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您有新的消息请查收!【看过上万份体检报告的医生送您的健康攻略】

新闻中心 > B首页 > 健康频道

2022-06-23 17:07 来源: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字体: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指导专家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健康管理中心 刘绍辉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健康管理中心 曾 畅
  十几年从事医疗、健康的工作经验让我发现:许多人不健康的根源并不是医学/健康知识的匮乏,而是一些根深蒂固的健康观念。要说服一个人改变决策、调整行为已经非常不易,要改变一群人根深蒂固的观念更是难上加难。“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1
  健康4.0时代,
  人人应该对健康有更高追求
  人类对健康的认识与研究大体经历了初始期(1.0)、初始发展期(2.0)、成熟发展期(3.0)、创新发展期(4.0)四个历史阶段。
  1.0时代
  在初始期(150年前):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低,生活物质匮乏,医学不发达,神学及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统治着人们的思想认识与观念,人们普遍的健康观念认为:健康是上帝神灵赐予的一种生命存在,“健康意味着(身体内)血液、黏液、黄胆液和黑胆汁四种液体达到平衡状态”,只要“人活着就是健康”,无论生存的质量如何,身体是否存在疾病或伤残,是否感到快乐或幸福,是否与社会环境相适应。
  2.0时代
  初始发展期(1984年前):随着人们对生命规律的认识不断加深,医学科学兴起并快速发展,人们开始注意到,由于身体遭受病原微生物或“瘟疫”侵袭以及各种意外伤害导致的不适、疼痛、伤残、虚弱等,对健康及生活生存产生了巨大影响,无论医生或大众普遍认为“没有疾病就是健康”。


  3.0时代
  成熟发展期(1984年后至2000年):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成立时,在宪章中明确提出了三维健康概念:“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方面的完美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4.0时代
  创新发展期(2000年至今):随着对健康概念与内涵的深层次研究与健康测量评价技术的创新发展,当前更加强调健康能力的维护、心理与社会生活态度的完好以及“幸福感”的保持等多维度健康概念。


  体检在我国兴起也是2000年以后,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健康体检(管理)机构收割着这个时代的红利,2018年全国体检人次达到了5.63亿,很多人理所当然觉得老百姓对健康的需求提高了。 但这个美丽泡沫包裹下的现实是: 一部分人确实对健康有更高追求了,但仍有不少人只是从众而已: 单位安排,不检白不检; 妻贤子孝,顺意而为检一检; 社会潮流,跟风也来捡 。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年年体检,对体检后医生的建议却置之不理,通常他们关注的焦点仅限于有无恶性肿瘤之类的重大疾病,并且选择性地在体检报告中提取自己认同的部分来支撑既有的决定,体检完了该抽烟抽烟,该喝酒喝酒,生活依旧沿着原来的轨道一成不变,下一年的体检指标自然不会有任何改善。他们一只脚跨进了4.0时代,思想却还停留在了3.0甚至2.0时代。
  2
  绝大多数人应该把健康置于
  价值排序的首位
  人这一生什么最重要?这是人类历史上挥之不去的古老命题,不然就不会有匈牙利诗人裴多菲以诗歌颂“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每个人由于成长环境、教育背景、个人经历的不同,会形成截然不同的价值观。所以本文所倡导的价值观不一定适用于每一个人,但对绝大多数来说, 健康应该在个人价值排序中置于首位或“动态置顶”。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健康是1,其他的如财富、事业、家庭都是0。没有1,再多的0也没有意义。有人说,这个道理我懂,可我就是有推不掉的应酬、加不完的班、追不完的剧,等我忙完这段时间,一定把戒酒、健身、早睡这些事提上议程。可是有些东西是不能回头的:说出口的话,离弦的箭,逝去的时间和失去的健康。当我们合理化自己伤害健康的行为时,不妨扪心自问:那些应酬是必须的吗?只能在酒桌上谈成的生意是可持续的合作吗?那些加班是必须的吗?除了加班有没有其他提高自己工作效率和核心竞争力的方法?那些熬夜是必须的吗?除了刷手机追剧,我能不能用一个有质量的假期让自己得到真正的身心放松?
  还有人问:我现在属于事业上升期,我就不能因为事业牺牲一点点的健康吗?每个人当然有这样的自由。女排运动员惠若琪经历两次心脏手术,最终圆梦奥运冠军;感动中国的吴天一院士扎根高原六十载,调研途中共遭遇6次车祸,全身14根骨头断裂、右耳4次鼓膜破裂,却创造了青藏铁路建设期间14万铁路工人无一例因高原病致死的奇迹。他们都因为事业牺牲了自己的健康。可我们终究不过是平凡的大多数。我有惠若琪那样不可替代吗?我能像吴天一一样创造奇迹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我又拿什么筹码与健康做交换? 如果人生某个阶段确实有比健康更重要的目标,也要在目标完成时尽快将健康重新上调至重要的位置。
  3
  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
  第一责任人


  这句话理应是人们对于健康最起码的共识,遗憾的是,很多人不是这么认为。
  有些人认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是医生,或者说医院。这类人平时对自己的健康疏于关心,一旦健康亮起红灯,便寄希望于医生力挽狂澜。可惜医院从来不是任何人的保险箱,毕竟医学的边界在那儿,还有许多生命难题无法攻克。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将自己的健康或生命完全托付给医院,是一种逃避自我健康责任的行为。如果过程风险不把控,结果风险凭何必须可控?
  还有些人将“宿命论”奉为圭臬。倘若父母健康长寿,便认为自己得天独厚,可以恣意透支健康;倘若父母身体抱恙,便认为自己命中注定,任何努力也是枉然。 事实上,一个人是否健康60%取决于生活方式,17%取决于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8%取决于医疗条件,只有15%由遗传决定。一个人如果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一手烂牌也可能逆风翻盘;同样,一个人如果选择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一手好牌也可以打得稀烂。
  还有一些孩子气的人:我的人生我做主,我反正不后悔。他当然有这样选择的权利。可是谁一辈子没有做过几次让自己后悔的决定?现在的你能代表几十年后病榻上自己的立场吗?
  我现在还记得在急诊管过的一个病人,才30多岁,糖尿病患病10余年没有治疗,进展为双眼失明、尿毒症。他对我说:“医生,早知道会这样,我当初应该听你们的。”可他的余生却只能在无尽的黑暗和懊悔中度过了。有些错误一旦犯下,穷其一生也无法修正。如果在充分知晓了一切可能后果的前提下还是有人选择“活在当下”,我也只能尊重他们的选择并敬佩这种无所畏惧的勇气。
  4
  越自律的人越自由,
  越健康的人越快乐
  以前在临床专科工作时,我只关注到患者所患之疾病,看不到由健康到疾病的演变,更看不到患者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需求。后来从事了十年健康管理,才开始思考预防疾病对于健康的价值和意义,开始培养自己自律的生活习惯,不断趋于身心合一、知行合一。


  这种自律的生活方式就像一把魔法钥匙,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我挤时间考取了注册营养师证,不仅自己获益还能更好地对患者进行膳食指导;为了腾挪时间完成每周3~4次的健身,我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应酬和不感兴趣的工作;我不再去交往不愿意交往的人,我比以前更能持之以恒的做一件事,我在各个维度上比以前更自由了,也更自信了,人生的带宽仿佛被拉宽了。
  有人说,生活已经太多不易,还要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干、坚持运动、早睡早起,人生还有什么意思?没错,哪怕一个极其自律的人,也无时无刻不在与自己思想以及身体的撒娇、懒惰博弈,这个过程可能不是愉悦的。而当他克制冲动、克服惰性,便获得了战胜或实现自我的快乐。
  快乐因为稀缺才珍贵。闲散度日、随心所欲是低浓度的快乐,忙里偷闲、偶尔放纵才能体验到加倍的快乐。


  李银河在《生命唯愿 爱与自由》一书中写到:“如果人能够一生只做自己胜任愉快的事情,能够只交往给自己带来愉悦感的人,能够克制自己无法宣泄的欲望并将其升华至美好的精神生活之中,他就一定能够得到一个快乐的人生。”她大约是遗漏了健康于一个人是多么重要。我想在这段话中加上一句:“ 如果人能够自由掌控自己的思想和身体,并因此获得一个健康的人生,他就拥有了获得一切快乐的前提。”
   指导 专家
  刘绍辉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
  擅长: 慢性病健康管理。
   文章 作者
  曾 畅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健康管理中心
  副主任医师
  擅长: 慢性病的健康管理,超重/肥胖的生活方式体重管理。
  本文为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微信号:cs_xyyy)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党委宣传部,电话:0731-84325007。发热门诊电话:0731-84327137。
  主管部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党委宣传部
  合作部门: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湘雅医院)
  文章来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健康管理中心
  图片来源:李祖亮
  编 辑:吴芸芸
  责 编:谭恋恋
  校 对:刘微
  审 核:谢明霞
  终 审:严丽


  觉得内容还不错的话,给我点个“在看”呗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