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宜昌加速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 全市已建成智算规模突破2000P

新闻中心 > 长江经济带 > 要闻

2025-05-09 07:49 来源: 三峡日报
【字体:

  5月7日,五峰采峰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邓德科利用“一键叫工”小程序,请来20多名茶工进行茶叶采摘和加工;家住伍家岗区胜利三路的谭女士通过手机扫描自家的“二维码实体门牌”,就缴纳了燃气费……这些数字化应用小场景,得益于城市数字化转型带来的生产生活便利。

  近年来,我市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充分发挥数据的基础资源和创新引擎作用,整体性重塑智慧城市技术架构、系统性变革城市管理流程、一体化推动产城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

  全市有效推进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以下简称“数公基”)建设,去年9月底,在全省率先完成“数公基”基础平台2.1万平方公里全域覆盖,实现全市一标三实数据全量上图,CIM平台稳定有效运行。

  全市整合53个部门应用系统,完成70个政府存量应用系统与“数公基”基础平台对接,实现县市应用对接;突出常用数据,完成交通信号设施等403个小类实体对象1858万条数据集成分层落图;整合对接城市生命线系统、化工企业监管系统等8个安全类场景搭建城市安全预警应急综合平台,赋能城市安全管理。

  以“数公基”建设为基础,全市数字经济发展步伐加快,积极向上申报大数据及算力经济产业发展类和信息基础设施类项目12个,总投资446.26亿元。全市已建成的智算规模突破2000P,在建的算力规模超10000P,5G宏基站基本实现中心城区、县域主城区高质量覆盖,商用规模位居全省前列;首批从三峡大学、三峡职院等高校遴选的30名“数字副总”已正式上岗,成立了宜昌市数字经济产业发展联盟,加入成员单位180余家。去年,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营收734.4亿元,今年营收预计突破1000亿元大关。

  全市突出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发挥IRS平台作用,持续加强数据归集治理应用,有序推进燃气等公共数据归集,气象服务、生态环保、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医疗健康四个领域纳入省级数据资源开发利用试点,其中气象服务和医疗健康纳入国家试点;探索推动数据要素价值变现,成立了“中部数据流通服务中心”宜昌服务基地;网上金融服务大厅通过公共数据背书,已为中小企业授信14.9万笔。(记者龚昌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