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庆按照“整合要素、整合品牌、整合产业”要求,着力创建红茶品牌,致力提升安庆茶叶品牌综合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促进茶农增收、茶企增效、产业升级。展望未来,“安庆红”将引领新航向,带来安庆茶产业的深刻变局。
现状:有产品无名气,有资源无效益
“我是林丽霞,欢迎来岳西菖蒲品茶!”进入4月份,林丽霞的抖音号里都是宣传茶叶的短视频。
“80后”林丽霞是福建省龙岩人,2014年来到岳西县菖蒲镇溪沸村投资茶叶加工厂。“我们有红茶、绿茶,主要从事出口贸易。每年产红茶70余吨、绿茶70余吨,产值4000余万元,出口东南亚、分销欧洲。”林丽霞说。
从事茶叶生产及出口十余年,今年,林丽霞的企业入选全市首批(15家)红茶制作单位之一。“红茶市场很大,相较绿茶更有优势,我们要做好红茶。”林丽霞说。
安庆有茶园总面积近60万亩,是徽茶两大著名产区之一,安庆茶园多位于深山峡谷,海拔多在600米至1000米,终年云雾缭绕,土层富含有机质及锌、硒等矿质元素,为生产高品质绿茶奠定了优越的物质基础。茶产业是安庆优势农业特色产业,目前全市10个县(市、区)中有8个县(市、区)产茶。
但我市茶叶以绿茶为主,茶类品种单一,截至2024年底,全市茶园面积达60万亩,干毛茶产量1.8万吨,产值超30亿元,综合产值超80亿元。其中只有部分茶企少量研制生产红茶,全市红茶总产量不足200吨,主要集中在岳西、宿松、潜山、桐城等县(市、区),品质较好。
与绿茶不同,红茶是全发酵茶,便于保存、便于运输。随着科技进步,现代化生产线使得红茶生产流程、工艺更趋标准化、精细化,品质更有保障。此外,红茶市场近几年呈多样化发展趋势,消费者需求也逐渐多元化,对品质、产地、加工工艺、性价比等方面有更高要求。
我市红茶生产起步较晚,品牌意识不强,技术标准不一,市场占有率不高,竞争力不强。除岳西少数企业出口红茶,大多自产自销。安庆红茶亟需通过品牌规划和创建,统一质量标准和工艺流程,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彻底改变各自经营、销售不畅、有产品无名气、有资源无效益的现状。
目标:开发公共品牌,实现“四统一”
红茶可用单芽、一芽一叶、一芽两叶及夏茶制作,有生产周期长、量大的特点。红茶开发既可合理利用夏秋茶、实现茶农增收,又可延长制茶季,实现茶旅深度融合。红茶深受消费者青睐,市场占比较高,开拓空间广阔,效益可观。
纵观整个安庆的茶产业,实施红茶品牌创建是我市茶叶产业振兴的重要环节,是推动我市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整合茶业资源、形成品牌效应、拓展国内市场、进入国际市场的重要举措。我市计划通过一年试、两年推、三年统“三步走”,深入实施茶叶公共品牌战略,扎实开展安庆红茶品牌创建工作,打造“安庆红茶”。
“一年试”在2024年至2025年开展,制定品牌创建实施意见,会同第三方品牌创建咨询机构征集红茶品名、商标标识、登记注册,并做好外包装设计,同时依托安农大茶树种质创新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红茶标准化加工技术研究、推广和培训,制定红茶团体标准,并遴选一批有基础的企业先行先试。“两年推”是在2025年至2026年积极开展品牌培育和宣传工作,适时发布红茶团体标准,坚持市场化原则,推广生产、销售企业应用。计划在2026年至2027年实施的“三年统”,即启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智能化水平,加强市场监管,全面营造“关注品牌、争创品牌、维护品牌、崇尚品牌”的良好氛围,最终实现统一品名、统一标准、统一评估、统一标识的“四统一”。
2024年7月,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市茶叶产业协会与安徽农业大学茶树种质创新与资源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达成意向,联合开发安庆红茶公共品牌——“安庆红”,并确定了全市首批(15家)红茶制作单位。
今年4月11日至16日,安徽省茶叶领域权威专家、安徽农业大学宁井铭教授带领团队,前往岳西、潜山、太湖、桐城、宿松5个主产县(市)山区,调研“安庆红”的样茶创制情况。
茶叶专家们现场审品了安庆首批红茶创制企业生产的样茶,提出关于茶叶外形、色泽、口感等方面的建议,并跟踪指导样茶生产的全过程,为样茶生产企业答疑解惑、提供有针对性的技术支持。
调研团队对“安庆红”样茶的生产表示了肯定:“安庆红茶,目前不论是工艺还是品质,基本达到了第一步目标,为向品牌化、标准化迈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推进:统筹提升安庆红茶竞争力
近年来,安庆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品牌引领”,大力发展茶产业,积极推进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生产。各地积极延伸产业链,探索“茶叶+”模式,形成了一批特色小镇、旅游线路。茶产业已成为岳西、潜山、太湖、桐城、宿松5个主产县(市)山区农业增效的支柱产业、农民增收的民生产业和农村增绿的生态产业。
岳西、潜山荣获中国茶业百强县称号;岳西石佛村、潜山茶庄村、宜秀杨亭村荣获安徽美丽茶村称号;岳西县来榜镇荣获安徽美丽茶镇称号;“云上岳西、清凉茶乡”线路成功入选全国茶乡旅游精品线路。
岳西翠兰、桐城小花获(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岳西翠兰、天华谷尖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地理标志登记产品。岳西翠兰、天华谷尖入选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指数名单。
“安庆红茶,势必带来安庆茶产业的深刻变局。”市供销社党委委员、理事会副主任操龙文说,打造安庆红茶及其品牌培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当下,全市上下需要树立“一盘棋”思想,市直各相关部门要通力合作、齐抓共管,积极落实各项创建措施。各县(市、区)要高度重视,抽调人员组成专班,明确主管领导和阶段工作目标任务,夯实工作责任,加强协调引导,及时化解推进中出现的问题。
市内相关茶叶专家建议,各地要加大双招双引力度,加快茶文旅融合发展,进一步制定优惠、激励政策,充分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要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加强专精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博览会、交易会、推介会等多种形式,促进产销衔接,提升我市红茶市场竞争力,更好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全媒体记者 沈永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