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鼓励基层首创探索 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全域 推进让“产改”效应“繁星满天”

新闻中心 > 长江经济带 > 科技创新

2022-11-30 00:00 来源: 湖北日报
【字体: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以下简称“产改”)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亮点也在基层。

  我省在推进“产改”过程中,鼓励基层首创探索,坚持试点先行、树立典型、示范引领,摸索出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让“产改”效应形成“繁星满天”“连点成片”效果。

  省产改办(省总工会)创新体制机制,大力实施产改落地行动,构建示范引领、交流互促、提档激励的深化改革机制,引导基层和各类企业发挥首创精神,围绕破解机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和政策性问题进行探索。

  每年选树一批改革典型项目,并对实施改革项目的基层单位同步配授湖北五一劳动奖;

  每年列支100万元以上的专项资金,对年度省级改革示范项目给予资金扶持;

  每年确定一批省级改革试点项目,建立全省统一的基层改革试点项目库,分级负责、分类指导、动态管理……

  一项项硬核措施,有效激发基层活力,改革红利充分释放。

  湖北能源集团公司,探索“导师带徒”四维体系,助力锻造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

  中建三局为农民工搭建阶梯型成长平台,将技能突出、表现突出的农民工吸纳为企业正式职工;

  武汉市实施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成立烽火、鲲鹏等多家产业学院,让更多产业工人走进高等学府深造;

  襄阳市总工会推行“产改五年行动计划”,激励百万职工比技术、练本领、促创新,着力打造新时代“工匠之城”;

  宜昌市总工会自筹资金1000多万元,为1.03万人发放学历和技能提升补贴,为14万产业工人提供技能培训。

  十堰创造性实施“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致力于为每个家庭培养一名产业工人,在服务促进乡村振兴中壮大新兴产业工人队伍。

  “产改”带来的变化惠及广大产业工人,一批批工人明星不断涌现。

  越来越多的产业工人从幕后走到前台,大国工匠刘佑年、孙红梅、梅琳等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提高社会地位让“面子”更足。近5年来,产业工人在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团组织委员中的结构比例不断提高,主人翁地位得到有效保障。

  保障合法权益让“里子”更实。推广“法院+工会”诉调对接维权机制等,有效保障了产业工人权益。对产业工人的关怀服务进一步做实,近3年来省总工会本级累计投入各类帮扶解困资金4.14亿元,投入3亿元专项资金开展职工爱心消费活动,让广大产业工人有更多获得感。

  培育先进文化让“底子”更厚。深化“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宣传教育,深入车间班组、走近产业工人,让劳动伟大、创造光荣在广大产业工人之中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