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三峡东岳庙数据中心数据楼4楼机房内,工作人员正在对算力机柜的PDU进行更换。不久的将来,这里即将上架550个机柜“智算”设备。
“三峡东岳庙数据中心的机房楼共有5层,其中1—4层是机房区域,每层已投产的机柜是1104架,共4416架。”正在机房内巡检的三峡长电大数据科技(宜昌)有限公司IDC运维工程师胡飞告诉记者。
据了解,东岳庙数据中心项目一期于2020年12月开工建设,次年11月首批机柜上电投产,先后吸引了阿里云、中国电信天翼云等30余家互联网头部企业入驻。目前,项目一期已上架机柜1500余个。
今年3月,三峡长电大数据科技(宜昌)有限公司、金辉大数据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宜昌市骋风而来算力交易技术有限公司三家企业签订协议,骋风而来通过金辉大数据在三峡东岳庙数据中心部署550个机柜的算力业务。
“我们定位为‘华中地区低碳算力枢纽’,依托三峡集团清洁能源优势和国家算力大通道的中线枢纽节点地位,构建了低碳算力服务提供商、东西部算力协同调度商、区域算力交易中介平台三种商业模式。”三峡长电大数据科技(宜昌)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龙介绍。
“我们与上海、杭州、南京等算力中心共建‘东数西算’联合调度平台,共享冗余资源。”徐龙说,为全力支撑宜昌算力产业发展,三峡东岳庙数据中心通过“低碳算力枢纽+跨区域调度+碳交易赋能”三位一体模式,深度融入国家算力大通道,与长三角的六省一市形成差异化协同。
“随着新机柜业务的不断上架,东岳庙数据中心将逐步成为华中地区最大的绿色零碳数据中心集群,进一步提升宜昌对中东部地区的算力辐射能力。”市数据局数字经济和基础设施建设科科长牛德雄说。
目前,宜昌已建成的算力规模达到2155P,今年全市计划新增投运算力1000P以上,可用算力将突破3000P。力争到2030年,建成宜昌—武汉、重庆、郑州、西安、长沙的高速直连链路,成为国家算力大通道主线节点。(记者何冠英、孙长天,通讯员周凤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