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太湖县小池镇中心村一处育秧大棚内,一盘盘稻种通过电动轨道有序传送,汪卫国带着三四个工人快速将种盘摆放整齐。“根据周边大户需求,我准备培育再生稻秧苗1000亩。”汪卫国说。
现年52岁的汪卫国是小池镇中心村村民,目前承包水田1100亩(其中再生稻400亩、稻虾田200亩、单季稻500亩),还有一个育秧基地、一家烘干厂和一家生物质肥料厂。通过十多年的探索,他已实现“稻子—秸秆—稻子”的循环利用。
“水稻产生秸秆,秸秆制成肥料,用来育秧或是肥田。”汪卫国说,循环绿色发展,一年下来,化肥使用量亩均减少30斤,农药成本亩均减少40元。“我们眼里不值钱的鸡粪、牛粪,对他来说都是可以制成有机肥的宝贝。”该镇承包大户陈松良佩服地说。
“现代人讲究健康,农业发展必须要‘绿色’生产力。”汪卫国说,2021年他在考察市场、学习技术后,花费百万元购置了有机肥处理设备,成立农业发展公司。
在水稻收割季收购秸秆,同时安排人员和设备前往养殖场和养殖散户家中回收禽畜粪沼液。将秸秆入仓烘干、剁碎、与粪便沼液搅拌混合等初步处理后,堆入发酵池,盖上特定的膜布,以保证氧气充足、温度适宜,10至15天后一池可发酵出150吨左右的有机肥。
“我们的有氧发酵和普通的菌种发酵不同,将烘干剁碎的秸秆和回收来的禽畜粪便混合堆入发酵池中,不额外添加菌种,保证高湿度和50摄氏度到70摄氏度的较高温环境,从而实现高效发酵且杀灭寄生虫和蛔虫卵的目的,这样做出来的有机肥松软、安全效果好。”汪卫国说。
“汪老板的有机肥效果好,种地产量能大幅增加,养花施肥花朵也能‘爆盆’。”当地使用过有机肥的村民称赞道。
有氧发酵出的有机肥,因出众的效果深受当地的种植户欢迎,猕猴桃、葡萄园等大型种植基地和种植散户都争相购买,仅在本地市场上就已经供不应求。
“绿色农业、循环发展,现在我们的有机肥年产量稳定在6000吨。”汪卫国说,下一步将增加产线、提升技术,让产量进一步提高,更好满足市场需求,争取让乡亲们都用上健康环保的有机肥。(全媒体记者 沈永亮 通讯员 朱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