上公益林138万余亩,2021年度公益林补助资金约1905万元,可质押贷款额2.8亿元左右。
  山水林田皆是资本,绿色宝藏亦是“钱库”。大别山革命老区以生态保护为基础,大力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让绿水青山转化为人民幸福生活的“金山银山”。




  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文旅产业带动发展—— 擦亮红色名片 做强全域旅游
  本报记者 范昊天
  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七里坪镇八一村,四下群山起伏、青松叠翠。鄂豫皖苏区中心烈士陵园、鄂豫皖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苏维埃大礼堂、红军井……红色遗址和红色景点沿着宽阔干净的柏油路一路延伸。
  红安县是黄麻起义策源地,3支红军队伍在此孕育。“家家有红军,村村有烈士,山山埋忠骨,岭岭皆丰碑”,各个村镇都有丰富的红色遗址和文化资源。
  近年来,红安县把美化乡村环境与红色文化传承、特色产业发展、传统村落保护紧密结合起来,坚持“一村一品”,高标准推进红色美丽村庄建设。
  2020年,八一村被确定为全国首批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在规划过程中,注重乡土味道,保留乡村特色风貌。” 村党支部书记郑喜中说,村里聘请专业规划公司,统一打造传统风格鄂东民居,翻修升级多处红色遗址,新建“老团长”红军食堂、村情村史馆,改造红色教育基地。
  如今,游客来八一村,不仅可以近距离感受红色文化,还能深度体验农村慢生活。近年来,村里红色旅游持续升温,新建了花椒、野菊花、红薯、草莓等种植基地,游客可在“三同”书院和宾馆参加学习培训和住宿,在红军食堂用餐,在种植基地体验草莓采摘等乡村游。
  “坚持‘以红为魂、红绿相间、多产融合、全域旅游’理念,红安将文旅产业发展与田园综合体建设、乡村振兴等工作有机结合,增强红色旅游对其他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群众增收,全力打造全国红色教育和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红安县委书记刘堂军说,2021年红安全县旅游接待达1107.3万人次,旅游收入超60亿元。
  ▼
  02
  5月17日
  《人民日报》第7版


  发扬大别山精神 推动高质量发展


  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罗霍洲,大型联合收割机在麦田进行机收作业。周伟 摄
  巍巍大别山,横亘江淮间,雄踞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带,绵延八百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仅次于中央苏区的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鄂豫皖苏区根据地在此孕育,多支红军主力部队在这里诞生。
  从黄麻起义的烽火,到刘邓大军千里跃进的壮举……无数的大别山儿女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诞生创造了彪炳千秋的伟大功勋,无愧于红色的山、革命的山、英雄的山。
  新时代的大别山老区人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继续发扬大别山精神,擦亮“红”的底色,提升“绿”的成色,做强产业特色,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在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道路上奋力奔跑。


  ▼
  03
  5月17日
  《光明日报》头版


  乘高铁“逛街”
  记者 张锐 夏静
  “滴—滴—”随着提示音响起,G4017次高铁列车的车门缓缓打开,黄美钧走进车厢,一袭青绿的长裙明艳亮丽。
  “车站建得真漂亮。在浠水县生活了60年,没想到有一天在家门口就能坐高铁喽!”黄美钧挥了挥手中的车票,“我这趟准备去蕲春买点艾草。你看,从浠水到蕲春,11分钟就到了,车票才14块钱。就跟去周围超市一样方便哩!”
  “我打算下午在蕲春县城里转上一转,拍几张‘美照’。你看,我还特地‘盛装出席’呢!”黄美钧乐呵呵地指了指自己的青绿长裙,又掏出手机看了看,“晚上6点多再坐高铁回浠水,到家煮晚饭,顺便做个艾叶粑粑吃,时间恰恰好!”
  “有了这条高铁,从家到武汉也就个把小时,今后真是想去哪儿就去哪儿啦!”谈起有了高铁后的生活,黄美钧神采飞扬。
  “前方到站,蕲春南站。”高铁提示音响起。“哟,说话这工夫,就到站了!”黄美钧起身,轻轻抖了抖青绿色的裙摆,像一只轻盈蝴蝶,融入蕲春的春色中。
  ▼
  04
  5月17日
  《光明日报》第4版


  湖北罗田:念好“生态经” 山乡“地生金”
  记者 张 锐 夏 静 通讯员 陈 钦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五月初夏,漫步在位于“大别川百里生态画廊”沿线的湖北罗田县付家庙村,目之所及,有溪水潺潺,水清鱼跃;有果树青青,屋舍错落;有雄鹰盘旋,远山含黛。
  在田间的一个大棚里,罗田县外婆桥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水产负责人曾向阳,正和工友们忙着安装水体过滤装置,汗水浸透衣背。
  “我们正在建的,是一个鱼菜共生系统。水在这套系统里面始终是循环的。”曾向阳介绍,设施渔业是一种新兴的环保型、节水型水产养殖模式,也是公司发展的重要引擎。
  曾向阳边走边说,水从池子抽到圈养桶里养鱼,当桶里的水位达到一定高度后,会沿着水管自流。这养鱼的水,会流入管道水生蔬菜种植设施,滋养无土栽培的蔬菜。接着,水体会继续流入过滤池,经过物理过滤和生物菌种净化,再次流入最先的取水池,进而实现水体循环。整个环节不对外排水,考虑到蒸发,会适当补水。
  目前,外婆桥公司已与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联合建立遗传育种专家教授工作站,建成水产学院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实习基地。华农专家不仅为设施渔业成鱼养殖提供技术支持,还定期指导黄颡鱼、鲈鱼等繁殖和品种改良。
  绿色、生态、智慧,是外婆桥公司自2016年扎根付家庙村后的不懈追求。公司以“外婆桥”命名,透着乡恋,寄着乡愁,饱含乡土情结。
  付家庙村党总支书记张伯海说,他们村曾经是个“无资源、无产业、无发展环境”的“三无村”。引进外婆桥公司之后,村里通过资金入股、土地流转、资产租赁等模式,与公司“手拉手”。双方以党建引领,探索村企共建,共谋发展思路、共兴农村经济、共建基础设施、共办社会事业、共促农民就业、共育文明新风。
  多年来,外婆桥公司投资1.18亿元,开展多种经营,开拓三产融合。村民不仅有土地流转收入,还能在家门口挣上工资,村集体经济发展更是节节高。
  “只要家里没事,我都来公司干活。整地、下菌种、摘菇、加工、包装,我都做,加班还有加班费呢。年纪大了,有这么一份稳定的收入,家里两个儿子的担子也轻一点。”今年67岁的村民张开容,一边忙着烘烤羊肚菌,一边笑着说。“前几年已经流转了家里的4亩水田,今年还准备把3亩地也流转了。”
  目前,外婆桥形成了羊肚菌产业基地、智能化生猪育肥基地、淡水水产基地、生态水果采摘基地、退役军人培训和接待中心等“四基地一中心”的发展格局。种植养殖、农业观光、农耕体验、餐饮住宿、乡村旅居、研学培训……每逢周末和节假日,外婆桥都会成为人气爆棚的打卡地。
  2021年6月,罗田白庙河镇外婆桥片区联合党委成立。以付家庙村为核心的外婆桥片区,带动辐射周边眠牛地、杨家庙、土地堂、潘家塆等8个行政村11个基层党支部,阔步走上一条绿色农业、智慧农业的共同发展之路。
  建强一个支部,引进一个企业,流转一片土地,培育一个产业,扮靓一个景区,致富一方百姓。在罗田,像外婆桥一样深耕乡土、带动村民的企业,不是单枪匹马,而是群马奔腾。
  在九资河镇天堂湖村,借景于天堂湖、天堂寨、薄刀峰,湖北天堂胜境旅游园艺发展有限公司建起天堂胜境植物园,仅仅是一期就荟萃国内外2000多种、120万株杜鹃花。公司负责人王一新说,项目已经规划了二期三期,旨在打造一个集杜鹃花种植、观光、科研、展销于一体的专业市场,带领乡亲们多渠道增收。
  在骆驼坳镇燕窝湾村,曾是律师的徐志新,放弃大都市的生活,回到家乡担任第一书记,创立燕儿谷生态观光农业有限公司,带领村民整治人居环境,建立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电商平台。昔日“穷脏乱差”的“厌人湾”,变成了城里人向往的“羡人湾”。
  千里大别山,美景在罗田。近年来,罗田深耕生态优势,锚定绿色发展,着力扶持特色产业和龙头企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奋力推动县域经济突破性发展。
  行走于罗田的山山畈畈、湾湾坳坳,记者深切感到,无论是祖祖辈辈居住于此的村民,还是前来要闯出一片天的新农人,他们都笃信:这里最好的资源就是绿水青山,要向青山要金山。
  ▼
  05
  5月16日
  《光明日报》第4版


  湖北红安:赓续红色血脉 做强红色旅游
  记者 张 锐 夏 静 通讯员 刘子靓
  穿过湖北红安县七里坪镇的长胜街牌楼,走在泛黄的条石路上,一排排饱经风雨的黛瓦飞檐,一面面色彩斑驳的砖墙,一方方醒目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石,无不诉说着七里坪这个曾经的列宁市的革命岁月。
  “七里坪工会旧址、列宁市苏维埃合作饭堂旧址、鄂豫皖特区苏维埃银行旧址、红四方面军指挥部旧址等8个全国重点文保单位,都在长胜街上,可谓‘一街八宝’。”七里坪镇退休干部赵炳长,对镇里的革命遗址如数家珍。
  红安原名黄安,是1927年“黄麻起义”的策源地,也是鄂豫皖苏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革命年代,14万英雄儿女壮烈牺牲,登记在册烈士22552名,烈士人数居湖北省第一、全国第二。新中国成立后,政务院将其改为红安。这里走出了两位国家主席和两百多位共和国高级将领。
  “红安的红色资源富集,分布广泛,文物等级高。”红安县文旅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袁继学介绍,红安列入文物的革命遗址遗迹共有224处,其中国家级3处39个点。
  红色是红安最亮的底色,也是最大优势。
  近年来,红安坚持“以红为魂、红绿相间、多产融合、全域旅游”理念,打造全国红色教育和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
  “这两块银圆,饱含着一位普通母亲的炙热亲情,如日如月,一直照耀着李先念主席前行的路!”5月11日,来自红安县实验小学五(1)班的詹昭同学,站在舞台上,深情讲述关于李先念主席“两块银圆慈母情,忠贞为国报初心”的故事。
  从6岁的娃娃到60岁的爷爷,从学生、老师到农民、干部,从专业组到志愿组……连日来,“永葆红安红”——红安县首届红色旅游讲解员大赛(2022年),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我们希望通过比赛,让红安人人都能讲红色故事,人人都了解红色文化。”大赛主持人熊欣说。有孩子说,参加讲解比赛,不但学习了党史知识,了解了战火纷飞年代不朽的革命精神,还可以带领更多人了解更多的红色故事,汲取更多的红色力量。
  “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早已被红安人写入血脉。在七里坪镇熊家咀村,80多岁的村民姜能山,义务为烈士守墓60余年;在七里坪镇柳林河村,村民张安和自发为烈士竖雕像,并饱含热情创作红色故事主题雕塑;每逢节假日,一位位“小小红色讲解员”穿梭在红安不少革命遗址,讲述着红安为什么这么红……
  红安在做好红色精神传承弘扬文章时,也奋力做好红色资源开发利用文章,构建红色旅游大格局。
  5月的七里坪镇草鞋店村杨山河坝,河水潺潺,绿草如茵,群山苍苍。在这个省际边界村,一脚可踏湖北红安与河南新县。
  “山林岩洞是我的房,青石板是我的床,野菜葛根是我的粮,共产党是我的亲爹娘,哪怕白匪再‘围剿’,红军越打越坚强……”草鞋店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杨伟介绍,当年红军在此战斗,山上留下许多“红军洞”。2020年,村里将最具特色的一处“红军洞”开发出来,清除危岩,修筑步道,竖立塑像,建起革命诗文路牌,把它打造成红色教育的体验式现场教学点。
  在杨山河坝经营划船生意的63岁村民杨本红,切身感受到“红军洞”与杨山河坝红绿交响的魅力。“红军洞”开发以来,仅在微信上加他好友的外地旅行团对接人,就有400多个。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每天有近万人前来瞻仰与游览。
  有专家指出,红安不缺经典景区,缺的是运营。2021年,“中国红军第一镇”七里坪镇成立红安长胜七里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作为国有独资企业,长胜七里专注于红色文化培训、红色研学及七里坪红色文化研究,致力于将七里坪镇红色遗址遗迹、党员教育示范点等纳入统一运营、管理,连点成线、连线成片,并完善交通、住宿等配套建设,真正擦亮红色名片。
  修复一处故居,打造一个景点,致富一方百姓,带活一方经济。袁继学说,红安“红色+教育”“红色+美丽乡村”“红色+文创”“红色+体育”“红色+节庆”“红色+科技”的发展成色,越来越足。2021年,红安接待红色旅游851万人次,收入51.3亿元。
  融入大武汉,永葆“红安红”。如今,红安正阔步行进在建设大别山红色中心城市的新征程上。
  来源:黄冈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