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令进补,怎么“补”
“雪”是寒冷天气的产物,小雪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天气越来越冷。中医认为,小雪节气前后,阳气潜藏,阴气渐盛,天气时常阴冷晦暗,再加上树叶凋零,人体很容易受此影响而生病。
所以,自古以来,我国就有“冬季进补”的说法。那么,冬季进补补什么?
冬滋补,身体更容易吸收
冬天为封藏的季节,冬季补养,可以及时补充人体的气血津液。与此同时,由于人体阳气在这个时节会潜藏在内,所以滋补之物更容易被机体吸收,让来年少生病或不生病,达到事半功倍的养生功效。
随着社会竞争加剧,工作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很多人普遍存在亚健康状态,经常疲惫乏力、精神不振、心烦失眠、消化不良,这要求我们需要顺应自然规律,在合适的时间“进补身体”,做到未病早防。
谈到冬令进补,目前应用最为普遍也是效果最好的方法之一便是膏方。
膏是一种传统中药制剂,方就是中医处方,膏方将药物煎煮取汁、掺入辅料浓缩制成稠厚状半流质或冻状剂型。
每年冬季,全国各地的中医院都会启动膏方节。在中医看来,膏方“亦补亦治、治养结合”,具有营养滋补和防治疾病的作用。
选膏方有侧重
冬季如何选膏方呢?中医认为,肾对应于冬季,肾精充沛者精力旺盛、脚步轻快、食欲好、睡眠佳。当经常出现健忘失眠、食欲不振、腰膝酸软、乏力易疲、肤色晦暗无光泽时,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膏方填补肾精。
气虚体质者:神疲倦怠、动则气喘,可选以人参、黄芪、白术等为主的膏方;
血虚体质者:面色苍白、头晕健忘,可选以阿胶、当归、白芍等为主的膏方;
阴虚体质者:形体消瘦、口干咽燥,可选以生地、麦冬、沙参、龟板、枸杞等为主的膏方;
阳虚体质者:畏寒肢冷、尿频遗尿,可选以鹿角胶、杜仲、核桃仁等为主的膏方。
日常饮食中,冬天容易手脚冰凉的阳虚体质者,不妨多吃些温补肾阳的食物进行调理,比如羊肉、大虾、鹿茸等,以提高人体的耐寒能力。
别忽视健脾防寒
冬令进补的同时,还有一个重要的养生提醒,就是别忘了健脾、防寒。冬季严寒,一方面人们难以控制食欲,另一方面,因天寒日短,人们的运动量大减,容易囤积脂肪。
中医认为,肥胖的人多因脾胃失调、新陈代谢偏低所致。用于减肥较多的单味中药有消积助运药、健脾利水渗湿药和泻下通肠药等,患者可根据自身不同体质、证型选择相应的药物。
小雪节气后,由于气候寒冷,呼吸系统疾病高发,尤其是孩子,身体适应能力差,稍不注意,就着凉了。
如果孩子感冒发热,出现小便黄、舌苔黄、口有异味、头痛目赤、咽喉肿痛等症状时,要警惕急性扁桃体炎的可能,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中成药小儿咽扁颗粒。其中,金果榄、射干、麦冬都是清热利咽的良药。▲
来源:生命时报 编辑:中心健康教育所
关注湖北疾控微信订阅号 每天获取权威健康信息
点赞、点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