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报》聚焦铜陵十年发展成就
8月26日,《安徽日报》头版+两个整版(第6-7版)报道铜陵十年发展成就。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非凡的成就
安徽这十年
铜陵篇
8月26日,《安徽日报》1版
内容如下
“三生共赢”,铜陵“转身”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公布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2021年度评估结果,铜陵市年度评估结果为优秀。此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还联合公布2021年度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绩效评价结果,铜陵市同样获评优秀,这也是该市第六次获该项绩效评价优秀等次。
党的十八大以来,铜陵市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加快产业“铸新”,推进科技创新,试点“城市更新”,实现生态“焕新”,探索出了一条产业转型、城市“转身”,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赢”的资源枯竭城市高质量转型之路。
加快产业“铸新”。铜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跃升,已形成铜箔、铜板带等7条重点产业链,铜陵有色挺进世界500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端制造、智能制造,铜陵先进结构材料产业集群(铜基新材料产业集群)入列第一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半导体、装备制造等产业蓬勃兴起。
推动科技创新。铜陵深入推进“科创中国”试点建设,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成功入列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名单,截至2021年底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322家。
试点城市“更新”。该市持续实施城市基础设施补短板、海绵城市建设等行动,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城市更新试点,城市居住社区活动场地建设项目获住建部点赞推广。
实现生态“焕新”。全面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全力推进国家“无废城市”建设试点。2021年,铜陵空气优良天数331天、优良率90.7%。
该市还扎实推进基础教育提升工程,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打造城市“健身圈”“阅读圈”等,让百姓乐享高品质生活,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5%以上。
8月26日,《安徽日报》6-7版
内容如下
转型发展“三生共赢”的“铜陵样本”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加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要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逐步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
近日,到铜陵游玩的合肥市民叶先生一家人逛了铜陵滨江公园、新图书馆、铜官山1978文创园、犁桥村等网红打卡地、乡村旅游景点,每一处都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知道铜陵是铜都,总感觉是以铜为特色的工业型城市。来过之后才知道,铜陵精致、美丽、现代、时尚,富有生活气息、现代化气息,是一座充满魅力的城市。”叶先生告诉记者。
叶先生的感受背后,是铜陵市近年来转型发展取得的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铜陵市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创业强基、创优提质、创富惠民,加速推动由传统工矿城市向现代化宜居城市迈进,探索出资源枯竭城市高质量转型之路,推动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赢”,实现了高质量发展,开启了高品质生活。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近日联合公布了2021年度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绩效评价结果,铜陵市再获优秀,这是该市第六次获优秀等次。
产业“铸新”,
打造“智造铜都”
车间里,机械手臂飞速运转;厂房内,大屏上的生产数据实时跳动,曾经“铜花四溅”的场景不再,取而代之的是机器人、数字车间、智能化工厂……记者近日走访了铜陵市涉铜企业,真切感受到铜产业正在发生“智变”。
▲在铜陵有色铜冠铜箔公司车间内,工人在生产锂电铜箔。
位于铜陵经开区的铜陵有色铜冠铜箔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张张薄如蝉翼、亮似镜面的铜箔,正从机器上一点点分离,挂在卷动轴上。
“这些铜箔是铜基新材料的高端产品,最细能做到4.5微米,大约是头发丝直径的十五分之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新型铜箔触感就像糖果纸一样柔软,普通人用手就可以轻易撕开。
铜产业是铜陵最有特色和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该市在铜冶炼技术已达国际先进水平的基础上,把铜杆(线、缆)、铜板带、铜棒、铜管、铜粉、铜合金等铜精深加工产业链作为主攻点,加速构建相互融合、一体多元的完整铜产业链。
2019年,铜陵先进结构材料产业集群(铜基新材料产业集群)入列第一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2021年,铜陵铜产业规上企业92户,电解铜产量110万吨,铜材产品产量144万吨,累计实现产值1785亿元、增长34.2%,占全市规上工业66.3%。铜陵有色连续三年跻身世界500强,铜陵精达入选“全国质量标杆”。
十年来,铜陵市在“抓住铜、延伸铜”的同时,“不唯铜、超越铜”。
5月10日,2022年全省重大项目“云签约”活动举行。铜陵市“云签约”项目15个,总投资333.5亿元,包括总投资117亿元的铜化集团新能源电池材料项目、总投资52亿元的华尚光电高导通透明硅基电路板项目等。
6月9日,铜陵市举行新能源及高端装备智造项目签约仪式,中广核新能源等9个总投资215亿元的新能源及高端装备智造项目落户铜陵,其中中广核150万千瓦新能源项目总投资规模达140亿元。
7月8日,总投资106亿元的铜陵经开区东部园区绿色新材料产业基地项目签约,项目将突出绿色化、集群化,布局高端工程塑料、高端涂料、高分子材料三条重要产业链。
今天的项目就是明天的产业。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铜陵市从自身资源禀赋出发,综合考虑城市综合实力、产业基础和配套,提出打造“133”先进制造业集群,即:国家级先进结构材料1个首位制造业集群,化工新材料、专用装备、绿色建材3个特色优势先进制造业集群,半导体配套及增值服务、高端元器件及电子材料产业、新能源3个具有优势潜力的战略性新兴制造业集群。
▲ 铜陵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图为镓特半导体科技(铜陵)有限公司自支撑氮化镓研发及产业化项目。
“铜陵市一直在稳住现有主导产业,不断培育、引入战略性新兴产业。从这几年工业运行数据来看,我们传统产业份额大,财政收入主要依靠它,但比重正在下降,转型路径日益清晰。”铜陵市经信局局长李勇告诉记者。2021年,铜陵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942亿元,占规上工业35%,增速35%。
铜陵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打造“智造新铜都”。如今,“智造”正在成为铜陵制造业的醒目标签。
▲铜陵泰富特种材料有限公司引入工业大脑,打造集中控制中心,不仅可以优化人员安排,还可以节能降耗。
位于铜陵经开区的泰富特种材料公司是周边企业的“能源供应中心”,其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煤气、蒸汽副产品外供19家企业使用。此前,如何实现供需精准平衡是困扰企业多年的难题。2020年5月,该公司与阿里云公司合作打造“能源管控工业大脑”,通过“唤醒”自身及外供企业数据,实时精算效益最优解,最终破解了难题。
围绕打造“智造新铜都”,铜陵市建设“工业大脑”、推动“企业上云”,实施规上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双倍增”计划,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21年底,铜陵市规上工业企业数566户、高新技术企业数322户;资本市场方面,铜陵上市企业数达9家。
▲铜陵构建“15分钟健身圈”,满足百姓快乐健身需求。图为铜文化广场笼式篮球场内外市民在打球、健身。
城市“更新”,
创造高品质生活
今年的盛夏虽然炎热,但在铜陵市铜官区北斗星城附近铁路桥下的一处露天运动场里,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当地市民或在篮球场上挥洒汗水,或在乒乓球台前展示球技,或在健身器材上做着拉伸动作。
铁路桥下的这片带状运动空间,如今成了铜陵市人气打卡点。
近年来,铜陵市在建设专门体育设施的同时,充分利用废旧码头、立交桥下、架空铁路专线旁、城市小区、乡村闲置用地等,“见缝插针”建设户外体育运动场地,打造“口袋体育公园”。目前,该市已建成1024条全民健身路径、23个全民健身广场、39个社区多功能运动球场、32个社区体育俱乐部等,打造“15分钟健身圈”。
底层休闲、中层阅览、顶层观江,夏日里,被评为“中国25个最美书屋”之一的铜陵滨江阅读点,每天都是人气满满。
“除了滨江阅读点,植物园阅读点、湖东路阅读点、南湖阅读点等也是‘文化消暑’的好去处。”铜陵市文投公司阅读点管理服务部负责人袁琨告诉记者。
让书香弥漫全城,让阅读变成风尚。近年来,铜陵市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抓手,已建成54个全民阅读点、5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30个“铜都书巢”、7个旅游景区公共文化阅读空间,加上数字化、信息化手段的运用,已形成全天候、全方位、全人群覆盖的立体式阅读服务体系,打造“15分钟阅读圈”。
“15分钟健身圈”和“15分钟阅读圈”建设,折射出城市发展理念之变。
铜陵重化工业曾一度占全市工业比重达97.3%,产业结构偏“重”,是一座典型的生产型城市,“重生产、轻生活”也曾让城市建设欠账较多。
党的十八大以来,铜陵市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下大力气改善城市面貌、提升人居环境,打造宜居之城、幸福之城,成绩斐然。
▲ 铜陵市义安区天门镇美丽乡村。
铜陵城乡更美了。该市统筹推进城市更新和乡村振兴,在城市,通过实施“城市绿化提升和森林增长”工程以及“增花添彩、绿化提升”等一系列行动,城市绿量持续增加,城市品位明显提升。截至2021年底,铜陵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40.57%、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3.59%,城市公园18个、口袋公园(绿地)54个。
在农村,建成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100多个,涌现出犁桥村、群心村、金塔村、农林村、岱鳌村等一批“明星村”。同时,积极推进农旅融合,把可看、可吃、可玩、可研学的旅游资源进行统筹、规划、整合,激活了乡村振兴“美丽引擎”。一到周末或是节假日,铜陵的乡村便热闹起来,来自本市、外地的游人穿梭阡陌间,品味乡村别致韵味,惬意地享受着乡村独有的“慢生活”“土味道”。
▲铜陵上水桥交通枢纽。
铜陵交通更畅、设施更优了。合福高铁、宁安高铁开通运营,京台高速、沪渝高速在铜陵交汇。铜陵市顺利实施了新一轮行政区划调整,江北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G347枞阳段建成通车。“十三五”期间,铜陵江北区域交通、水利、电力投资分别是“十二五”的15倍、5.3倍、3.6倍,累计投资近150亿元。
铜陵百姓更富了。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11.5万名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65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如期兑现了“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的庄严承诺。2021年,铜陵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4454元、18992元。
同时,铜陵市推动义务教育阳光分班、紧密型医联体、新一轮社区治理等改革经验全国推介,直接提升了群众在就医、教育以及日常生活中的获得感。该市还是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文明成为铜陵最亮丽的风景。
▲铜陵西湖湿地公园。
生态“焕新”,
留住绿色高颜值
在有着“铜陵外滩”之称的滨江生态公园,随处可见走出家门来此纳凉、赏景的市民。暮色下,江阔水远,落日余晖映照在江面上,营造出“半江瑟瑟半江红”的壮丽景观。市民们或漫步于长长的步道,或驻足于水上观景台,吹江风、赏江景,呈现出一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场景。
万里长江从铜陵穿境而过,然而作为滨江城市,曾经的铜陵却有着“临江不见江”的尴尬:长江岸边小码头林立,晴天泥沙满地、灰头土脸,雨天泥水横流、没地方下脚。
铜陵市启动实施滨江生态岸线整治。十年来,打造了滨江生态公园,历经一期、二期建设,如今生态护坡、园林绿化、临江步道、绿道等构成了全新岸线景观。
在铜陵滨江生态公园内,有废弃码头改造成的全民阅读点,有水天绿洲、古渡春秋等特色景致,还有利用原有的码头、堆场和船厂改造而成的滨江生态体育公园。与其一岸之隔,就是同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的黑砂河下游生态岸线整治工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铜陵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绿色发展摆在重要位置,取缔、关停、下马重污染企业,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同时组织实施长江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大力推动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净土保卫战、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和自然生态修复,走出了一条绿色蝶变之路。
“以前,我们冶炼技术落后,经常闻到硫磺烟的味道。现在,有色的‘闪速’冶炼技术世界先进,铜陵城区到处是公园、绿道,哪里还有硫磺烟。”在铜陵工作和生活了70年,亲历铜陵环境变化的铜陵有色离休干部褚玉琪感慨地说。
如今,铜陵空气优良天数、地表水环境质量在全省排名靠前,长江铜陵段频现江豚的“微笑”,蓝天白云已成常态。2021年,铜陵市空气优良天数331天、优良率90.7%,居全省第三;空气质量持续改善,“铜陵蓝”常常刷屏铜陵人的“朋友圈”。
2020年,铜陵市入围生态环境部公布的全国“11+5”个“无废城市”建设试点。近年来,该市构建制度、技术、市场、监管“四大体系”,全方位拥抱“无废”,探索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新路径,推动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蔚然成风。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评估中,铜陵已连续三个季度位列全国小城市第一档第一名。
走好转型之路,
打造活力之城
“因铜得名、因矿设市”的铜陵是一座典型的资源型工矿城市,新中国的第一炉铜水、第一块铜锭、第一家铜业上市公司均诞生于此。但一段时间以来,铜陵由资源型城市转型带来的阵痛也集中凸显。
党的十八大以来,铜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抓住铜、延伸铜、不唯铜、超越铜,保持转型发展定力,不断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同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还欠账、补短板,民生社会事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
一座曾经“重生产、轻生活”的城市,“转身”成为了宜工宜商、宜居宜业的城市,发展成果斐然,城市面貌变化巨大。一个厚重的工业之城激发出了活力。工业之城“蝶变”活力之城,正是古铜都的“新姿态”。
“我们必须激发‘拼’的精神,鼓足‘拼’的劲头,保持‘拼’的姿态,接力拼、全力拼、加速拼,把优势拼成胜势,把定位拼成地位,奋力拼出一个新铜陵。”这掷地有声的话语,来自今年铜陵市两会上市委书记丁纯的讲话。
当前,铜陵增强“慢进是退、不进更是退”的发展紧迫感,聚焦“智造新铜都、生态幸福城”城市定位,正在全力“拼”项目、“拼”发展,奋力拼出一个新铜陵。
“我爱铜官乐,千年未拟还。”唐代大诗人李白1000多年前就对铜官山赞美有加。伴着铜陵昂扬精气神、全力以赴“拼”,我们相信,铜陵一定能够“拼”出更加灿烂辉煌的未来。
来源:刘洋 高凌君 詹俊
编辑:刘芹 审稿: 卢璇洁 终审:季学明
铜陵日报社出品
铜陵市与中科大市校合作座谈交流会暨签约仪式举行 舒歌群包信和丁纯孔涛胡启望等出席
2022年中科大领导干部暑期读书班在铜开班 舒歌群包信和丁纯孔涛等出席
高温天气持续!这篇节约用电攻略请收好!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