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诊?|?长时间戴耳机、掏耳朵......这些伤耳习惯你中招了吗?

你是不是每次坐地铁都习惯戴耳机?
是不是经常戴耳机睡觉?
是不是有事没事就掏掏耳朵?
是不是习惯性跟朋友长时间煲电话粥?
如果以上问题中至少有一个你选择了“是”
那“恭喜”你
妥妥的成为了听力损伤风险人群

图片来源:网络
3月3日就是 全国爱耳日 了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发布的报告
目前全球五分之一的人听力受损
为了让更多的人关注听力健康
协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家
特别举办线上科普活动
让我们一起倾听耳朵的呼声
01
我们是如何听见声音的?

图片来源:网络
人耳由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组成。耳廓收集声波,声波经由外耳、中耳传播至内耳(相当于传声),内耳毛细胞将声波机械能转换成电脉冲(相当于翻译),然后通过听神经向大脑发送生物电信号,随后生物电信号在大脑中被破译成声音。 毛细胞会自然衰老,老年人耳背很多时候也是因为毛细胞衰亡了,听力受到影响。

图片来源:网络
02
哪些坏习惯会损伤听力?

图片来源:网络
过度掏耳朵
耳屎是外耳道分泌的一种淡黄色粘稠液体,我们在吃饭、说话时可自动将其排出。有人 习惯性掏耳朵反而容易让细菌进入耳道,可能引起外耳道损伤感染。经常用硬物掏耳朵,容易碰伤耳道,还可能弄坏耳膜,导致听力下降。

图片来源:网络
长时间戴耳机
长时间戴耳机导致外耳处于相对密闭的环境,容易滋生细菌。 而 过大的音量会让耳膜和听小骨产生更强烈的震动,剧烈震动会直接 损伤耳蜗毛细胞。 另外,过度刺激所造成的代谢超负荷,也会损伤毛细胞, 造成大量毛细胞死亡, 导致听力下降。

图片来源:网络
高强度噪音
持久的高强度噪音内耳黏膜 和毛细胞有很大的损伤,可导致神经性耳鸣。脆弱的听神经经受不住强烈声浪的冲击,老年人在声音强度达80-100分贝时,只需一分钟就会导致“暂时性耳聋”,达到120分贝时导致“永久性耳聋”。

图片来源:网络
耳朵进水
洗澡、游泳时水不慎入耳,不及时排出,易导致外耳、中耳炎症。 儿童是此类疾病的高发人群。 常见症状是耳朵不适、耳朵闷胀、疼痛、听力下降、流脓等。 游泳池的水中有很多细菌,儿童咽鼓管尚处于发育阶段,加上抵抗力低,位于耳鼻喉的细菌更容易侵入,造成发炎。

图片来源:网络
滥用抗生素
因滥用抗生素而导致的药物性耳聋比较常见于少年儿童。一些抗生素例如常见的新霉素、庆大霉素等会很好地控制感染,同时也有副作用,可能会损害脑神经,引起耳聋。这种药物性耳聋暂时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最好提前检测,进行预防。

图片来源:网络
用力擤鼻涕
用力吸鼻涕或擤鼻涕,容易引发分泌性中耳炎或胆脂瘤型化脓性中耳炎。有的人甚至用力到耳痛才罢休,鼻涕从气道跑到别的地方,直接使耳内压力改变,可能会将部分鼻涕挤入鼻窦引起鼻窦炎,也可能会使鼻涕挤入泪管引起眼结膜感染,甚至挤入咽鼓管引起中耳炎。

图片来源:网络
异物塞入耳道
外耳道异物种类很多,昆虫等动物异物在外耳道爬动,常使人疼痛难忍,还可以引起鼓膜损伤和耳鸣; 大的异物阻塞于外耳道,可引起听力下降、耳鸣、耳痛和反射性咳嗽。 家长应教育儿童勿将诸如豆类、珠子和果核等塞入耳道。遇到蚊虫之类的小虫飞入或爬入耳朵里,应及时就诊。

图片来源:网络
乘飞机时不做吞咽动作
飞机在起飞或降落时,很多人会感到两耳发闷、疼痛,鼓膜有憋胀感,听到的声音变小、头晕等症状。这是由于 飞机从高空急速下降引起鼓室内外压力差值过大所造成的的中耳损伤,可称耳气压伤或航空性中耳炎。 应注意做吞咽动作,防止航空性中耳炎。

图片来源:网络
压力大、作息不规律
耳朵是最敏感的器官,情绪高度紧张时,血管收缩导致缺血缺氧,发生耳聋。现在的突发性耳聋以年轻人居多,主要就是和 精神压力过大、生活作息不规律等相关。
03
听力下降有哪些表现?

图片来源:网络
自测听力是否下降
1
时常不得不把电视或收音机音量调大;
2
在吵闹的环境如餐厅、电影院或其他娱乐场所,听得很吃力;
3
会漏听电话铃声,在接打电话时总感觉听不清;
4
很难融入对话,总是需要别人重复;
5
别人从背后说话或从别的房间说话,听得很吃力;
6
出现持续耳鸣现象,耳鸣加重。
04
听力受损后怎么办?

图片来源:网络
发现听力受损后,首先要立即去正规医院检查和诊断,看属于哪一种。 当药物或手术不能解决时,需要人工听觉技术干预,比如 助听器和人工耳蜗。
助听器与人工耳蜗的区别
(一)工作原理不同 如果说助听器是声电放大器,那么人工耳蜗就是声电转换器。 助听器是帮助提高听力的仪器,实际上就是一个小型的半导体扩音器, 其作用可以使比较弱小的声音经放大后传到耳机,使本来听力下降的部位借助放大作用而听到声音。 可分为盒式、耳背式、耳内式,而耳内式又可分成普通耳内式、耳道式、深耳道式。

图片来源:网络
一套人工耳蜗系统由两部分组成:体内植入系统,包括接受刺激器,还有植入内耳的电极系统;体外部分,包括言语处理器,线圈、麦克风、导线、电池等。由体外言语处理器将声音转换为一定编码形式的电信号,通过植入体内的电极系统直接兴奋听神经来恢复、提高及重建聋人的听觉功能。

图片来源:网络
(二)适用对象不同
① 助听器,适用于中度及部分重度听力损失。
② 人工耳蜗,适用于重度到极重度的听力损失,甚至是全聋的患者。
根据《人工耳蜗植入工作指南》患者选择标准,这些人士应该考虑耳蜗植入: ◆ 双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 ◆ 年龄1岁以上,语前聋患者最好小于6岁,语后聋年龄不限; ◆ 借助助听器或其他助听装置无法改善听力和言语理解能力者; ◆ 患者具有强烈改善听力的强烈愿望,对术后效果有正确的期待; ◆ 术后有条件进行言语康复计划者,尤其是儿童需一套完整的教育 设施以帮助其术后进行听觉言语训练。
哪些人不能植入人工耳蜗
◆ 内耳严重畸形、听神经缺失或中断者,属于绝对禁忌证
◆ 癫痫频繁发作不能控制;严重精神、智力、行为及心理障碍,无法配合听觉言语训练,属于相对禁忌证。
05
怎样保护我们的耳朵?

图片来源:网络
01
避免噪音损伤,不可避免要进入噪音环境时,可捂住耳朵佩戴隔音耳罩。
02
避免耳朵进水,如果不慎进水,需尽快将水排出。
03
避免掏耳,耳朵如有不适,及时就诊,不可随意掏耳。
04
避免长时间 使用耳机,耳机的连续佩戴时间最好别超过 60 分钟。
05
饮食健康,作息规律,加强锻炼。
06
避免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不及时治疗,可能迁延至耳朵引起中耳炎。
07
合理使用抗生素,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关于听力损伤
您是不是还有很多问题想要了解呢?
在全国“爱耳日”到来前
我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将分别在2月26日、3月2日
举办线上专题科普活动 活动时间、具体内容如下



参考文献
【2】韩德民. 耳鼻咽喉头颈科学.第2版[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3】陈敬彩, 杨军, 吴皓. 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基金会突发性聋诊疗指南解读及国内诊疗现状[J].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12, 19(10):4.
【4】Tobias Balkenhol, Elisabeth Wallhäusser-Franke, Nicole Rotter, et al. Cochlear Implant and Hearing Aid: Objective Measures of Binaural Benefit. [J]. Front Neurosci, 2020,14:586119
【5】Jonathan McJunkin, Anita Jeyakumar, et al. Complications in pediatric cochlear implants. [J]. Am J Otolaryngol, 2010, 31(2):110-3.
专 家 名 片

—END—
监制:孙晖 王继亮
策划:党委宣传部
信息来源: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编辑制作: 熊婉婷
审稿:聂文闻
部分图来源于网络
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

请点右下角"在看”,传播协和科普!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