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诊?|?孩子长不高,性早熟?儿童生长发育攻略请收藏

近日,曾参加《爸爸去哪儿》 而走红的 明星 张亮 儿子 张天天 因 交往 女朋友 而冲上微博热搜 许多网友对此褒贬不一 认为现在的孩子易性早熟 随后其父亲发文呼吁 给两个孩子留出私人空间
其实,青春期的健康成长 一直是家长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此外还有孩子的身高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生长缓慢? 是否矮小? 内分泌科和儿科专家共同为您解惑!

图片来源:网络
长的矮也是病?
如果自己的孩子明显低于正常同性别、同年龄儿童或一年生长速度低4—5cm时,即要考虑孩子有生长障碍,也称之为 生长迟缓(矮小)。
孩子个矮可能是晚长吗?
的确有一部分孩子存在“晚长”的情况,这在医学上被称为 “体质性青春期生长和发育延迟”(CDGP)。如果骨龄落后于年龄2岁以上,且生长激素激发试验正常,家族有非营养性的晚长史,则可能为晚长,但如果骨龄与孩子的年龄相匹配,就已经排除晚长的可能。

图片来源:网络
但是,如果没有经过正确的医学评估,一味等待“晚长”,可能会耽误最佳治疗时机,甚至丧失治疗的机会。 所以,发现孩子身材矮小就应及时就医。
孩子长不高的因素有哪些?
孩子长不高的原因非常多,可能是因为常见的营养不良、长期慢性疾病、睡眠情绪等,也可能是 生长激素缺乏、家族性矮小、性早熟等复杂原因,还有可能是甲状腺功能减退、维生素D缺乏、库欣综合征、遗传代谢性疾病等,需要专业的医生仔细甄别。
如何及早发现儿童矮小症?
01
标准数据法

所谓矮小症,是指儿童的身高低于同性别、同年龄、同种族儿童平均身高2个标准差或第3百分位。作为初步判断,家长可以比对1—18岁男女孩的身高标准表。
02
监测孩子的生长速度
孩子的生长速度是判断所有生长障碍最直接、最简单有效的办法。一般3岁以前每年生长小于7cm,3岁到青春期以前每年生长小于5cm,青春期每年生长小于6cm时,就认为生长速度减慢,应及时就诊。

03
青春期后期生长发育减缓
“二十三,蹿一蹿”,不少家长还存在青春期长个的旧观念。实际上,女孩是以乳腺发育作为青春期开始的标志,如果月经初潮来临,表明已经进入青春期的中后期,是个体发育已经接近成熟的标志;男孩青春期是以睾丸发育开始的,当出现变声、痤疮、长胡须或者喉结等, 孩子往往已经进 入了青春期的中后阶段,身高突增期已过,增长的空间已经很少了。
身材矮小怎么办?

图片来源:网络
#1
早发现
每个家长应 定期测量孩子的身高,制作身高生长曲线图,与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百分位数值表对比,及时发现孩子身高异常。
#2
早诊断
发现孩子身高异常,应及时带着孩子前往正规医院的儿科、内分泌科门诊进行专业诊断。由医务人员进行 骨龄测定、内分泌功能等常规检测。个别患儿还需进行遗传学分析和影像学(B超、CT、MRI)检查,以明确导致身材矮小的原因,严格掌握治疗适应症。
#3
早治疗
年龄越小,骨骺的软骨层增生及分化越活跃,儿童骨生长潜力越大,同时对治疗的反应越敏感,效果越好。与此同时,儿童年龄越小体重越轻,所用药物的剂量越小,所花的费用越少。
如何帮助孩子长高?
儿童长高攻略
01
营养均衡 :饮食上保证荤素搭配,让孩子摄取足够的蛋白质和必须的脂肪酸、矿物质和维生素。尽量喝白开水,少喝果汁、饮料,避免能量摄入过多。02
睡眠充足: 人脑中下丘脑-垂体组织会分泌促进发育的生长激素,生长激素呈现间断的脉冲式分泌,睡后一小时分泌达最高峰,分泌量是一天总量的一半以上,所以建议孩子最好 晚上10点前进入深睡眠。03
适当锻炼: 有氧运动加速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理论上可以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一些跳绳、摸高、跳远等弹跳运动,或者篮球、羽毛球、足球和游泳等全身运动都有不错的效果。同时,应注意不要运动过量。04
医学干预: 经过专业医生的指导,儿童身高是可以干预的。因此,当孩子身高明显比同龄人矮时,家长务必要重视,及时就医排查影响孩子生长的原因,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期。
六一儿童节即将到来
如果您还在为孩子的
生长发育感到焦虑
若孩子出现 以下症状
欢迎参加本周六的义诊活动
身材矮小或异常高大
近一年身高不增或增长过快;
女孩8岁前出现乳房肿大或疼痛;男孩9岁前出现阴囊增大;
女孩15岁、男孩16岁仍无发育迹象;
儿童体重超重、肥胖、消瘦、脂肪肝、血糖异常;
儿童生长发育义诊活动
01活动时间
2022年5月14日(周六)
8:00-12:00(主院区门诊4楼内分泌科)
14:30-17:30(金银湖院区儿科)
2022年6月4日(周六)
14:30-17:30(金银湖院区儿科)02活动对象
4岁-15岁孩子的家庭。03活动地点
协和医院主院区门诊4楼内分泌门诊
协和医院金银湖院区儿科门诊04重要通知
协和医院主院区内分泌科门诊 每周六上午 开设有生长发育和性腺专病门诊,欢迎各位家长们前来咨询。05活动福利
预约时间段免挂号费;
免费获得骨龄评估,身高预测;
专家一对一指导诊疗。

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参加活动

微信扫一扫完成身高体重自测

(工作人员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完成报名咨询
温馨提示:
收到回访电话确认过时间段方能参加义诊! 孩子既往有在其他医院做的检查报告记得带上,避免重复做检查。来院请佩戴好口罩,依次签到听从护士安排有序就诊。

专家名片

黎慧清
内分泌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基层糖尿病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营养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内分泌代谢分会性腺学组委员,湖北省医学会糖尿病学会委员,湖北省内分泌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专家组成员,武汉市医学会内分泌学会委员,曾于德国海德堡大学留学,承担及参加多项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获省市级科技进步奖多项等。

扫描二维码挂专家号

张皎月
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甲状腺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青年委员,武汉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甲状腺学组副组长,湖北省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先后赴丹麦steno糖尿病中心、哈佛大学干细胞研究所、康奈尔医学院等地做访问学者和博士后研究。主持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在国内外期刊杂志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获省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等。

扫描二维码挂专家号

蔡馥丞
儿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神经学组抽动障碍协作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睡眠呼吸协作组委员、湖北省抗癫痫协会青年委员会理事。 长期从事儿科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擅长癫痫、抽动障碍、多动症、运动/语言发育落后、生长发育、免疫性脑炎、脱髓鞘脑病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扫描二维码挂专家号

林鸣
儿童内分泌科博士、主治医师
美国密歇根大学医学中心访问学者,新冠疫情一线抗疫医生,湖北省科普作家协会医学科普创作专业委员会秘书,从事儿科工作多年,受到患者家属的一致好评。

扫描二维码挂专家号
—END—
监制:孙晖 王继亮
信息来源:内分泌科 儿科
编辑制作:陈有为
审校:聂文闻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点击“在看”,传播协和科普!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