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荣 硚口区宗关街道发展社区原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
刘德荣,女,1956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曾任硚口区宗关街道发展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是湖北省第九次、十次党代会代表,湖北省第十二届、十三届人大代表,武汉市第十二次、十三次党代会代表,武汉市第十二届、十三届人大代表。她在发展社区工作33年,带领社区从一个“北大荒”式小区,逐步发展成为人居关系和谐、群众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先后荣获全国优秀社区工作者、全省优秀党务工作者、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湖北省劳动模范、武汉市劳动模范、武汉市十佳社区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发展社区成立于1988年6月,占地面积0.25平方公里,现有常住人口1615户、4221人。社区党委下设7个小区党支部、14个党小组,在册党员240名。社区党委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让群众真满意的工作理念,坚持政治为统领、自治为基础、德治为先导、法治为保障、智治为支撑的工作思路,形成了一核引领、多元协同、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社区先后荣获全国和谐示范社区、全国文明社区、全国文化先进社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湖北省优秀基层党组织、武汉市社区建设标杆社区等200余项荣誉。
党建引领 五治驱动
宗关街道发展社区是以拆迁还建户为主体的老旧小区,曾被称为“硚口的北大荒”。经过30多年的实践,社区蝶变成为人居关系和谐、群众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同时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可资借鉴的“党建引领五治驱动”社区工作法,即:在党的领导下,以政治强引领、自治顺民意、德治聚人心、法治保平安、智治增效能,让党的旗帜在居民心中高高飘扬!
政治强化引领,掌握治理方向盘
构建坚强有力基层组织体系。完善“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架构,坚持党委委员包片区、支部委员下网格、党小组长进楼栋、党员入家庭的一线工作机制,一级抓一级,将党的领导贯穿于基层社会治理的全过程和各方面。联合辖区党建资源,吸纳社区内有一定影响的辖区单位和企业的党组织相关人员、驻社区民警和城管队员中的党员担任社区党委兼职委员。联合区域党建力量,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联合周边社区党组织、实行区域基本组织联设、基本队伍联管、基本活动联办、基本制度联建、基本保障联筹。
建设联防联治社区综治中心。整合网格中心、调解室、消防室,率先建成集政务、警务、法务、网格、消防、治安、调解等服务功能“七位一体”的社区综治中心。社区书记兼任中心主任,社区党建指导员、社区民警担任副主任,驻社单位负责人、社会团体负责人、社区综治委员担任成员,形成各司其职、各展所长、联勤联动、全员参与的综治新格局。
做实人人有责网格服务管理体系。社区分为5个网格,每个网格区设立“两长十员”:党小组长、自治服务组长和党建指导员、信息联络员、民情监督员、义务消防员、门栋关照员、环卫清扫员、纠纷调解员、文化宣传员、治安管理员、物业服务员。构建社区网格化工作“五个网”:党建网、信息网、服务网、防控网和应急网,实现“社区有网、网中有格、格中定人、人负其责、精细管理”。
自治充实力量,激发治理新动能
完善自治架构。成立12人组成的“红色物业”自管会,聘请退休专技人员和专业技术力量,组建7支服务队伍,承接社区物业维修、安全保卫等基本服务,同时提供14项菜单式生活服务,较好满足了居民的服务需求。
细化自治单元。在每个楼栋中成立由4—6人组成的自治理事会。通过住户自荐、楼栋推荐、居民投票、楼栋公示等环节,挑选热心公益、有责任心的党员或居民担任理事,配合网格长和网格员开展工作。社区内建立楼栋理事会23个,实现“自己家自己管、自己事自己办”。
充实自治力量。打造社区社会组织创新空间,引进孵化好人圈、绿时代、道能、中爱等15家社区社会组织和10余家社区服务社团,促进自治队伍不断壮大。鼓励居民参与志愿服务,成立星级志愿服务俱乐部,先后培育一星志愿者307名、二星志愿者227名、三星志愿者126人,53支志愿者服务队伍承担服务30余项,覆盖养老、托幼、法务、文化等方面,社区居民参与志愿服务蔚然成风。
畅通自治渠道。社区党组织主动加强与辖区单位党组织的联系沟通,建立互通、互商、互助制度,协商和解决社区群众性、公益性工作,以及社区建设和管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定期召开党员代表会议,听取和审议社区党委的工作报告,讨论和决定社区党建工作的重大事项。依托“议事角”“议事亭”,构建“发展心连心”常态化议事平台,社区党委牵头、群众代表参与,定期讨论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大小事务。
德治凝聚人心,搭建居民连心桥
做优群众工作树立新形象。大胆亮明社区干部、社区党员、社区志愿者的身份,社区党员干部与困难居民、社区志愿者与特殊群体结对帮扶,发放让群众信得过、找得到、用得上的党员联系卡、服务信息卡、活动反馈卡,党员干部带头承诺参与一项管理、投身一项活动、关照一个门栋、结交一个邻里,社区人人争当文明创建的宣传员、治安联防的安全员、物业管理的监督员、环境卫生的保洁员和特殊群体的关照员。
开办道德讲堂培育新风尚。成立武汉好人圈孵化基地“武汉好人馆”,邀请全国道德模范吴天祥、王争艳等人每月在“好人馆”开展一次道德讲堂活动,讲述好人故事;鼓励居民上台“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身边人”,激发更多人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
举办文体活动营造归属感。组建舞蹈、柔力球、瑜伽、模特、书画、合唱等10余支文体社团队伍,举办“发展社区之歌”“发展社区之杯”“发展社区之节”“发展社区之光”等活动,陶冶居民情操,吸引居民参与社区治理。
法治筑牢防线,调解矛盾促和谐
注重化解矛盾不留死角。建立接访、包案工作制度,落实“五包一”调解稳控责任,做到“有访必接,即时回告”,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加强群众性应急处置力量建设,定期开展演练和安全检查,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注重政法干警与民联动。社区每月召开警民恳谈会,通报警务室工作情况,听取居民意见建议。专业律师每周四面对面引导居民通过法律途径疏导和解决问题,区法院家事法庭、区检察院蔚蓝服务队、区公安分局“古四黄手环”不定期到社区开展活动。
注重平安宣传深入人心。利用展板、广播、显示屏、微信群、QQ群等阵地宣传,义务宣传员走街串巷、安保队员巡逻打更、网格员敲门入户流动宣传,邀请“两代表一委员”指导平安建设重点宣传,3种宣传形成叠加效应,平安建设家喻户晓。社区多年无刑事案件和安全事故发生。
智治提升效能,服务群众零距离建
设智慧社区夯实安全基础。建成人员出入管理系统、人脸识别系统、车辆出入管理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及单元门禁系统,相关数据全部接入社区综治中心和警务室,做到住户和车辆信息全采集、进出人员和车辆轨迹全掌握,进一步夯实社区实时防控体系的技术基础。
打造智慧警务筑牢防控屏障。腾退一线门面打造智慧警务室,建立门禁报警、井盖报警、烟感报警等物联系统。免费为居民办理单元门禁卡,社区人员进出情况在后台显示。系统自动生成每日警情研判报告,标注重点人员进出状况、重点部位安全状况,供社区综治中心和警务室参考。
运用智慧网络拉近服务距离。启用具备六大服务功能的网上“微邻里”平台,信息采集、事件处置、便民服务更加扁平化、快捷化。居民通过扫描二维码进入居住地所在社区网格的微邻里单元,实现在微信平台上与网格员等服务力量的双向互动,建言献策参与社区治理。
个人感悟
岁月不居,时光如流。自1988年6月从单位选调到发展社区担任首届居委会主任以来,我见证了发展社区从居民口中的“硚口区北大荒”发展成为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作为社区书记,我很荣幸能够在社区这片最能体现党和政府关怀群众的沃土上挥洒青春的汗水,也很珍惜在社区书记这个岗位上,把居民群众当家人,共建安居乐业幸福之园的时光。
当好社区书记,要牢记政治责任。以学为先,做政策法规的明白人;以干为要,做情系居民生活的有心人;以民为本,做居民群众的贴心人;以德为重,做廉洁自律的本分人。
当好社区书记,要牢记社会责任。深情时刻心系群众,当好“大管家”;温情时刻装着组织,当好“垫脚石”;激情时刻练好本领,当好“举旗人”;真情时刻保持定力,当好“压舱石”。
从事社区工作30余载,几度风雨几度春秋!我深感社区治理和发展并非一蹴而就,也非一劳永逸,而是一项必须与时俱进、久久为功的事业。是共产党人的理念成就了我的选择,我一定不忘初心、践行誓言、勇于挑战、攻坚克难,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值班编辑 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