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2%?的人知道自己患有丙肝!警惕沉默的杀手!(含义诊福利)
每年的3月18日是“全国爱肝日”,今年的主题是“爱肝护肝、防治结合、遏制肝炎”。提到病毒性肝炎,乙肝恐怕是大家最能耳熟能详的,然而说到丙肝,许多人甚至都没听说过,其实除了乙肝,还有很多危害健康的肝炎病毒,比如被称为“沉默的杀手”的丙肝。

伴随着医药技术的革新,目前经规范的口服抗病毒治疗,95%以上的丙肝患者可以获得完全治愈,且部分丙肝抗病毒药物已被纳入医保报销范围。2021年9月,我国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九部门联合印发了《消除丙型肝炎公共卫生危害行动工作方案(2021-2030年)》,目标到2030年清除丙肝。
“同济模式”发现潜在的杀手
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感染科联合公共卫生科,逐渐建立了院内丙肝清除的“同济模式”,让大量潜在的丙肝患者得到了及时治疗,66岁的李大爷(化名)便是受益于这种“同济模式”的一位典型患者。
去年年底,李大爷刚退休不久,原本计划着和老伴儿一起去三亚旅游,一切都已安排的妥妥帖帖,谁知竟被一通电话和一张化验单打乱了所有的计划……原来8年前李大爷曾在某专科医院术前检查中发现丙肝抗体阳性,但当时转氨酶没有发现异常,所以那时也没把这当回事,也从未接受过正规治疗。此后数年李大爷定期在同济医院规范就诊随访其他内科疾病。
出发前,李大爷突然接到到同济医院感染科的电话,医护人员提示其丙肝抗体阳性史,医护人员建议他抽空到医院完善进一步检查。经过感染科规范检查,提示李大爷丙肝RNA为6次方,确诊为丙肝。这可把李大爷惊呆了,这么多年来李大爷一直自我感觉良好,没出现肝脏不舒服的情况,怎么会查出来有丙肝呢?说到这里,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丙型肝炎这种疾病。
隐匿性强!只有 2% 的人知道自己患有丙肝
丙肝是由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的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丙肝病毒(HCV)感染在我国很常见。我国约有1000万丙肝病毒感染者,每年新报告丙肝患者约20万人,但只有 2% 的人知道自己患病的事实。
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和潜伏特征与乙肝病毒类似,主要经过血液、不洁性行为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且丙肝早期症状不明显,大多数无明显症状和体征,隐匿性极强,很容易被人们忽视,如未能及时发现、及时治疗,15%-20%的患者会在不知不觉中发生肝脏损伤,逐渐发展成肝硬化,甚至肝癌,严重威胁生命。

与乙肝有预防疫苗而无特效治疗药不同, 丙肝没有预防疫苗,但有特效治疗药物。直接抗病毒药物的面世可使95%以上的丙肝患者获得完全治愈,部分丙肝抗病毒药物也已被纳入医保报销范围。研究表明,及早治愈丙肝,不仅可以避免由慢性丙肝进展为肝硬化及肝癌,还可以防止丙肝进一步传染给他人。
“我们的院内丙肝消除模式自建立后,只要在检验系统里提示丙肝抗体阳性的患者,我们会主动联系患者建议到院完善丙肝RNA检测。”接诊的感染科丙肝专科门诊陈韬教授解释到。李大爷表示“我一开始还有点纳闷,电话怎么就打到我这里来了。”
在随访医生的解释沟通下,李大爷及时前往同济医院感染科门诊进行了相关检测,经检测发现除了RNA阳性外,他还没出现肝硬化,只要及时治疗效果会非常不错。
正常人一生中最好也接受一次丙肝抗体检测
“现在丙肝治疗药物疗效已经非常好, 副作用很小,治疗方式也比较简单,患者无需住院,只需一天一片口服即可,复发的可能性也极低。”陈韬教授介绍,现在丙肝治疗基本都是门诊治疗,无需住院,患者口服药物一天一片,基本三个月左右就可以治愈。经过三个月规范治疗,李大爷体内已经检测不到丙肝病毒了,实现了真正治愈。

2021年,同济医院感染科与公共卫生科进行了积极紧密的合作,显著提高了HCV抗体的筛查率。2020年本院的筛查率只有52.1%,2021年工作流程不断优化提升后,筛查率已经提高到76.8%。相较于感染科接诊患者的局限性而言,公共卫生科可以在全院范围内筛查出丙肝抗体阳性的患者,并将其进行归类汇总、追踪,最后将整理过的信息递交至感染科,由感染科专业医护人员对相关阳性患者进行跟踪、随访,确认后续规范检测和治疗。
作为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核心科室、国家传染病区域医疗中心,同济医院感染病科还积极推动全省乃至全国消除丙肝的工作,通过举办学术交流、工作指导等方式,推动“同济模式”的推广应用,使更多丙肝患者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
针对丙肝的防治,同济医院感染科多位专家建议, 曾有过丙肝感染史的患者,应及时到感染科再次就诊排查,而正常人一生中最好也接受一次丙肝抗体检测,尤其是有静脉药瘾史者、既往有偿供浆者、多性伴或男性同性性行为者等高危人群更应及早检测。
让我们携手,一起消除丙肝!
同济医院感染科专家门诊表(点击直达)
福利来了!同济医院肝脏外科爱肝日义诊!

( 文中部分配图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更多服务,点击直达






科普作者| 公共卫生科 刘伟 副主任技师 编辑 |李韵熙 策划|蔡敏、蔡雄


伴随着医药技术的革新,目前经规范的口服抗病毒治疗,95%以上的丙肝患者可以获得完全治愈,且部分丙肝抗病毒药物已被纳入医保报销范围。2021年9月,我国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九部门联合印发了《消除丙型肝炎公共卫生危害行动工作方案(2021-2030年)》,目标到2030年清除丙肝。
“同济模式”发现潜在的杀手
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感染科联合公共卫生科,逐渐建立了院内丙肝清除的“同济模式”,让大量潜在的丙肝患者得到了及时治疗,66岁的李大爷(化名)便是受益于这种“同济模式”的一位典型患者。
去年年底,李大爷刚退休不久,原本计划着和老伴儿一起去三亚旅游,一切都已安排的妥妥帖帖,谁知竟被一通电话和一张化验单打乱了所有的计划……原来8年前李大爷曾在某专科医院术前检查中发现丙肝抗体阳性,但当时转氨酶没有发现异常,所以那时也没把这当回事,也从未接受过正规治疗。此后数年李大爷定期在同济医院规范就诊随访其他内科疾病。
出发前,李大爷突然接到到同济医院感染科的电话,医护人员提示其丙肝抗体阳性史,医护人员建议他抽空到医院完善进一步检查。经过感染科规范检查,提示李大爷丙肝RNA为6次方,确诊为丙肝。这可把李大爷惊呆了,这么多年来李大爷一直自我感觉良好,没出现肝脏不舒服的情况,怎么会查出来有丙肝呢?说到这里,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丙型肝炎这种疾病。
隐匿性强!只有 2% 的人知道自己患有丙肝
丙肝是由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的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丙肝病毒(HCV)感染在我国很常见。我国约有1000万丙肝病毒感染者,每年新报告丙肝患者约20万人,但只有 2% 的人知道自己患病的事实。
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和潜伏特征与乙肝病毒类似,主要经过血液、不洁性行为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且丙肝早期症状不明显,大多数无明显症状和体征,隐匿性极强,很容易被人们忽视,如未能及时发现、及时治疗,15%-20%的患者会在不知不觉中发生肝脏损伤,逐渐发展成肝硬化,甚至肝癌,严重威胁生命。

与乙肝有预防疫苗而无特效治疗药不同, 丙肝没有预防疫苗,但有特效治疗药物。直接抗病毒药物的面世可使95%以上的丙肝患者获得完全治愈,部分丙肝抗病毒药物也已被纳入医保报销范围。研究表明,及早治愈丙肝,不仅可以避免由慢性丙肝进展为肝硬化及肝癌,还可以防止丙肝进一步传染给他人。
“我们的院内丙肝消除模式自建立后,只要在检验系统里提示丙肝抗体阳性的患者,我们会主动联系患者建议到院完善丙肝RNA检测。”接诊的感染科丙肝专科门诊陈韬教授解释到。李大爷表示“我一开始还有点纳闷,电话怎么就打到我这里来了。”
在随访医生的解释沟通下,李大爷及时前往同济医院感染科门诊进行了相关检测,经检测发现除了RNA阳性外,他还没出现肝硬化,只要及时治疗效果会非常不错。
正常人一生中最好也接受一次丙肝抗体检测
“现在丙肝治疗药物疗效已经非常好, 副作用很小,治疗方式也比较简单,患者无需住院,只需一天一片口服即可,复发的可能性也极低。”陈韬教授介绍,现在丙肝治疗基本都是门诊治疗,无需住院,患者口服药物一天一片,基本三个月左右就可以治愈。经过三个月规范治疗,李大爷体内已经检测不到丙肝病毒了,实现了真正治愈。

2021年,同济医院感染科与公共卫生科进行了积极紧密的合作,显著提高了HCV抗体的筛查率。2020年本院的筛查率只有52.1%,2021年工作流程不断优化提升后,筛查率已经提高到76.8%。相较于感染科接诊患者的局限性而言,公共卫生科可以在全院范围内筛查出丙肝抗体阳性的患者,并将其进行归类汇总、追踪,最后将整理过的信息递交至感染科,由感染科专业医护人员对相关阳性患者进行跟踪、随访,确认后续规范检测和治疗。
作为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核心科室、国家传染病区域医疗中心,同济医院感染病科还积极推动全省乃至全国消除丙肝的工作,通过举办学术交流、工作指导等方式,推动“同济模式”的推广应用,使更多丙肝患者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
针对丙肝的防治,同济医院感染科多位专家建议, 曾有过丙肝感染史的患者,应及时到感染科再次就诊排查,而正常人一生中最好也接受一次丙肝抗体检测,尤其是有静脉药瘾史者、既往有偿供浆者、多性伴或男性同性性行为者等高危人群更应及早检测。
让我们携手,一起消除丙肝!
同济医院感染科专家门诊表(点击直达)
福利来了!同济医院肝脏外科爱肝日义诊!

( 文中部分配图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更多服务,点击直达






科普作者| 公共卫生科 刘伟 副主任技师 编辑 |李韵熙 策划|蔡敏、蔡雄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