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永,生于1945年,籍贯为四川渠县,曾是攀枝花市玉鼎水泥制品有限责任公司锅炉班班长。先后50多次被矿区、市、省、国家授予“先进生产者”“矿区标兵”“宝鼎劳动奖章”“市优秀共产党员”“市学雷锋标兵”“市劳动模范”“攀枝花建设英杰”“四川省双增双节能手”“四川省劳动模范”“四川省工交战线六面红旗之ー”“四川省十大杰出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来了就要干好,要听党的话”
7月11日早上7点半,77岁的雷永早早来到西区河门口街道苏铁社区“初心园”的“五老工作室”,为他的《劳模访谈“面对面”》做准备。
自2017年西区河门口街道“背水小道”体验项目正式对外开放以来,雷永就成了《劳模访谈“面对面”》的主讲人,为居民群众和体验学员讲解三线建设时期的峥嵘岁月和他“上班当工人、下班当农民”的劳模故事,“今年我已经累计讲解了60多场。”雷永说。
雷永讲述创业故事
说起1965年来攀的事,雷永可兴奋了:“当时,6号信箱到渠县招工,我刚好20岁,坚决加入了三线建设队伍的大军。‘来了就要干好,要听党的话,服从组织安排,决不当逃兵’,这是我心里唯一的想法。”当时,雷永被分配到矿务局建材总厂电杆厂,当上了锅炉工。事实上,烧锅炉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苦、累不说,还要讲节约。为了减少用煤量,雷永将未完全燃烧的煤渣重新回收,混入原煤,仅此一项,35年减少用煤量100吨,创造价值15万元;他带领全班人员试验用50%的煤泥掺入原煤中作燃料,每年节省原煤200吨。他还利用工作之余生产花窗、花盆、隔热瓦等水泥预制品5万多件,为企业创产值30多万元。35年如一日,雷永不仅烧好了炉子,还带出一支敬业的队伍。他带的锅炉班荣获“四川省优秀五好班组”称号。
1966年5月开始,雷永利用中午休息时间,扛起锄头上山开荒种地。挑水灌地,挑粪浇菜,往返10多公里,脚磨起了泡,肩磨出茧子,可雷永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将收获的蔬菜全部送到了职工食堂。
退休后奉献之情依然火热
2000年,雷永退休了,可他对党的热爱和对社会的奉献之情,反而像熊熊燃烧的火焰,更加浓烈。
退休的雷永一天都没闲着,他买来树苗,挖坑栽树。日复一日,雷永的果园里绿油油的一片。当一袋袋芒果、石榴、葡萄、枇杷、桂圆送到职工群众手中时,雷永的脸上堆满了幸福和满足的笑容。
“我和雷锋都姓雷,名字都是两个字,他一生做好事,我就是要做他那样的人。”雷永已累计向职工食堂和群众送交各种蔬菜水果、甘蔗、鲜鱼等近10万斤。
从2011年开始,雷永每年向西区红十字会捐款几千元资助贫困学生。“国家每个月给我发3000元的退休工资,我要把其中一部分捐给贫困的孩子们,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我和老伴只要够生活就挺好。”雷永笑着说。
2018年,西区河门口街道高家坪社区成立了“雷永·家”公益帮扶中心并加以推广,现已吸纳河门口街道、昌茂有限公司、嘉惠服务公司及四川省众能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为“雷永·家”基金成员单位。截至目前,在雷永的努力下,该中心已募集资金及物品累计5万余元,开展健康教育、法律宣讲等集体活动30余次,先后帮扶了12名贫困学生、7名残疾人和4名重特大疾病居民,节假日慰问困难党员、帮扶重病患者及困难群众500余人次。
来源:攀枝花日报
审核:丁傑
攀枝花发布
攀枝花党务政务信息公开微信
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攀枝花市广播电视台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