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欧商品正进入中国的千家万户。 ( 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执委会供图)
这两天,波兰牛奶成为市民参与“嗨购中东欧”活动的必选项,而在千里之外的华沙,产自宁波的清洁机器人正兢兢业业工作着。这样的场景星星点点,汇聚成“链”接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往来合作的基础。5月21日,上百位中国与中东欧工商界代表齐聚中国—中东欧国家联合商会宁波会议,就“‘双循环’格局下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供应链协同发展”的议题,开展热烈讨论。
1、13年的风雨兼程与砥砺前行
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自2012年建立以来,见证13年的风雨兼程与砥砺前行。
这对“老友”在贸易上互利,2024年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贸易额达1423亿美元,同比增长6.3%,呈现出旺盛的生机活力,汽车等机电产品、装备制造等高附加值产品贸易不断拓展;这对“老友”在创新上互助,数字经济、电子商务、金融科技、智慧城市等领域合作持续推进;这对“老友”在“链”上融合,中东欧地区已成为中国企业拓展欧洲市场的重要支点和产能合作示范基地……
正如中东欧一句谚语所言,“友谊如美酒,酒越陈越香,情越久越深”。
当前国际形势充满不确定性与不稳定性背景下,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在“链”上的协同发展,可以为世界提供动能与信心。
在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友谊故事中,宁波有很多个“先行者”身份:展会方面,首届中东欧国家特色商品展、首届中国—中东欧国家投资贸易博览会在宁波落地;合作示范方面,2018年,全国首个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示范区花落宁波;商会合作方面,顺利举办4次中国-中东欧国家联合商会会议、2次中方理事会会议……
宁波海关所属鄞州海关为出口中东欧企业提供商品归类、规范申报、查验通关等业务领域指导。( 姚菊萍 摄)
2、“链”上协同发展,宁波应从何切入?
随着政商联系更加紧密、机制趋于成熟,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在“链”上的协同发展,宁波可以从何切入?
专家、企业负责人的关注点不外乎一个“链”字。这条“链”,不只有贸易链,还有供应链以及创新链、价值链。
贸易链上,宁波凭借“港通天下”的优势和海铁联运的物流网络,打造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双边贸易的首选之地。这一切努力,被波兰投资贸易局驻华首席代表尤德良看在眼里——
“宁波成立中东欧商品采购联盟,整合仓储物流与跨境电商基础设施,帮助波兰和其他中东欧国家的商品快速‘链’上中国消费者。通过一个会一个区,越来越多波兰的奶制品、护肤品、酒类和中国市场深度交融。”尤德良感慨地说。
在他看来,宁波“链”上中东欧,除了商品贸易外,还需抓住产业链升级的机遇。当前,中东欧国家正加速能源转型,中国企业在新能源汽车、数字基建、绿色能源等领域,有望和中东欧国家擦出合作的火花,这也是留给宁波先进制造企业的机会。
当前,中国正从世界工厂向供应链主导者转型。塞尔维亚工商会上海办公室主任耶琳娜认为,中东欧国家既连接以德国为核心的欧洲价值链,又具备天然物流通道、欧盟市场准入便利性等优势,是中国企业布局全球供应链的理想之地。
“我们期待在人工智能、生命科学、半导体、电动汽车以及绿色能源领域和中国拓展合作。目前,塞尔维亚出口规模最大的产品是嵌入式软件等ICT(信息通信技术)产品,同时在传统汽车零部件制造上有产业布局,期待和宁波优势互补。”耶琳娜说。
同样关注宁波汽车产业的,还有保加利亚汽车工业协会董事顿切夫·安东。他直言,应从更多维度寻求宁波与中东欧国家之间新的合作路径与协同机遇,比如在供应链管理方面尝试更深层次对接,争取更多长期成果。这就需要加强本土化参与度,增强行业内部人才培养和输送力度。
“我们既要深耕传统领域,把农业、矿产、基建等合作基础巩固好,又要拓展新兴领域、布局未来领域,在延展价值链等方面多下功夫,让优势更优、强项更强。”浙江省贸促会副会长林炜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