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安庆联动创新区致力打造引领安庆市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动力源和发展新引擎,持续深化制度开放水平,加快提升开放平台能级,着力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在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有力推动全市发展迈上新台阶。
制度创新卓有成效
2024年,市商务部门会同安庆海关、市场监管局、综保区等部门,立足全省唯一汽车整车进口口岸优势,针对区港联动不畅、检测数据难溯源等堵点,创新提出“进口整车检验监管流程再造新模式”,打通通关堵点,将整车进口通关时间由原来的5~7天降至3天以内,极大提高了通关效率。
降低企业成本,帮助企业每辆进口汽车减少物流成本600元,同时降低企业在银行押汇上的成本,综合下来,每辆进口汽车为企业节约成本近2000元。
优化监管流程,通过线上检测等方式,改变原有纸质、拍照留档等传统模式,实现进口汽车检测线数据线上溯源,直观展示进口汽车实时数据。2024年,安庆港汽车整车进口口岸进口整车数量在全国整车口岸排名第6位。
经济发展争先创优
2024年,安庆联动创新区实现进出口38.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564万美元。国家和省级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做到可复制尽复制,可复制推广事项完成率实现100%。安庆综保区累计完成进出口225.4亿元,进出口数值居全国第57位、省内第2位。
安庆联动创新区安庆经开区片区全年累计完成进出口总额35.33亿美元,占全市完成总量66%,居全市第一。新注册各类市场主体7442家、同比增长18.1%,其中企业3821家、同比增长31.8%。纵深推进平台联动发展。汽车产业发展迅速,全年新引进汽车产业项目42个,安庆经开区成功获批新能源汽车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科技创新成效明显,安庆经开区片区全年规上工业企业研发强度达到1.8%;技术合同交易额36.6亿元;新增产学研项目26个、“揭榜挂帅”项目10个;培育省级研发平台8个;合力车桥等4家企业获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称号;安庆经开区入选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区。
安庆联动创新区桐城片区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发展定位,加快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绿色包装等特色产业集群建设,规划布局以稳定同位素为特色的医工医药健康产业。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集聚效应日益凸显,桐城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获批省县域特色产业产业集群(基地)。院士科创区取得实质性进展,通过院士主导科技研发,结合“两新一医”等产业,形成多个科技产业链。院士专家科创园总占地面积462亩,总建筑面积约40.2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8亿元,目前项目已正式动工建设。绿色包装试验区积极转型升级完整,“安庆市桐城市绿色包装产业集群”获批2024年度省、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联动发展持续发力
近年来,安庆经开区片区、桐城经开区片区持续深化省内外联动发展,在产业协同、产学研合作等多方面积极融入长三角。
2024年,安庆经开区共招引长三角区域项目40个,总投资187.7亿元,合肥常青、浙江常春、江苏新泉等11家上市企业纷纷在安庆经开区投资兴业。牵手上海国际会展中心,打造安庆会展名城,办展数量和办展面积均居全省第二。与宁波前湾新区、嘉善经开区、余杭经开区开展合作共建,加快融入长三角打造科创聚集地。
在桐城片区,阿里巴巴集团、桐城电商园运营商等公司共同搭建“互联网+”桐城塑料包装产业采销一体化平台等。
“矩阵”式激活强劲动力
今年,安庆联动创新区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主动融入国家战略,积极开展联动创新,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
安庆经开区片区将以新能源汽车、商业航天产业为核心,依托综合保税区、港口物流枢纽等开放平台,深化制度创新与区域联动,推动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数字化发展,打造长江中下游具有竞争力的开放型经济高地。
桐城片区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更大力度做强“新”“特”产业。推进区内印刷、铸造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做好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医疗健康、碳材料产业环境服务,引导企业开展零碳工厂、绿色工厂等绿色制造体系创建,加快形成更多“绿色生产力”。同时,依托传统的“小袋子、小盖子、小配件、小刷子”产业基础,着力打造国际化的“塑料包装之乡”。(全媒体记者 卢向波 通讯员 廖正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