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027-85695666

武汉城市圈共建幸福河湖

新闻中心 > 长江中游城市群频道 > 生态环境

2021-12-31 17:47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碧水蓝天大东湖。长江网·绿镜头 邹幼勤 摄

  府澴河出口河段综合整治一期工程。刘斌 摄

  武汉市民间河湖长张钢兰倡导大家爱护河湖。

  12月30日,在武汉经开区水行政执法基地,48名采砂联合执法人员整装待发。

  “楚地阔无边,苍茫万顷连”,苏轼的《荆州十首》勾勒出荆楚大地水陆广袤相连的面貌。

  这是一片被长江滋养的丰沃而美丽的土地。武汉城市圈,江河纵横,湖库密布,九城依傍长江、汉江,河流300多条,100亩以上湖泊565个,水资源总量682亿立方米,水资源丰富,滨水特色鲜明。如何传承好这一份自然禀赋,是摆在武汉城市圈水务人面前的重要命题。

  武汉两江交汇,百湖之市,水域面积占比近四分之一。2018年5月17日,武汉作为唯一超大型城市,入选国家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武汉已成为长江经济带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作为“1”的武汉,发挥水务“一主引领”作用、建设生态绿色示范区,不仅责任重大,更具有典型示范意义。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实现人水和谐,武汉城市圈九城水务(水利)系统协力共担,砥砺奋进在路上。

  ■ 九城同一城:

  同商共议 齐心协力共建幸福河湖

  九城水资源可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其中,武汉跨市河流11条、湖泊7个、水库5座、灌区3个、滞蓄洪区3个。

  今年5月,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联席会召开。

  6月11日,武汉市水务局牵头组织召开城市圈同城化水务发展第一次联席会。会上九城共同制定《武汉城市圈同城化水务工作协同合作备忘录》,统筹推进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协同治理,共建幸福河湖。九城还共同推出武汉城市圈同城化水务工作三年行动方案和2021年工作要点,形成“推进落实‘五同五共’,构建‘四网一平台’”的基本工作思路。

  9月23日,武汉城市圈同城化水务发展第二次联席会议在汉召开,讨论通过《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水务工作协调机制》。

  武汉市水务局为此搭建城市圈水务系统学习交流平台,九城水务工作者远程网格实时共享“水务大讲堂”等活动。并邀请城市圈各市代表到武汉参加长江(武汉)水务科技博览会及主论坛,共同展现九城水特色,分享院士专家最新成果、前沿技术和先进理念,共同学习探讨新时期治水思路、水生态修复、湖泊治理、城镇内涝防治及极端暴雨洪水分析等理论和实践。

  一系列“纲领性”文件的建立和出台,理顺了相关机制,推动九城水务联动逐步走向长效化、日常化,整体施策、统一保护的观念在城市圈深入人心。

  ■ 水旱灾害同防共保:

  守护家园 成功应对两轮汉江秋汛

  笔者昨日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通顺河竹林湖泵站施工现场看到,挖机、推土机轰鸣,施工人员正井然有序地工作。该泵站是杜家台蓄滞洪和安全建设工程重要节点工程。 杜家台分蓄洪区被称作运用最频繁的分蓄洪区,跨武汉、仙桃,分泄汉江超额洪水,蓄纳长江部分洪水,守护汉江下游53.3万余公顷农田及沿线城市安全。1956年建成杜家台分洪闸以来,已分洪、分流运用21次。

  为保障流域安全和居民财产安全,杜家台蓄滞洪和安全建设工程在武汉和仙桃两市相继开工建设。目前,杜家台工程武汉项目共投入施工作业及管理近220人,机械设备47台套。这是武汉城市圈“推进水旱灾害同防共保,构建城市圈城市减灾网”的举措之一。

  武汉防洪体系是长江流域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武汉市三级及以上堤防达标率达到88%,重点支流重要河段防洪标准提高至20-50年一遇。

  武汉与城市圈各城在大汛面前同命运、共担当。今年8月以来,汉江水位持续上涨,连续两轮汉江秋汛来袭,9月28日14时,汉江超设防堤段940公里,水文部门预测汉江中下游水位将持续上涨,仙桃站最高水位将接近保证水位。

  9月29日12时-30日17时,仙桃、武汉、孝感、天门等地先后将防汛IV级应急响应提升至Ⅲ级,同频共振,严阵以待。“十一”长假期间,防汛人员在防洪大堤上严防死守。武汉市在应急响应期间累计出动巡堤查险人员逾4.5万人次。最终,洪水退却。各地合力同心,确保了汉水全线安澜。

  在长江新区谌家矶新河大桥下,府澴河静静地汇入长江。法桐、香樟沿江而种,漫步而行,让人心旷神怡……12月底,府澴河出口河段综合整治工程一期53万平方米滨江公园将部分开园。

  二期、三期全部完工后,府澴河这一防洪险点不仅防洪标准将从2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同时还将变身为4753亩的滨江亲水空间。该工程在构建城市圈绿色生态防洪体系方面作出了积极探索。

  ■ 水资源同调共济:

  水系连通 编织生态水网

  长渠蜿蜒,水清岸绿。今年12月,起于东湖吹笛景区,止于严西湖,全长2.16km的九峰渠工程完工。大东湖生态水网实现东沙水系、北湖水系两大水系连通。

  两大水系通过九峰渠连通灵活调配,增强排涝调蓄功能,大东湖水网水资源将得到更有效的保护与利用。

  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工程,以东湖为中心,通过“三大工程(污染控制、水网连通、生态修复)、一个平台(监测与评估研究平台)”建设,实现江湖相通,构建生态水网湿地群。

  要想在更大范围实现水资源调配,首先需要摸清家底,做好顶层设计。

  武汉市特别注重湖泊管理顶层设计,出台“最严湖泊保护条例”,编制湖泊保护规划。截至目前,武汉市对列入湖北省湖泊保护名录的湖泊都已完成详细规划编制。其中包括梁子湖、斧头湖、豹澥湖等7个跨市湖泊。同时,武汉市对重点湖泊实施退垸(田、渔)还湖工作。2017年起,推进梁子湖、斧头湖退垸还湖。2020年底,全面完成省级下达的梁子湖、斧头湖等湖泊退垸还湖任务。

  城市圈跨市水资源配置也在推进。

  12月下旬以来,在省水利厅的统筹下,天门、武汉、孝感、荆门碰头会商,共同研究推进“一江三河”水系综合治理工程。该项目是城市圈区域水资源配置重点项目,位于国家战略中的长江经济带和汉江经济带交汇区,以汉江为骨干水源,以三河(汉北河、天门河、府澴河)为纽带,以沿线湖泊为节点,构建“五线连通,七片循环”水系连通格局,实现水网互通、水量互济,缓解缺水矛盾,改善水环境,汉北平原水网地区将呈现“河畅岸绿、鱼翔浅底,轻风拂柳、荷香十里,小桥流水、舟楫如梭”的美丽风光。

  ■ 水环境水生态同修共护:

  百里廊道 打造世界级滨水空间典范

  “连通区域河塘,形成生态缓冲带,同时构建厚植被群落,一年四季可观赏不同种类花卉。”目前,堤防总长12.26千米、总用地面积约7.8平方千米的青山湿地生态综合整治工程一期前期准备工作就绪,即将启动建设。这是武汉百里长江生态廊道重点示范项目之一。

  武汉百里长江生态廊道于2020年12月启动,以打造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的示范、长江大保护的样本、世界级滨水空间的典范为目标。

  按照规划,武汉市正全力推进示范项目建设,贯通“安全廊、生态廊、交通廊、文化廊、发展廊”,实现还江于民、还岸于民、还景于民,让全民共享绿色福利。“打造百里长江生态廊道,是亲水与亲民理念的双重体现。”武汉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称。

  先行实施的14个重点示范项目中,汉江汉阳江滩三期等5个已完工。目前已完成闸口改造42处,新增江滩长度6.66公里、面积61.74公顷,新增滨江碧道12.19公里。

  根据规划,到2022年,城区段江滩基本贯通;2025年,百里江滩岸线实现贯通,“一芯两轴显山水,一廊十片融古今”的美丽画卷正在武汉两江四岸徐徐展开。

  青山江滩是构建“生态岸线”的典范,青山江滩武青堤段2017年荣获C40城市气候领导联盟“城市的未来”奖项。今年6月,在武汉市水务局组织下,来自武汉城市圈各城市代表一行参观了青山江滩。江风习习,植被丰茂,大家徜徉在青山江滩,沉浸式学习体会了“江、园、城”三位一体,防汛功能、生态环境、海绵理念、休闲娱乐有机融合的建设理念和成效。参观代表纷纷表示:可以把在武汉学到的经验,用到自己城市治理和美化长江堤岸的实践中去。

  目前,城市圈其他城市对长江岸线的治理力度也持续加大。黄冈市实施的长江岸线综合治理一期工程(黄冈滨江公园)于今年7月1日正式开园。

  武汉百里长江生态廊道建设,未来或将成为长江中下游千里廊道的一部分。越来越多长江岸线会风景如画。

  ■ 河湖长制同治共管:

  三长联动 推动构建城市圈流域河湖长责任网

  年过六旬的张钢兰,是武汉市一名普通的府澴河民间河长,巡河成为她日常生活里的重要内容。近期,她反映的府澴河菜地、坡岸垃圾问题,得到街道官方河长高度重视,相关部门联合执法铲除全部菜地、清理垃圾。

  据市河湖长制工作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全市府澴河民间河长发现并向官方河长反映府澴河问题98个,其中95个得到有效解决,3个正在抓紧整改中。

  武汉市对河湖长制坚持探索、持续完善。今年,武汉市率先创新构建流域河湖长制责任体系。在市委书记任第一总河湖长、市长任总河湖长的基础上,创设市、区级流域河湖长,明确各级各类河湖长履职重点和要求。截至目前,全市流域河湖长体系下的“市、区、街(乡镇)、村(社区)”四级河湖长组织架构已搭建完成。

  以府澴河(武汉段)为例,该流域设有四级河长共577名。从官方河长到民间河长,互相配合,辅以智慧河长,“三长联动”共同夯牢看护府澴河之责。今年1—11月,府澴河区、街道、社区(村)三级河长共巡查河湖985人次,发现并解决问题252个。

  除了强化自上而下的流域保护,武汉市今年还首创在非临水的街道和社区增设河湖长,虽无河湖,但也要成为河湖管护的践行者,节约用水、水环境保护的宣传员。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市区街乡四级河湖长4211名。2021年,市、区共选聘“民间河湖长”679名,河湖保护志愿者队伍突破5000人。大家踊跃担当,更多河湖“保护神”得以涌现。同时,“数据河湖长”的本事也大长。今年实现涉河湖无人机飞检及河湖长制公示牌在线核查。

  自身做好表率的同时,武汉市与城市圈其他城市联动推行河湖长制。11月12日,武汉市水务局前往孝感市,就统筹跨市府澴河等河湖共建共享,推进河湖长制同治共管调研、交流,建立长效联系工作机制。

  以府澴河为样本,九城正推动建立城市圈流域河湖长制。九城共建共享,幸福河湖由向往的美景正在一步步成为生活的图景。

  ■ 体制机制同商共创:

  雷霆行动 联合执法打击长江汉江非法采砂

  茫茫江面上,水政执法艇挂靠在一艘大型货轮旁,成功避开沿江“暗哨”,悄然驶向武汉市与黄冈市交界的水域。“发现可疑船只!”执法艇迅速冲出,将一艘伪装成货船的采砂船“擒获”。这是12月20日武汉市水务局执法总队打击非法采砂行动的一幕。

  今年城市圈前后开展9次打击长江、汉江非法采砂联合执法行动。11月15日至18日,武汉市水务局牵头组织宜昌、荆州、咸宁、鄂州、黄冈、黄石水利和湖泊局联合在长江开展综合整治行动,至此,圆满完成了长江干流河道采砂执法的年度牵头组织工作,共出动执法人员2016人次、执法艇192艇次,查获涉砂违法船只2艘,有力震慑各类涉砂违法行为。在成功组织长江采砂执法的基础上,武汉市水务局组织沿汉江的城市圈各市水利和湖泊局共同确定了河道采砂联管联治工作的模式,沿汉江的武汉、孝感、仙桃、天门、潜江五市将全面联合开展汉江河道采砂执法行动。

  针对采砂联合执法是武汉城市圈体制机制同商共创的一个代表。治理采砂扼住了伸向长江、汉江的黑手,保护了两江安全。 武汉市今年还建成并整合视频监控点56个,采砂管理有了智慧“小帮手”。

  在探索建立城市圈水务信息共享机制方面,也有新进展。今年12月,武汉市智慧水务建设项目(第一期)建设内容获批。“智慧水务”将升级迭代,将实现水务数据收集集、分析、开发应用及交换共享的全过程规范化管理,同时也将助力构建城市圈联动智慧平台。

  幸福河湖,既有面对美丽河湖之景、体会人水相依的幸福滋味,也有因善待和保卫江流河湖而生发的幸福感受。 统筹考虑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水安全、水文化及岸线等多方面的有机联系,围绕长江大保护,通过共商共管共建共享,全方位构建城市圈绿色生态水网,力争在长江经济带、中部地区崛起、长江中游城市群重大战略实施,在全国重要增长极中发挥水务支撑作用。武汉城市圈水务系统在行动,肩负“一主引领”之责的武汉市水务系统尽显担当。一幅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画卷正在武汉城市圈铺展。

  策划:武汉市水务局 长江日报武汉城市圈新闻中心

  撰文:叶军 高宝燕 黄金波 刘金秀 傅冰涛 李梦蝶 刘杰

  殷晓锦 马陟 廖宇智

  【编辑:谢源】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