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150吨/年增强增韧改性用聚酰亚胺项目将开工 新材料界“特种兵”撬动高产值

新闻中心 > 长江经济带 > 要闻

2025-04-19 07:54 来源: 三峡日报
【字体:

  在新材料领域,有一种黄色粉末堪称“黄金粉末”,每公斤价值高达1500元至5000元。4月18日,在远安县城南工业园的宜昌予信天诚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予信天诚),管理质量技术的副总孙建正在摆锤冲击试验机前专注测试。他手中拿着的,是由这种黄色粉末经高压制成的型材,规格为4毫米厚、10毫米宽、100毫米长。随着15公斤重的钢锤用力撞击,一场关于材料冲击强度的高速测试正式展开。

  这种兼具硬度与韧性的神奇材料,正是聚酰亚胺,作为特种工程材料,它集耐高温、高韧性、轻量化等诸多优势于一身。在航空、航天、微电子、纳米、液晶、分离膜、激光等前沿领域,聚酰亚胺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无论是作为结构材料,还是功能性材料,其广阔的应用前景已备受瞩目,堪称各领域“解决问题的能手”。

  2018年,予信天诚在江苏苏州成立;2021年,通过招商引资落户远安,当年便建成试验线并投入使用。如今,这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已手握9项实用新型专利,年生产能力达18吨,创造产值3000万元。

  短短4年间,予信天诚实现快速成长,这背后离不开其对设备的极致追求与对工艺的执着坚守。

  “二胺+二酐经过聚合、浆化、干燥、分级形成粉末状的聚酰亚胺,但自主研发的设备和配套的工艺参数是我们的‘秘诀’。”孙建说。

  走进工厂内,能看到3L容量、15L容量、200L容量的设备,目前企业正紧锣密鼓地调试400L容量的设备,待新项目建成后,它将“上岗”发挥重要作用。每个生产环节的设备均由予信天诚自主设计,并申请了设备专利。

  “从最初小规模的‘小锅小炒’式生产,到如今大规模的‘炒大锅饭’,我们持续完善设备装置,不断调试工艺参数,通过粒径与分子量测试精准把控产品品质与效能。生产品质稳定的工业化产品,始终是我们不懈追求的目标。”予信天诚总经理李成章坚定地表示。

  当下,予信天诚正在为一家企业赶制一批2吨的增强改性用的复合材料产品。今年6月,予信天诚的150吨/年增强增韧改性用聚酰亚胺项目将开工,2026年该项目建成后产量150吨/年,产值将达2亿元。(记者曾雪彬 通讯员姜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