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禧科技的生产线上,数字化看板已成“标配”。(殷聪 摄)
全面部署“人工智能+制造”行动,推动人工智能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催化孕育未来产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昨日,在全市“人工智能+制造”现场会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推进会上,宁波数智化转型落下面向未来的重要一子。
锚定“人工智能+”,宁波将力争在三年内,在绿色石化、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智能家电、关键基础件、纺织服装、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重点行业,形成一批引领全国的“人工智能+”示范样板,助力宁波成为全国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标杆城市。
不断提级的智造理念
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的宁波,在2016年便提出了“机器换人—智能化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的“点线面”模式,被工信部列为全国推广的智能制造八大典型经验之一。
2019年,宁波开始探索“5G+工业互联网”新技术融合试点模式,借助通信技术、信息技术与运营技术的融合,加快了企业数字化转型步伐。
2021年,宁波智造再次迭代升级。“产业大脑+未来工厂”的集成引领模式,树立了一批智能制造典型代表。
2023年,宁波数智化转型继续扩面。“1+1+N+X”以“一县一业一案”为重点,持续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助力宁波于去年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
“四次关于智能制造的迭代升级,让宁波收获满满。”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如今的宁波不仅是首批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首批国家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也是首批“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城市试点。
宁波拥有51个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12个省级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及9家省级人工智能应用标杆企业,18个工厂被列入工信部5G工厂名录,数量均居全省第一。
试点的推进及“智造模范”的带动引领,让宁波企业仓储、排单、生产、运输等环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数据显示,宁波51个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生产效率平均提高了39.6%,企业运营成本平均降低了24.9%,产品研制周期平均缩短了36.6%。
人工智能成新“秀场”
如今,新的迭代变成了“人工智能+制造”。
在宁波瑞卡电器有限公司内,人工智能已成为22个业务员的“标配”。一旦国外客户提出需求,业务员便会根据企业开发的人工智能应用“小满”,整理客户提出的要点,精准回答客户相应的问题。公司负责人高春来说,相比以前培养一名成熟的业务员至少需要一年半的时间,通过人工智能的应用,让培养业务员的时间大大缩短。目前,瑞卡电器80%的客户邮件已交由“小满”进行梳理。
在生产环节,瑞卡电器的AGV已融入“人工智能+”。2000平方米的立体仓库内,原先4名仓管员的工作已全部由4辆智能AGV完成。
宁波祈禧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客服正逐步被人工智能替代。
“只需扫描一下我们茶吧机上的二维码,你就可以找到一名24小时在线的智能客服。”祈禧科技董事长方曙光说。在他看来,尽管身处传统行业,也需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要在熟悉的地方找风景,把简单的产品做成精品,才能打造属于自己的‘护城河’,形成属于自己的新质生产力”。
呼唤更多应用
当前,人工智能正处于爆发式的增长期,大模型、工业AI、数字孪生等新技术的加速落地,不仅推动了人工智能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核心驱动力,也为制造业转型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从生产线上的精准质检到供应链的全局优化,从设备的预测性维护到产品设计的独特创意……通过数据驱动和自主学习能力,人工智能不断重构传统制造模式,推进“人工智能+制造”已不再是“将来时”,而是一道摆在眼前的“必答题”。
“此次会议的举行,目的就是号召企业加快‘人工智能+’的布局。”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宁波市推进“人工智能+”,全面深化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正在加紧制订。
见行动,走在前。宁波即将开启一场围绕人工智能的数智化转型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