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让创新基因像野草一样疯长,武汉市江夏区支持硬核科技突围的故事

新闻中心 > 长江中游城市群 > 武汉

2025-05-07 19:06 来源: 湖北日报
【字体:

  江夏纸坊城区山水相依。柳斌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汤炜玮

  不久前,武汉安湃光电携全球首个8英寸薄膜铌酸锂专用产线成果——突破物理极限的3.2T光芯片,亮相全球光通信展。

  这是一家位于武汉市江夏区的企业,成立不到3年。与之相隔不远,同样位于江夏区的普迪真空科技有限公司,正以2天交付一台科研装备的速度,助力科学发展。

  在江夏,科技创新的力量正在重塑产业版图。

  投早、投小,帮助企业参与全球芯片技术较量

  “由于材料硬度高、工艺复杂,研发之路每一步都充满挑战。”4月24日,武汉安湃光电有限公司CEO孙昊骋博士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此次全球光通信展上亮相的光芯片生产难度极大,业内将其比喻为在金刚石上雕花。

  安湃光电核心团队脱胎于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公司致力于设计和制造业内插入损耗最低、带宽最大的薄膜铌酸锂光学集成电路和组件。

  2022年,安湃光电在武汉市江夏区创立。孙昊骋、袁帅等10位博士加盟,开启了一场“实验室到生产线”的冒险。江夏区用安湃芯研专项基金投资,助力企业加快研发制造和产品量产。

  孙昊骋团队用3年完成了千次工艺实验日志,打破了国内高端光芯片进口依存度超90%的格局。全球首条8英寸薄膜铌酸锂专用生产线于2023年投产,2024年合同额突破1500万元(同比增长300%)。今年公司芯片年产能将翻倍至500万颗,技术团队当前正攻关高端产品的生产良率,力争在今年从90%提升至97%。

  2022年,江夏在全省率先设立区级政府投资基金,三年多来从零开始,合作基金总规模达726亿元。

  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用长周期主义对抗短期功利。江夏区探索实施“有组织的科研+有组织的成果转化”,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亿元以上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74%、5亿元以上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90%;支持企业开展“揭榜挂帅”,最高补贴比例达项目总投入的40%。

  江夏区政府基金以“容亏60%”的胆识,为企业预留破茧成蝶的时间;企业用扎根硬科技实现双向奔赴。

  政府敢容亏、企业敢啃硬骨头、资本敢押注未来。这种“长跑思维”,让科技成果从论文公式蜕变为流水线韵律。

  真诚服务,助力企业链接产业资源

  4月16日,武汉普迪真空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向西安交通大学交付科研设备——高真空蒸发镀膜系统PD-400S。

  这家瞪羚企业由周焱文、马艳创立。在江夏区政府的“陪跑式”服务中,企业实现了从20人团队到营收1.6亿元的跨越。

  周焱文、马艳曾在外企深耕真空镀膜装备领域,目睹高校科研设备“卡脖子”困境后,开启国产替代征程。

  2019年,企业落户江夏。江夏区企业服务工作人员主动上门,以优惠政策助力企业孵化出光学研发子公司麦韦光学。

  马艳说,上班、创业以来,一直忙忙碌碌,没空停下来思考。江夏企业服务人员不断上门服务,给我们带来了认知上的碰撞。

  在江夏区,马艳参加了不少民营企业家活动,参观一些知名企业。

  “先企业之忧而忧的服务精神,让我们感动。”马艳说,企业服务工作人员让我们感受到“好山好水”之外的营商环境温度。

  在“人工智能+技术情报”科创平台支撑下,江夏区已建立超千家重点企业科创属性档案,精准匹配技术、人才、场景资源。

  当政府从“管理者”转型为“服务者”,企业也从“跟随者”逐渐成长为“创新者”。江夏区用五年时间见证了普迪真空的蜕变:实验室真空装备市场占有率挺进全国前三,光学领域进口替代破局新生。

  这场政企双向奔赴的创新实践印证了:政府真诚服务,企业的创新就会像春天的野草一样疯长。

  打造生态,构筑吸引创新人才的强磁场

  4月25日,中能建储能科技(武汉)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文秀早早起床,去爬了大花山、逛了谭鑫培公园。

  去年8月,王文秀从中能装备总部挂职到中储科技担任副总经理。“当时就住进了离公司约2公里的人才公寓。”王文秀说,推窗就可以看见大花山,附近有永旺超市,周边有谭鑫培公园、中央大公园,晚上还能约着同事一起去夜市吃小吃。

  中能建储能科技(武汉)有限公司是中国能建旗下专业的电化学储能系统、动力电池系统解决方案、技术服务提供商。2022年底迁入江夏,2024年签约额超30亿元。王文秀说,在江夏,体会到了烟火气与科技感的完美融合。

  江夏区坚持以人为先的“人产城”融合发展理念,围绕“引育新江夏人、共建新江夏城”目标,建立“引进来、留下来、带回来”的全方位服务生态。江夏区密集出台招商10条、汤逊湖人才10条、创新创业11条等“政策包”,对人才购房分5类给予补贴。

  围绕人才发展全生命周期,江夏区为人才创业提供支持,通过“资金+基金”“政府+市场”“定点+定向”等方式,在项目申报、金融信贷、科技服务等关键环节让人才“不犯难”;为交流搭建平台,实施“人才伙伴计划”,通过创投荟、研讨会、书吧等形式,广泛链接学会、协会、商会、企业等社会组织,不断拓展人才“朋友圈”;为生活提供保障,聚焦安居、就学、医疗和“一老一小”等问题,全力解决好人才的“后顾之忧”。

  三年来,江夏区光电子信息保持两位数高增长,新能源、新材料、智能物联“从无到有”,科技工作者的梦想在这里逐梦启航。

  (来源:湖北日报)

  【编辑: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