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扩大贫困代际转移阻断计划覆盖面
(记者 邹丹 通讯员 昌讯)为解决贫困家庭子女读书难、就业难、“代代穷”的问题,武昌区实施“贫困代际转移阻断计划”4年来,已有2056名贫困家庭子女享受到教育、就业、医疗等多方面的帮扶,402名贫困生完成学业并就业。长江网记者今日(7月5日)从武昌区获悉,该区今年将扩大计划覆盖面,将全区低保家庭子女3893名全部纳为帮扶对象。
2007年8月,武昌区开始实施“贫困代际转移阻断计划”,对辖区孤儿和低保家庭中重症、残疾、单亲、纯祖孙及优抚家庭的孩子,在教育、就业、医疗、心理等方面开展全方位救助工作,使这些因父辈祖辈无力改变家庭贫困命运的孩子从小学到高中得到全程免费教育;继续深造的给予大学及研究生学费补贴;对愿意就业者,结合全民创业等工作,积极安排免费就业培训和推荐上岗,并跟踪就业服务指导。
家住积玉桥街四清里社区的陶星,就是这个计划的受益者。陶星的父母均为三级肢残,而且双双下岗失业,靠打零工维持家庭生活,收入不稳定,家庭生活困难。2000年1月,社区为这个家庭办理了最低生活保障。陶星2004考上武汉大学金融系后,大学学费成为这个家庭最大的一笔经济支出。2007年,陶星成为第一批受助学生,大学本科就读时每年得到1500元助学金,研究生学习期间每年获得助学金2000元。2010年硕士毕业前,他进入建设银行北京总行实习试用,今年6月刚刚转正成为正式员工,转正后月收入达7000余元,家庭的经济状况开始改善,即将实现家庭脱贫。
今年4月,武昌区启动“千名干部进社区入万户”活动,走访了106699户居民家庭,在收集到的建议意见中,许多低保边缘户希望政府能对他们给予相应的帮扶救助,特别是扩大“贫困代际转移阻断计划”实施范围。为此,武昌区出台《关于加强困难群众帮扶工作的意见》,扩大救助面,提高资助标准,同时把重症、重残、重度精神病人作为重点帮扶对象,加大了对老年人、青少年的帮扶力度,并对救助标准进行了规范,细化了实施措施,体现公平原则。
《意见》规定,对已经享受低保待遇但生活仍然困难的家庭和一般困难的低保边缘家庭,给予500元以下的一次性临时救助;低保边缘家庭中的重症病人,参照低保重症救助办法,视其困难程度,给予2000—8000元/年的医疗救助;对有重症患者(13种疾病)、重残(一、二级重度残疾)、重度精神病人的低保边缘家庭,按每户200元/月的标准给予定额临时救助;对困难重点优抚对象给予500—2000元/年的临时救助;对困难劳模给予800—1500元/年的临时救助;将街道慈善超市救助卡面值提高到100元;加大对孤儿及“三无”老年人基本生活保障力度。将全区散居孤儿养育标准提高到800元/月,散居“三无”老年人的生活费提高到500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