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潘丽娟:“鱼渔同授”倡导人“共同缔造”践行者

新闻中心 > B首页 > 党政

2024-06-21 21:51 来源: 武汉组工
【字体:

  潘丽娟 硚口区六角亭街道荣东社区 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

  潘丽娟,女,汉族,湖北武汉人,1979年1月出生,2007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硚口区六角亭街道荣东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是十四次市党代会代表,曾在武汉市2021年“两优一先”表彰大会上作代表发言。潘丽娟同志扎根社区20余年,聚力共同缔造“心新向荣”党建品牌,探索形成“鱼渔同授、和合共荣”工作法,先后获评武汉市优秀党务工作者、武汉市劳模、武汉市社区名书记等荣誉称号。

  荣东社区地处硚口区东端,东起利济北路,西至武胜路,占地面积58000平方米,常住人口1609户、4454人。社区党委下辖4个党支部,在册党员149名。荣东社区党委聚焦“一专一常”建队伍、“一老一小”搭平台、“一新一旧”育能人,创建全市首批“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打造全省首家社区医养中心,探索形成的“小巷顾问”“小哥窗口”列入市级指导文件,建设“大树下议事会”获评全省“枫桥经验”创新工作法先进典型,党建品牌“心新向荣”获评全国社区党建创新优秀案例。大连、成都等多个地区来访参观,市委书记郭元强调研点赞。

  “鱼渔同授、和合共荣”

  打造美好幸福家园

  硚口区六角亭街道荣东社区是典型的商居混合的老旧小区,这里有武汉市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渔具市场,曾是中心城区老旧小区“老、破、乱、挤”的缩影。面对基础薄弱的社区治理条件,社区借助“老旧小区改造”机遇,坚持党建引领,整合资源力量,创新融合模式,构建基层治理共同体,在社区治理实践中探索形成了实用有效的“鱼渔同授、和合共荣”工作法,即:“鱼”予民需、“渔”授能力、“和”聚民心、“合”力致远,缔造社区美好生活新篇章。

  “鱼”予民需,党建引领促服务

  建强组织凝聚力量。打造“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组织体系,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纵向建强“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架构,把党的触角延伸进楼入户,让每一个人都能找到组织。横向发挥社区党委引领凝聚作用,将辖区下沉单位、共建单位、两新党组织、自管会、商管会、专业社工组织全部纳入“社区合伙人”,团结共同治理的多元主体。

  线上线下精准问需。坚持需求导向,把群众需求放在社区工作的首要位置,通过小区治理月月谈、红色物业周周碰、居民说事天天议等平台载体,定期开展民意需求调研,摸准摸细小区治理工作中的痛点、难点、堵点。常态化开展上门问需,动态更新孤寡老人、残疾人等社区特殊困难群体名册,定期开展上门走访,面对面、点对点倾听百姓心声。全天候线上收集需求,组建网格微信群,将网格微信群作为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让网格微信群成为各类民生实事的“便捷反映窗”。

  用心用情办好实事。从民生“小切口”入手,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分类建立人居环境、公共文化、社会保障等方面“民生实事清单”,每年承诺办好一批民生实事。逐一制定民生实事项目推进计划表,明确目标任务、具体措施、难点环节和解决途径,落实销号管理,项目化推进。发挥居民监督作用,定期公开民生实事进展情况,随时发现、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民生实事完成率提升居民群众获得感。

  “渔”授能力,激发活力促自治

  聚焦“一专一常”建队伍。发挥社会组织综合服务平台专业优势,形成以社区为平台、社工人才为支撑、社会组织为载体、志愿队伍为依托、公益慈善资源为助推的“五社联动”孵化模式,引导成立常态化的居民服务队伍。结合居民特长打造志愿协作区,通过明确具体责任人、培育服务队伍骨干力量、完善志愿服务激励制度等,孵化成立党员先锋、天天见面、乐行助老等志愿服务队,真正让群众成为共同缔造的建设者、受益者和督导者。

  聚焦“一老一小”搭平台。开设“五点半话筒”,发动荣东小区居民成为宣讲国家时政、社区动态的播音员,每周五下午五点半准时播报,近距离传递党的声音,用“小话筒”联通“大家庭”,用小手牵大手,逐渐带动全社区。开辟“大树下议事会”,选拔“银发监督员”担任主持人,网格员全程参与,围绕群众关心的“关键小事”和民生实事清单,开展跟踪、监督、反馈等全流程协同管理,定期在大树下向居民群众公开监管信息,有效发挥“银发力量”的“余热”,也让居民生活更“透亮”。

  聚焦“一新一旧”育能人。引导新就业群体到社区报到,在幸福食堂开设“小哥窗口”,为给高龄老人义务送餐的快递外卖员提供平价餐,激发其参与治理的积极性,特聘他们为“小巷顾问”,发挥其行业优势跑出红色“加速度”,打通社区治理“微循环”。挖掘社区的老熟人、旧相识,聘任为社区合伙人,每年评选最佳合作项目、最佳合伙人,以荣誉感激发责任感,让他们成为引领群众自治的“启明星”,让“鱼渔同授、和合共荣”的社区氛围从合伙人身上传递到每家每户。

  “和”聚民心,以文化人促和谐

  睦邻友好评小事。丰富拓展“远亲不如近邻”的邻里文化,依托共同缔造工作坊打造“近邻评理室”,采取群众自荐、居民互荐、遴选竞聘等形式,发掘有公心、有热情、有特长、有经验的近邻居民,聘任他们为“金牌评理员”。借鉴诉讼代理模式,在评理员主持下,引导邻里双方“有事好商量”,化解空调滴水、噪音扰民、停车纠纷等邻里小矛盾,助力“矛盾结”变“和谐扣”。

  凝聚共识定公约。深入推行“五步议事工作法”,充分发挥居民群众主体作用,推行开放式议事模式,小到邻里关系,大到社区建设,让居民在唠嗑中评价社区工作。社区党委吸纳各方建议、调整工作重点、开展宣传引导、梳理经验做法、形成管理制度——《荣东社区居民公约》。既发挥居民群众监督社区运行作用,又有效调动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积极性,“小公约”彰显“大能量”。

  培育文明新风尚。社区美不美,居民说了算。邀请群众担任评委,在“社区民生实事项目”中评选尊重民意、体现民愿、服务民需的“星级项目”重点推动落实,解决居民群众急难愁盼;在先锋党员、热心居民、志愿者中评选“社区合伙人”,对长期以来致力于社区奉献和社区发展的党员群众给予表彰,营造“人人服务社区,社区服务人人”的治理新风尚。

  “合”力致远,资源汇聚促共荣

  整合下沉资源。深化“完整社区”试点工作,结合老旧小区改造,补齐供电、供气、供水、排水、道路、安防、停车及充电系统等社区服务设施短板,确保设施完好、运行安全、供给稳定,引导党员带头,一户一策实现“零投诉”拆违。联合区科协、区总工会、区妇联等下沉单位新建青少年科普馆、户外工作者驿站等阵地,打造集政务、托幼、文化、购物、休闲娱乐等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多元化社区公共服务区,构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用好本土资源。充分发挥武汉市一医院、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社卫中心等辖区优质医疗资源优势,打造全省首家医养结合养老中心,组建家庭医生团队,安装智能医疗设备,做好居家安全监测,形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医养中心为支撑、机构养老为补充的“智慧养老”体系,实现“小病不出社区,康养就在家庭”。

  挖掘社会资源。以辖区内重点新能源企业为依托,采取“政府+企业”模式,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支持光伏发电屋顶、节能充电桩等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拓展“光伏+”绿色应用场景,为社区带来“阳光收益”,增强全民节能意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启“零碳社区”新时代。

  个人感悟

  人生的前二十年,我是这里的居民,受老街坊帮助,听老社区书记教导。而后二十年,我是这里的大管家,是“鱼渔同授”的倡导人,将“共同缔造”的方法传给更多人。四十年来,我见证社区从老旧到新生,社区也见证我从青涩到成熟。年岁并进,初心不改,实干不怠。

  我要一直当好党的“召集人”。懂团结是大智慧,会团结是大本事。作为社区党组织书记,要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将辖区单位、社会组织、党员、新业态群体、志愿者都团结起来,不断壮大基层治理队伍,有效扩大社区治理半径,让“满天星”凝成“一团火”,点燃社区发展的“引擎”。

  我要不断当好社区“工程师”。荣东曾是中心城区典型的“老破乱旧挤”,正是抓住了老旧改造和共同缔造的机遇,一点一滴、一砖一瓦建成了如今“心新向荣”的完整社区。社区工作就是要想方设法绘蓝图,一个机会一个机会地争取,一件事一件事地落成,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建设,才能把社区治理之路走通、走顺、走宽。

  我要始终当好群众“服务员”。二十多年的社区工作是我的群众观点不断强化的过程。为群众服务其实就是和群众的一场双向奔赴。智慧养老、小巷顾问、大树下议事会、五点半话筒等共治载体,不断做好群众身边、房前屋后人居环境的实事小事。群众获得的“小确幸”让他们把自己当成基层治理的一份子,真正变“你和我”为“我们”,变“要我做”为“一起做”。这也就是荣东的“鱼渔同授”。

  山一程,水一程,永恒的赶考路,永远的答卷人!行程万里,初心如一。

  值班编辑 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