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倪娟:爱笑书记让爱心来敲门

新闻中心 > B首页 > 党政

2024-06-21 21:13 来源: 武汉组工
【字体:

  倪娟 江汉区民权街道打铜社区书记、居委会主任

  倪娟,女,1976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社会工作师,现任武汉市江汉区民权街道打铜社区书记、居委会主任,武汉社区学院兼职教师、湖北省社会工作人才专家库成员、湖北省党的建设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武汉市第十三、十四次党代会代表。她坚持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引导居民自治,不断创新社区治理模式,打造老旧小区基层治理的示范样板,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全国城乡社区抗疫巾帼先锋、湖北五一劳动奖章等30多项荣誉表彰。

  打铜社区位于武汉市江汉路商圈,是一个开放式的百年老社区。辖区面积0.09平方公里,社区党委下设4个片区党支部、9个党小组、直管党员169人,辖区居民2732户,常住人口近8000人。辖区内商业繁华,居民熟识度高,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承载了百年“老里分”的武汉情怀。社区共有坤元里、段家巷、同安里、新风巷等11条巷道,各个巷道都有着自己的独特的文化。近年来,打铜社区以党建为引领,整合社区、社会工作者、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社会公益慈善资源,建立“数智赋能,‘铜’心共治”党建议事平台、“铜心共治”社区公益基金、红色直播间、“铜”享公益超市等,并通过“铜心共治”社区公益基金,动员更多公益慈善力量,进行老旧巷道改造,帮扶低收入群体,传承打铜百年历史文化,共同缔造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

  “铜”心共治工作法幸福生活同缔造

  近年来,倪娟坚持党建引领,以“铜”为题,锚定社区发展治理方向,深耕“‘铜’心共治,‘匠’造社区”特色治理品牌,探索出“铜”心共治工作法,她还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开展名书记课程,讲授社区工作方法,由她的宣讲团打造的《“同”心共治》课程入选武汉市干部教育学院培训菜单。

  “铜”心共治,凝聚治理主体

  社区搭台,群众唱戏。“铜”心共治工作法的核心在于以社区党组织为引领,广泛汇聚基层治理力量。社区将党组织触角延伸到基层“神经末梢”,探索“家门口”的党建,通过“组织带社团、党员带群众”,有效地发动居民群众、凝聚治理主体,让群众完成从“你和我”到“我们”的角色转变,实现治理力量最大化。

  “铜”心共治,建强建好基层党组织是基础。社区不断完善党组织架构,以党员中心户带动普通党员,进而广泛发动居民群众,凝聚居民党员、下沉干部、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多方主体参与社区治理。以下沉干部和就近报到党员为骨干,组建了9支应急小分队,分楼栋建立责任区,让群众有困难随时找得到党组织和党员。疫情期间,带头敲响传承了60年的“打铜平安锣”,纾解居民恐慌情绪,宣传科学防疫知识,“铜锣一响,有党不慌”是党组织团结群众共同克服千难万难的真实写照。招募自管党员、下沉党员、居民志愿者组成“永广里自管队”,主动认领巷道的打扫维护和周边垃圾箱的清理工作,解决了巷道年久失修、杂乱不堪且投诉纠纷不断的难题,保障了干净整洁的巷道环境。

  “铜”心共治,发动和依靠群众是关键。通过“组织带社团、党员带群众”,充分挖掘社区能人和党员骨干,孵化培育5大类26家社会组织,凝聚核心志愿者800余人。“武汉方言工作室”录制的“汉话”音频和视频永久录入国家语言资源保护库;健康工作室负责人获“全国抗癌明星家庭”称号。鱼门拳被评为“武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全民终身学习品牌,工作室已经录制教学视频32期,学员遍布海内外,真正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到人民群众身边去。组织成立全市首个片区妇女联合会,下设3个妇女小组,覆盖妇女群众396人。挖掘有编织技能的妇女骨干陈桂香,鼓励其成立编织社,把党群服务中心3楼的妇女之家提供给他们作为活动阵地。30余名妇女骨干加入桂香编织社,编织毛衣、围巾等送给辖区孤寡老人,助力社区公益。

  “铜”心共治,建设和壮大治理队伍是保障。开展“星级志愿者”“夸夸我的好管家”等各类评选活动,发动党员骨干、“两长四员”、志愿者牵头成立志愿服务队伍,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其中,60党员互助社对低保家庭、残疾人家庭实行免费上门服务,让居民群众时刻感受到党的温暖和关怀。带领楚丰阁片区党支部书记牵头成立自管物业工作组,通过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填补了片区20年没有物业的空白。作为市级名书记,她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开展名书记课程,讲授专业社区工作方法。有了专业队伍的加持,一切难题都有了突破口,社区工作从此变得有章可循。

  “铜”心共治,整合治理体系

  老旧社区硬件设施不完善,对资源的需求和依赖程度都更高。“铜”心共治工作法的关键在于为各方主体的参与创造条件,通过推行机制、搭建平台,构建起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多方参与治理的共同体,将资源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实现各方合作共赢,实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铜”心强激励,让志愿服务火起来。结合党员分类管理,率先建立“时间银行”积分管理机制,以“时间银行”为载体,将志愿服务进行积分量化,以支部为单位定期“晒分”“打榜”,激励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带动居民群众主动认领“闲事”管家、“敲门”管家等岗位,超过一半的居民参与志愿服务,累计兑换积分10万余分,充分激发了居民持续参与的热情,社区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不断增强。

  “铜”心强联动,让工作机制强起来。深化“五社联动”机制,联动社区、社会工作者、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等5要素,通过资源共享、平台共筑、项目共建,让社区“草根”团队插上“专业的翅膀”,推动团队从单一的“关爱类”发展到社区自治、非遗文化、关爱帮扶等5大类,全方位、多渠道为居民提供服务。匠造社区,“铜”心共治项目获全省优秀社区社会组织十佳社区公益创投(志愿服务)项目,倪娟也作为全省唯一社区代表受邀参加“五社联动”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研讨会并现场交流分享。

  “铜”心强公益,让公益基金转起来。在湖北省慈善总会大力支持下,依托“四个一点”资金筹措基金机制,成立了“‘铜’心共治”公益基金,运用公益基金平台筹措资源。在辖区生鲜市场开辟了专门的公益门店,为社区公益产品的销售提供平台,吸引了30余家社区公益组织爱心商户加入,收益的10%进入社区公益基金池。借助公益基金,大力实施“‘铜’巷不同样”老旧巷道改造项目,老旧巷道变为集居民议事、娱乐休闲于一体的公共空间,有效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质。《“铜”巷不同样:以社区营造探索迈向共同富裕的基层治理新路径》入选2023年“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

  “铜”心共治,优化治理方式

  居民群众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差异性特征。社区服务质量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居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铜”心共治工作法的目标在于不断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社区以“铜”文化为纽带,以“数智赋能,‘铜’心共治”党建议事平台为依托和载体,借助数字化、信息化手段,不断创新基层治理方式,建成了智慧党建、便民服务、文化传承于一体的治理体系。

  以公益剧场聚“铜”心,探索以数字化手段打通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以“党建引领,文化营造”开辟基层治理新路径。她依托微信、抖音等信息媒体平台,打造社区公益剧场,组织社区群众、干部自编、自导、自演,在百年老巷里拍出连续剧,推出包含党务知识、普法教育、政策宣传、防疫科普等工作在内的短视频82期,实现互联网信息“多跑路”,居民群众“少跑腿”,2名社区委员也获得了“武汉市普法网红”称号。

  以红色直播暖“铜”心,紧跟时代步伐,抓住直播风口。推出“红色直播间”便民新模式,结合“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与下沉单位、辖区共建单位等多方联动,通过实时弹幕的形式远程回答群众的问题,提高政策咨询的便利性,全面加深居民对于各项流程的认识,助力解决天然气安装、老旧巷道提档改造等一批群众急难愁盼的突出问题。设立“‘铜’心故事会”“民生在线”“舌尖上的打铜”“主播达人秀”4个栏目,由党支部书记、党员骨干带头讲好“‘铜’心故事”,激活“红色细胞”,推介辖区老汉口历史文化风貌、武汉特色传统美食,辖区成了网红打卡点,老社区的烟火气越来越旺了。

  以文化标识筑“铜”心,进一步发挥文化凝聚人心的力量,推进完整社区建设。积极谋划,由党员骨干设计线稿,共同打造了全国首个社区历史文化IP“铜小匠”,开发了“铜小匠”钥匙扣、笔记本、抱枕、徽章、鼠标垫等实体公益产品以及“铜”小匠专属微信表情包,促进了打铜邻里文化的复兴,形成深厚的文化认同。主持制定的《打铜社区居民微公约》,不仅获评湖北省优秀社区居民公约,还成为一条条准则和纽带,凝结起打铜居民,共同致力于社区建设。

  个人感悟

  打铜社区是典型的老旧社区,街巷纵横交错,房屋星罗密布,高龄老人较为集中。清晨巷道的车水马龙,夜间楼栋的灯火阑珊,打铜社区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既有它的生机和活力,也有着温馨和安宁。

  我出生成长在打铜社区,是个地地道道的“打铜伢”,2007年,我怀抱着梦想,考入打铜社区成为一名社区工作者,一干就是17年。2012年担任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我熟悉这里的街街巷巷、一砖一瓦,深知在老百姓心中,社区就是党和政府,一直以来把居民的事当成家里的事。打铜这片热土,见证了我的成长和奋斗,也承载了我的青春和梦想。

  这17年,是社会工作迅速发展的17年,是国家治理重心逐渐向基层转移的17年;这17年,打铜社区借着治理现代化的东风,蓬勃发展。我们坚持党建引领,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凝聚起推动社区发展的强大合力,昔日的老旧社区如今焕发着青春的光彩,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得到了显著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说:社区虽小,但连着千家万户,做好社区工作十分重要。我将扎根基层立鸿鹄志,挥洒汗水做奋斗者,始终坚守党员初心,脚踏实地做好社区每一项民生服务工作,使千家万户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值班编辑 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