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楚茶产业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中,宜昌这座享有盛誉的“橘都茶乡”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随着消费市场的升级和茶饮文化的普及,新茶饮产业在宜昌迅速发展,成为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如今,这缕穿越千年的茶香,正以青春姿态,续写新的茶乡传奇。
“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茶早已成为人们休闲时光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个春茶季,在位于宜昌城区滨江公园镇江阁段的宜茶·宜红元新派馆,现泡茶与牛奶的奇妙碰撞,唤醒了不少年轻人的喝茶基因。昨日,市民李先生在该店买了一杯茉莉奶茶,浓郁的香气颠覆了他对奶茶的认知。
“我看到它的茶底是现泡的,香气比较浓郁,加入牛奶后,奶香和茶香融合在一起,味道比较醇厚。”李先生说,年轻人喜欢喝奶茶,传统绿茶既要泡还要续杯,比较麻烦,奶茶跨界融合了绿茶和牛奶,端起来就可以走,比较方便。
李先生品尝的这杯奶茶茶底就是宜茶集团的跨界融合产品。宜茶集团茶叶技术中心茶叶研发工程师宋莹告诉记者,这杯奶茶的茶底就是该中心研发的茉莉花茶,只见茶不见花,通过窨制工艺,利用绿茶的吸附能力,让本地绿茶充分吸收茉莉的清香,冲泡出来的茶汤也融合了绿茶与茉莉的清香,再和牛奶进行融合,可以调配出年轻人喜欢的奶茶味道。
宜昌茶企试水新茶饮的背后,是传统茶企和新茶饮品牌的双向奔赴。当前,传统茶企正面临着同质化、品类多等发展困扰,而新茶饮却在茶底上开始新一轮的创新,反向渗透茶原料供应链,为传统茶企转型提供了新的机遇。
“我们在研发过程中发现新茶饮、饮料用茶的用量大大超过了名优茶,每年消耗茶叶用量30万吨以上,而奶茶更新换代比较快,每年单个品牌上新量100多个,这给传统茶企带来了转型升级、推陈出新的机遇。”宋莹说,目前,宜茶集团已经推出40余款原料茶、定制专用茶及应用技术解决方案,并大量供应给新茶饮、茶饮料企业。今年,宜茶集团将宜昌茶与柑橘花、长阳栀子花、秭归脐橙等更多花果跨界产品进行融合,并利用安琪酵母在世界各地的销售网络,搭车推介宜昌茶叶产品。
在宜茶集团茶叶技术中心,工程师们正在研制新式茶,除了新茶饮的原料茶,宜茶集团还做出了更多的尝试,打造了电商品牌—诺顿维尔,推出了花茶袋泡茶和花茶固体饮料,来扩展宜昌茶的产业赛道。
新式茶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社交属性拉满的时尚单品。如今,新式茶饮在各条赛道上卷出了新花样,不仅要好喝,还要好看、好玩。在宜昌城区沿江大道三峡游客中心,一家集阅读、品茶、文创、商务会谈、宜昌茶叶品牌销售于一体的长盛川新禅意美学体验店备受欢迎,不少人在这里泡茶、喝茶、读书、会谈。
“年轻人追求时尚、氛围感,还要打卡,我们有很多的打卡点,产品颜值也很高,粉色的雪顶特别适合去打卡。”长盛川店总陈神超告诉记者,该店有茶+奶、茶+花、茶+果、茶+咖、茶+酒等融合类产品,茶底主要为宜昌毛尖、宜昌宜红、青砖茶。奶茶系列最受消费者欢迎,比如野茫茫奶醇每天销量100多杯,该店一天总销量300杯左右。
伴随春茶开采,宜昌茶叶陆续进入春茶采摘期。据悉,宜昌茶叶面积稳定在100万亩左右,年产量12万吨、农业产值60亿元、加工产值100 亿元,已成为农业支柱产业之一。茶叶是宜昌农业的重要支柱,而“茶+”跨界融合不仅开辟出产业发展新赛道,更是带动农业增收,去年,宜茶集团营收近10亿元,新式茶饮业务同比增长116%,其中,以宜昌毛尖、长阳栀子花、远安黄茶等为基础开发系列产品销售超千万元。(记者杨春艳 周重雨)
五峰“茶工险”覆盖全县种植业
记者日前从五峰土家族自治县茶产业社会化服务专班获悉,该县立足茶产业社会化服务推出的“茶工险”迎来提档升级,将为更广泛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提供更全面的保障。
4月15日,记者来到渔洋关镇桥河社区,五峰协诚农业服务队负责人周定峰向记者展示了今年的“茶工险”保险单,上面写着保费9000元/年,可足额保障70岁及以下服务队员50位,最高赔付额度达80万元等信息。
周定峰说:“今年新拓展了中药材种植服务业务,现在新增用工种类也能获得保障,我们可以更加放心大胆组织用工。”
“与五峰协诚农业服务队类似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在全县不在少数,‘茶工险’的升级在为服务队减轻用工风险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鼓励了服务队拓展服务范围,从而带动农事增效、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人保财险五峰支公司副经理李伟介绍,升级后的“茶工险”与全县农业产业深度结合,保险范围覆盖茶叶、中药材、果蔬、天麻等全部种植业类。
五峰“茶工险”于2024年开发,是农业种植社会化服务人员的专属保险,险种具有保险责任范围广、保险金额高、保险费率低、投保不记名等特点,这一险种由服务队出钱投保,保障对象是正在开展农业种植社会化服务的茶工或种植工,不具体指定到个人,一旦有意外发生,不论是服务队的固定成员还是临时雇用的人员,只要是在开展社会化服务时受伤,都能得到保险赔付,同时也避免了因为人员变动、保随人走的情况。
据了解,去年五峰基本实现各茶产业社会化服务队“茶工险”全覆盖,风险保障资金达5600多万元。今年,已有19家社会化服务主体实现种植业全工种投保。(记者宋钰杰 通讯员望鹏飞)
政企共烹“品牌茶”
品牌是茶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更是打开市场的金钥匙。宜昌拥有“宜红工夫茶”“宜昌毛尖”这两大金字招牌,前者与滇红、祁红齐名,是我国三大传统工夫红茶之一;后者是荆楚绿茶的标杆性代表,在茶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
产业基础的厚实,是品牌腾飞的底气所在。99.5万亩茶园铺就绿色画卷,1200多家加工企业织就产业网络,31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引领发展方向,宜茶集团让全市240多家茶企茶叶“借船出海”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当花香宜红、青柑宜红等60余款创新产品惊艳市场,当五峰茶产业社会化服务经验全省推广,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产量的攀升,更是品质的跨越、品牌的进阶。
“茶好也怕巷子深”,要实现从“品”到“牌”的升华,需要政府部门当好“护航员”,将品牌宣传与城市营销深度融合,用活文旅、商务等平台,让“宜红工夫茶”“宜昌毛尖”成为宜昌的城市名片;需要企业当好“主力军”,以品质为基、创新为翼,在产品年轻化、市场国际化上开疆拓土,让传统茶香与时代潮流同频共振。
政企同心,其利断金。当政策“阳光雨露”与企业“拼搏干劲”相遇,必将催生品牌建设的“化学反应”。从加强质量管控到创新消费场景,从保护工业遗产到开发茶文创产品,每一步探索都是对“品牌强市”的生动诠释。
当“宜红工夫茶”的醇厚、“宜昌毛尖”的清甜成为世界认识宜昌的新符号,茶香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我们坚信,以品牌为舟,宜昌茶产业定能在更广阔的市场中乘风破浪,让宜茶飘香世界。(吴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