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国际咖啡节吸引18个国家和地区、36个国际机构,以及210多个相关品牌参加 “小咖啡”给重庆带来大机遇

新闻中心 > 长江经济带 > 要闻

2025-04-20 00:00 来源: 重庆日报
【字体:

  4月18日,2025重庆国际咖啡节在渝中区解放碑十字金街拉开帷幕,吸引众多市民、游客前来逛展品鉴。记者 尹诗语 摄\视觉重庆

  4月18日,2025重庆国际咖啡节在渝中区开幕。

  现场,哥伦比亚、意大利、法国、韩国等18个国家和地区,36个国际机构,以及星巴克、COSTA、雀巢等210多个咖啡相关品牌联合参展,为重庆市民、游客和嘉宾带来了一场咖啡“嘉年华”。

  重庆国际咖啡节始于2015年,迄今已举办9届,吸引了众多来自世界各地、全国各省市嘉宾、专业观众、相关品牌及优质商家参加,成为一场融合咖啡产业集聚、贸易对接、文化体验、技能大赛等节、会、展、赛于一体的咖啡行业盛会。

  重庆不是咖啡原产地,为何多年持续举办咖啡节?答案是:一颗颗小咖啡豆的背后,蕴藏着助力重庆发展的大机遇。

  一杯咖啡

  产业背景:中国咖啡市场规模将迅速突破万亿元大关

  咖啡,被誉为“黑色的金子”,与茶、可可一同被称为世界三大饮料。当前,咖啡是世界上交易量仅次于石油的第二大商品,也是一条涉及种植、加工、贸易、零售等众多环节的庞大产业链,影响着全球数亿人的生活和工作。

  巴西、哥伦比亚、越南、印度尼西亚等是全球主要咖啡生产国,而在消费端,欧美国家长期占据主导地位。比如,芬兰年人均咖啡消费量高达1080杯,挪威为891杯,冰岛为783杯,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近年来,中国咖啡市场增长迅猛,成为全球咖啡市场发展的新引擎。戴德梁行重庆公司策略发展顾问部主管、董事马丽华介绍,中国咖啡产业规模从2020年的1364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313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3%。

  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咖啡市场规模将迅速突破万亿元大关。

  随着国内市场对咖啡需求的快速增长,中国咖啡贸易格局逐渐由贸易净出口变为净进口,且进口呈现逐年扩大的趋势。2023年,中国咖啡净进口差额已达9.63亿美元,进口金额为11.06亿美元。

  “我国人均咖啡消费量在快速增长。”马丽华说,2016年,中国年人均饮用咖啡杯数仅为9杯,到2023年已上升至16.74杯,虽然与咖啡消费大国相比仍有差距,但增长速度让人惊讶。

  重庆咖啡产业的发展势头同样强劲。从咖啡店数量来看,重庆已从2015年的80家发展到2024年的3265家,位居全国前十。从连锁化率来看,重庆咖啡门店连锁化率约31%,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8%,显示出较高的产业成熟度。

  值得一提的是,渝中区年人均咖啡消费达28杯,远高于全市17杯的平均水平。“这与渝中区的产业结构有很大关系。”马丽华表示,咖啡消费场景主要集中在“专业服务业周边”,而渝中区是重庆专业服务业的领先地区。同时,渝中区商贸、旅游、金融等业态发达,也为当地咖啡消费提供了丰富场景。

  一场盛会

  重庆国际咖啡节成连接世界文化桥梁

  咖啡不仅是一种饮品,还被誉为“连接世界的纽带”。

  作为一种全球性商品,咖啡的生产、加工、贸易涉及众多国家和地区,形成了复杂的全球价值链。比如,咖啡豆需要从产地国运往全球各地的烘焙厂和咖啡企业,制作咖啡的机械设备和周边产品同样需要在全球范围内流通,而各类国际咖啡展会则促进了各国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

  咖啡这个全球化的产业,为相关国家和地区带来了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更为各国交流提供了载体。

  以哥伦比亚为例,它是全球第三大咖啡出口国。在本届咖啡节期间,哥伦比亚的“山海同醇”咖啡礼盒将在现场进行全球联合首发。

  哥伦比亚驻华大使馆公使衔参赞圣地亚哥·甘博亚表示,中国是哥伦比亚咖啡在全球第六大市场,且潜力巨大。

  市政府外事办公室副主任周毅表示,咖啡是跨越国界的“世界语言”,重庆国际咖啡节不仅是“味蕾的盛宴”,更是一座连接重庆与世界文化的桥梁。哥伦比亚用百年传承的种植技艺,为我们奉上各式精品咖啡。重庆正在积极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将为各咖啡相关品牌辐射全国市场提供重要窗口。

  “希望通过本届咖啡节,让广大市民朋友沉浸式感受咖啡的魅力,也让更多中国消费者了解‘一杯好咖啡’背后的风土故事与人文情怀。”周毅说。

  本届咖啡节期间还举办了2025重庆国际咖啡采洽会,集聚“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咖啡生豆产地贸易商、咖啡机具厂商等代表,链接重庆跨境电商、连锁咖啡品牌、咖啡零售商、品质酒店等采购方,为各方提供高效对接合作桥梁。

  据统计,2025重庆国际咖啡采洽会当场签约成交金额超5000万元。

  一个目标

  重庆将打造咖啡产业贸易新高地

  从咖啡产业发展的角度看,重庆国际咖啡节有着非同寻常的带动作用。

  市商务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彭和良介绍,重庆国际咖啡节已成为全国知名的“咖啡节IP”,自2015年以来,带动全市落地、集聚3000余家咖啡店铺,对全市咖啡产业发展作出了显著贡献。

  “我们将进一步做靓这一IP,‘以节为媒’引进更多国际知名咖啡品牌,推动‘咖啡+’跨界融合发展,加快培育咖啡贸易新业态、构建全链条咖啡产业生态圈,助力重庆打造咖啡产业贸易新高地。”彭和良说。

  作为重庆国际咖啡节的起源地,渝中区在重庆咖啡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1936年,全市第一家咖啡店就是在解放碑诞生的。”渝中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谢东介绍。

  如今,渝中区已经有700余家特色咖啡店,数量占全市1/5,密度居全市第一,特别是解放碑-朝天门区域的咖啡店密度,在全国也处于领先位置。所以,渝中区未来必然是重庆发展咖啡产业的主阵地之一。

  对此,马丽华建议,渝中区应该聚焦打造咖啡贸易产业高地、打造世界咖啡交易窗口和创新“咖啡+”特色场景及体验三个方向发力。具体而言,可进一步丰富咖啡品牌矩阵,补足年轻化、国际化咖啡品牌种类,孵化本土咖啡品牌并将“渝咖啡”文化推向全国。

  同时,渝中区可以通过支持发展企业总部经济、开放型经济以及咖啡企业创新创业等举措,完善生豆贸易、生豆烘焙、咖啡门店、咖啡培训、咖啡包装产品、咖啡器具等咖啡产业生态;借助国际性咖啡展览会、咖啡师比赛、互联网线上服务平台等,扩大“咖啡朋友圈”。

  谢东表示,下一步,渝中区将打造聚势共生的咖啡产业新高地,预计未来三年咖啡门店将突破1000家,咖啡茶饮产业规模翻一番、突破4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